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第2版)》共11章。一至三章主要介紹游戲的含義、特征、多元價值,兒童游戲的分類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兒童游戲的歷史發展,游戲與課程等基本理論問題;第四至八章闡述幼兒園游戲的具體實踐問題,如游戲環境創設、游戲指導、傳統兒童游戲的挖掘利用、游戲觀察等;第九至十一章屬于擴展部分,主要是國外游戲理論、親子游戲、游戲診斷與治療等內容,可以幫助讀者從*多的視角了解游戲,深化對游戲理論、游戲價值、親子游戲的理解。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學前教育相關專業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學前教育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用書或參考資料。
2011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明確提出了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62條專業標準,無論是專業理念、專業知識,還是專業能力,都涉及教師對游戲的態度、知識儲備和支持引導的能力。2012年,為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并提出了教育建議。盡管《指南》并沒有就游戲專列一個領域,但在說明部分就強調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以上這些都成為此次修訂所遵循的主要依據,這也應該成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校要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每一門課程都應該緊緊結合《專業標準》的要求,明晰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構成,選擇適宜的、有引領價值的教學內容。本次修訂就是立足于這一實踐要求,吸收國內外游戲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體現《幼兒園工作規程》(2016)、《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和《指南》提出的最新理念,以翔實的實踐案例搭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平臺,讓其既具有理論的新高度,又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文字簡練、可讀性強。
本書既可以協助高校教師很好地梳理幼兒園游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幫助學生自學和交流討論,還鼓勵學生進行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對幼兒園游戲和幼兒教育理性思考的能力和綜合實踐的能力。
考慮到實踐層面的具體要求,讓幼兒園游戲真正“落地”,實現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想和目標,本次修訂增加了“一日生活中游戲的實施”一章。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一些內容如案例、圖片進行了更新。
本書由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擔任主編,并由她和山東女子學院徐偉教授完成本書的統稿和審校等工作。參與修訂的老師還有陶金玲(南通大學)、谷忠玉(遼寧師范大學)、李靈(遼寧師范大學)。編寫分工如下:第一、五、六、八章(董旭花),第二章(谷忠玉),第三、九、十章(陶金玲),第四、七章(徐偉),第十一章(李靈)。
在本書修訂的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專業著作和文章,還有來自幼兒園的案例和圖片,這些珍貴資料使本書更具科學性和生動性,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編者學識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書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理論篇
第一章 游戲與兒童
第一節 游戲概論
第二節 游戲的多元價值
第三節 兒童游戲的分類及發展
第四節 影響兒童游戲的因素
第二章 中國兒童游戲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代游戲發展概況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游戲研究的深化
第三章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
第一節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第二節 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
第三節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實踐篇
第四章 幼兒園游戲環境規劃
第一節 游戲環境規劃的意義和要求
第二節 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規劃
第三節 幼兒園室內游戲環境規劃
第四節 玩具、材料與幼兒游戲
第五章 幼兒園游戲的分類指導
第一節 教師對幼兒園游戲的指導
第二節 角色游戲的指導
第三節 結構游戲的指導
第四節 表演游戲的指導
第五節 規則游戲的指導
第六章 一日生活中游戲的實施
第一節 戶外游戲
第二節 區域中的游戲
第三節 各領域教育教學中的游戲
第四節 其他環節 的游戲
第七章 兒童傳統游戲與幼兒園生活的融合
第一節 關注兒童傳統游戲
第二節 兒童傳統游戲在幼兒園的開發與利用
第八章 游戲觀察的意義與策略
第一節 游戲觀察的意義
第二節 游戲觀察的策略
拓展篇
第九章 國外游戲理論介紹
第一節 經典游戲理論
第二節 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
第三節 皮亞杰對兒童游戲的論述
第四節 維果茨基的游戲理論
第五節 游戲理論的新發展
第十章 親子游戲與親子教育
第一節 親子游戲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第二節 親子教育與親子游戲指導
第三節 幼兒園親子游戲
第十一章 幼兒游戲診斷與治療
第一節 游戲與幼兒心理健康的診斷
第二節 游戲治療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