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主編的《實驗病原生物學》以方法學為主線,將實驗方法劃分為:形態學實驗、免疫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動物實驗等模塊。通過實驗方法將各類不同的病原生物有機地融合進每一模塊,模糊各種不同的病原生物之間的差異,強化病原生物的整體概念,實現不同的病原生物在實驗方法學上的統一,目的是嘗試將《實驗病原生物學》的實驗教學改革成為基于但不依賴和跟隨于理論教學體系的實驗教學模式,并通過進一步充實完善,使之發展成為一門新的、獨立的學科,以利于學生能充分理解各種實驗方法的原理、步驟和適用范圍,牢固掌握各種基本實驗的技能,并能綜合和靈活地運用于實踐。
本教材緊貼教育部最新教學指導思想,力求與國際最先進教育理念相結合,打造出據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教材。本教材結構完整,遵 循醫學教學的體系進行章節的精心安排。語言簡練、文筆流暢。本教材內容適合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以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參考使用。
緒論
第一篇 病原生物學實驗基礎
第一章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與消毒滅菌
第一節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二節 消毒滅菌
第二章 病原生物的分離培養技術
第一節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
第二節 細菌的分離培養
第三節 病毒的分離培養
第四節 真菌的分離培養
第五節 人體寄生蟲的分離培養
第三章 病原生物的形態學檢查
第一節 不染色標本的檢查
第二節 染色標本的檢查
第四章 病原生物的生物化學檢查
第一節 細菌碳水化合物代謝產物的檢測
第二節 細菌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產物的檢測
第三節 細菌酶類生化反應
第四節 細菌的其他生化反應
第五章 病原生物的免疫學檢查
第一節 凝集反應
第二節 沉淀反應
第三節 補體參與的反應
第四節 免疫標記技術。
第五節 免疫細胞的分離、純化及功能檢測
第六章 病原生物的分子生物學檢查
第一節 核酸的提取與純化
第二節 核酸的擴增與鑒定
第七章 動物實驗技術
第一節 動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第二節 標本的采集和檢查
第二篇 病原生物學實驗
第八章 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 消毒滅菌
實驗二 細菌接種培養和生長現象觀察
實驗三 真菌的培養和生長現象觀察
實驗四 病毒培養及病毒數量和感染性的測定
實驗五 活菌運動的觀察、糞便和血涂片寄生蟲檢查
實驗六 細菌的染色
實驗七 寄生蟲蟲卵、蟲體和原蟲、醫學節 肢動物觀察
實驗八 細菌糖及蛋白質代謝產物的檢測
實驗九 病原生物免疫學檢測
實驗十 病原生物的分子生物學檢查
第九章 綜合性實驗
實驗 一膿汁或滲出液標本的病原學檢查
實驗二 咽拭子標本的病原學檢查
實驗三 痰及支氣管分泌物標本
實驗四 血液及骨髓標本
實驗五 腦脊液標本
實驗六 尿液標本
實驗七 糞便標本
實驗八 膽汁標本
實驗九 生殖道分泌物標本
實驗十 皮膚真菌的檢查
實驗十一 淡水魚中華支睪吸蟲囊蚴的檢查
實驗十二 日本血吸蟲實驗動物的感染及其實驗診斷
實驗十三 周邊地區褐云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情況調查
實驗十四 野生蛙體內裂頭蚴的檢查
實驗十五 大學生口腔齒齦內阿米巴的檢查
實驗十六 鼠瘧原蟲感染及其實驗診斷
實驗十七 大學生蠕形螨感染的調查
第十章 設計創新性實驗
實驗一 市售蔬菜、瓜果寄生蟲卵污染狀況的檢測
實驗二 貓、犬等寵物弓形蟲感染情況的調查
實驗三 周邊地區恙螨、蜱的孳生地調查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