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形態學(第二版)》根據國家對高職醫藥護理教育培養實用性人才的改革精神編寫,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和病理學四門形態學課程有機整合,按照人體系統組成,描述各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微細結構以及各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等病理變化的形態學特征,并歸納了臨床護理常見、常用操作技能的形態學知識,突出了實用性。《人體形態學(第二版)》在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案例分析和考點提示,并附實驗指導及課后練習,內容豐富完整,既可用于教學也便于學生課后自學。《人體形態學(第二版)》采用彩版印刷,圖文并茂、語言生動、版式新穎,適合高職高專護理、助產專業學生使用,并可供中職護理、助產及醫藥相關類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緒論
一、人體形態學的研究內容
二、學習人體形態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三、人體的組成和系統的劃分
四、人體形態學常用術語
第一章 細胞與基本組織
第一節 細胞
一、細胞膜
二、細胞質
三、細胞核
第二節 基本組織
一、上皮組織
二、結締組織
三、肌組織
四、神經組織 緒論
一、人體形態學的研究內容
二、學習人體形態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三、人體的組成和系統的劃分
四、人體形態學常用術語
第一章 細胞與基本組織
第一節 細胞
一、細胞膜
二、細胞質
三、細胞核
第二節 基本組織
一、上皮組織
二、結締組織
三、肌組織
四、神經組織
第三節 細胞和組織的損傷與修復
一、細胞和組織的適應
二、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三、損傷的修復
第四節 腫瘤概論
一、腫瘤的概念
二、腫瘤的特性
三、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四、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五、腫瘤的病理學檢查方法
第二章 運動系統
第一節 骨與骨連結
一、概述
二、軀干骨及其連結
三、顱骨及其連結
四、上肢骨及其連結
五、下肢骨及其連結
第二節 肌
一、概述
二、頭頸肌
三、軀干肌
四、上肢肌
五、下肢肌
第三節 肌內注射術
第四節 體位護理的形態學知識
一、形態學基礎
二、體位
第三章 脈管系統
第一節 心血管系統
一、心臟
二、血管
三、血液循環及血液循環障礙
第二節 淋巴系統
一、淋巴管道
二、淋巴器官
第三節 炎癥
一、炎癥的原因
二、炎癥局部基本病理變化
三、炎癥的局部表現和全身反應
四、炎癥的類型及病變特點
五、炎癥的結局
第四節 護理應用
一、淺靜脈注射術
二、深靜脈穿刺術
三、靜脈切開術
四、動脈穿刺術
五、指壓止血技術
六、胸外心臟按壓術
第四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消化管
一、口腔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腸
六、大腸
第二節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第三節 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
二、腹膜與器官的關系
三、腹膜形成的結構
第四節 護理應用
一、腹膜腔穿刺術
二、消化道置管術
三、肝穿刺術
第五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呼吸道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氣管和主支氣管
第二節 肺
一、肺的位置
二、肺的形態
三、肺的血管
四、肺的常見疾病
第三節 胸膜與縱隔
一、胸腔、胸膜與胸膜腔的概念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隱窩
三、肺與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
四、縱隔
第四節 護理應用
一、呼吸道置管術
二、人工呼吸術
三、環甲膜(韌帶)穿刺術
四、氣管切開術
第六章 泌尿系統
第一節 腎
一、腎的形態
二、腎的冠狀面結構
三、腎的位置和毗鄰
四、腎的被膜
五、腎的微細結構
六、腎的血液循環
七、腎的常見疾病
第二節 輸尿管道
一、輸尿管
二、膀胱
三、尿道
第七章 生殖系統
第一節 男性生殖系統
一、內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第二節 女性生殖系統
一、內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三、會陰
四、乳房
第三節 護理應用
一、泌尿道置管術
二、陰道后穹隆穿刺術
三、恥骨上膀胱穿刺術
第八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神經系統的分部
二、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三、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第二節 中樞神經系統
一、脊髓
二、腦
三、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循環
第三節 周圍神經系統
一、脊神經
二、腦神經
三、自主神經
第四節 神經傳導通路
一、感覺傳導通路
二、運動傳導通路
第九章 感覺器
第一節 視器
一、眼球
二、眼副器
第二節 前庭蝸器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內耳
第三節 皮膚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膚的附屬器
四、皮膚與皮內注射
五、皮下組織與皮下注射
第十章 內分泌系統
第一節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第二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的位置和形態
二、腎上腺的微細結構
第三節 垂體
一、垂體的形態和位置
二、垂體的微細結構
第十一章 胚胎學概述
一、生殖細胞
二、受精
三、卵裂和胚泡的形成
四、植入和蛻膜
五、三胚層的形成和分化
六、胎膜
七、胎盤
八、孿生和多胎
人體形態學實驗指導
主要參考文獻
《人體形態學》教學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