本教材由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導論素質教育系列公共課教學團隊”組織編寫。教學宗旨是以生命系統為主線,從微觀到宏觀,使學生達到“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教學目標。本教材共4個單元,20個實驗。具體內容選取經典與現代相結合的實驗項目,充分體現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科學性、趣味性和探究性,適應面寬,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個實驗均有背景知識和相關思考,可啟發學生思維,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材既適合非生物學專業通識教育教學課程使用,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人員參考。
生命科學是推動21世紀自然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學科。為了順應21世紀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發展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于2000年首次為非生物類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公共選修課,旨在通過課程學習使在校大學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與熱愛生命。經過16年的發展,該課程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學生選課踴躍,教學效果顯著,并入選2010年度西南交通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為了更好地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我們相繼在課程中增設了實驗課程,并單獨開設“生命科學導論實驗”,力求加深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知識的興趣,并對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有所了解。本實驗課程從培養學生的科學觀與相關技術入手,力圖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和思想素質。
本教材力求在實驗技術上具備基礎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并在實驗教學理念、方法和目的上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書中不僅對實驗過程盡可能地詳述,還介紹了實驗原理與技術背景,同時提出教學建議。力求突破以往“實驗”只為課堂教學內容“求證”的舊模式,提出更高、更全面的實驗目的,即除了印證課堂知識外,還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具有對生物界的基本觀察和分析能力。
前言
實驗須知
實驗室安全協議書
第一單元 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大分子
實驗1 氨基酸的分離鑒定
實驗2 果蔬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3 蛋白質的沉淀反應
實驗4 肝細胞DNA的制備
第二單元 生命的繁衍——細胞、遺傳與進化
實驗5 顯微鏡下的生命體
實驗6 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葉綠體
實驗7 微生物的分離、純化與觀察
實驗8 細菌的革蘭氏染色
實驗9 發酵食品的制作
實驗10 PCR擴增活細胞Y染色體的睪丸決定基因
實驗11 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頻率的分析
實驗12 分子進化分析
第三單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
實驗13 植物多樣性
實驗14 植物種子無菌萌發
實驗15 動物多樣性的結構與功能
實驗16 玻片法鑒定ABO血型
實驗17 人體脈搏和血壓的測量
第四單元 生物與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
實驗18 大學校園生態系統調查
實驗19 城市植被生態效應的調查
實驗20 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
參考文獻
本書主要包括:微生物實驗部分,動、植物實驗部分,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部分,遺傳學實驗部分,生物多樣性實驗部分,現代生物技術演示實驗部分,層次分明地介紹了各個分支學科的基本實驗內容。本書可供非生物專業學生增加生命科學類實驗技能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