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第3版)/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課程改革創新教材》共10個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制圖的國家標準、繪圖丁具的使用和圖形的畫法、投影基礎、基本立體、組合體、圖樣的基本表示法、標準件與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表面展開圖及焊接圖的識讀等。
《機械制圖(第3版)/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課程改革創新教材》每單元配有“單元描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知識講解前配有“看一看”,重要知識點后設有“想一想”“練一練”,便于“做中學、做中教”,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機械制圖(第3版)/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課程改革創新教材》既可作為職業院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機械愛好者參考。
本書于2007年8月首次出版發行,于2014年8月推出第二版,多年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普遍歡迎,至今已重印10次。使用本書的職業院校遍布全國,學生涉及機械類、機電類等專業。許多熱心讀者在使用本書后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和滿足讀者學習的新需求,編者根據《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囝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等相關文件精神,對第二版進行了修訂。修訂中堅持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為支撐,緊密結合當前教學改革趨勢,充分考慮職業院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過程。
第三版修正了第二版中遺留的錯誤,更新了相關標準及內容,調整了章節結構。通過這次改版,本書的篇章體例更加合理和統一,概念闡述更加嚴謹和科學,內容重點突出,文字表達更加簡明易懂。相比較而言,第三版更加成熟,并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面向職教,理念新穎
本書編者均來自教學或企業一線,有多年教學和實踐經驗,多數教師帶隊參加過國家或省級的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編者緊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充分考慮與職業標準及職業資格考試對接,借鑒技能大賽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把職業資格考試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和技能大賽過程中所體現的規范、高效等理念貫穿其中,符合當前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
本書采用“基于生產實際”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必需、夠用為度,不過度強調理論的推演,著重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本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采用最新的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進行編寫。
2.針對性強,實用性強
本書切實從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示、實例進行講解,并對內容進行進一步精選、優化與整合,同時兼顧其他專業學習的需要。例如,單元7重點強調四類典型零件的識讀,刪除了零件測繪的內容;單元9為焊接專業的必學內容,其他專業可以作為選學內容。
3.結構清晰,案例經典
本書在每個單元開始部分明確指出“單元描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等導讀內容,有助于學生抓住重點,明確自己的學習計劃。內容部分將豐富的實例貫穿于知識點中進行講解并給出詳細答案,在每個單元中都穿插有“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等小模塊,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
本書大量的實例,蘊涵了機械制圖在工程中的大部分實際應用。通過學習,讀者能夠迅速理解,并快速提升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4.配套資源,便于教學
為了方便教學,本書中穿插豐富的二維碼鏈接,讀者通過手機等終端掃描后可觀看圖片和動畫;本書還配套有多媒體課件資源(下載地址:www.abook.cn)。另外,本書還配套有習題集。
本書適用于中、高等職業院校機械工程類、近機械類專業使用。書中選學內容均用“*”標出。
本書由萬春芬(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呂海(武漢第二輕工業學校)、張婷(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任主編,黃霞青(湖北工程職業學院)、陳衛紅(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楊巧玲(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任副主編,陳志鋒、胡學新、王志剛等參與編寫。萬春芬負責全書的框架設計與統稿工作。郭承焦(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萬小林(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審核了全書,并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
本書定價33元,配套的《機械制圖習題集(第三版)》定價27元,合定價60元。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編者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在此向相關作者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課程導入 機械制圖的基本認知
0.1 概述
0.2 制圖的國家標準簡介
單元1 繪圖工具的使用和圖形的畫法
1.1 繪圖工具及使用方法
1.2 幾何作圖
1.3 平面圖形的畫法
單元2 投影基礎
2.1 投影基本知識
2.2 物體的三視圖
2.3 點的三面投影
2.4 直線段的投影
2.5 面形的投影
單元3 基本立體
3.1 平面立體
3.2 曲面立體
3.3 面與立體的相交
3.4 兩曲面立體相交
3.5 軸測投影
單元4 組合體
4.1 組合體的組合形式
4.2 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
4.3 組合體視圖的尺寸標注
4.4 讀組合體視圖
單元5 圖樣的基本表示法
5.1 視圖
5.2 剖視圖
5.3 斷面圖
5.4 其他表達方法
5.5 第三角畫法
單元6 標準件與常用件
6.1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6.2 鍵和銷
6.3 齒輪
6.4 滾動軸承和彈簧
單元7 零件圖
7.1 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7.2 零件的視圖選擇
7.3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7.4 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
7.5 零件圖的畫法
7.6 識讀零件圖
單元8 裝配圖
8.1 裝配圖的作用與內容
8.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8.3 識讀裝配圖
單元9 其他圖樣
9.1 表面展開圖
9.2 焊接圖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