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根據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在總結同類教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化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汲取了我國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的新成果,重新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而編著的具有理論和應用特色的化學教師教育課程教材?《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分為五篇共十一章:緒論篇為第一章導論;理論篇包括第二章當代化學課程,第三章化學學習論,第四章化學教學中的科學邏輯方法;教師篇包括第五章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第六章化學教育研究;技能篇包括第七章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微格教學,第八章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篇包括第九章化學教學設計,第十章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第十一章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貫徹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學習與教授的統一?嚴肅與通俗的統一原貝'J,為化學師范生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化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為中學化學教師與化學教學的教育教材書?
目錄
緒論篇
第一章導論3
第一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體系概述3
第二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價值與目標3
4?課程』性S5
二?價值體現6
三?學科特點6
四?課程目標7
第三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形成與發展9
一?萌芽期(1865?1931年)9
二?形成期(1932?1948年)10
三?學習期(1949?1956年)10
四?穩定期(1957?1977年)11
五?發展期(1978年至今)11 目錄
緒論篇
第一章導論3
第一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體系概述3
第二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價值與目標3
4?課程』性S5
二?價值體現6
三?學科特點6
四?課程目標7
第三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形成與發展9
一?萌芽期(1865?1931年)9
二?形成期(1932?1948年)10
三?學習期(1949?1956年)10
四?穩定期(1957?1977年)11
五?發展期(1978年至今)11
第四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方法19
一?重視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學習19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19
三?學會分析教學案例20
四?學會進行化學教育研究20
理"篇
第二章當代化學課程25
第一節當代化學課程觀25
一?化學課程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5
二?兩大課程觀的分歧和融合26
第二節幾種新課程模式27
4?STS27
二?綜合理科30
三?ra絡課程31
第三節我國現行化學課程標準32
一?化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32
二?化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34
三?化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39
第四節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建議41
一?貼近生活實際,整體安排教學41
二?重視科學探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42
三?切實重視化學實驗教學43
四?明確課程目標,把握教學難度43
第五節高中化學教科書編寫特點43
一?全面落實化學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43
二?保證基礎性?突出時代性?體現選擇‘性44
三?為科學探究創設良好情境素材44
四?加強化學與科學?社會的密切聯系44
五?設置豐富欄目,體現教材實用性44
六?高中化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45
第六節化學課程評價48
一?化學課程評價的取向48
二?化學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49
第七節國外化學課程的改革50
一?美國高中化學課程改革50
二?英國高中化學課程改革50
三?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探析51
第三章化學學習論54
第一節化學學習的基本理論54
一?我國化學學習的基本理論54
二?近現代學習理論與化學學習58
三?國外的學習理論與化學學習68
第二節化學學習的分類83
一?學習的類型83
二?化學學習的類型83
第三節化學學習的遷移86
一?學習遷移的界定及其分類86
二?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88
三?學習遷移在中學化學教與學中的地位89
四?遷移的基本過程89
五?影響遷移的基本因素90
六?教學中如何促進遷移91
第四節化學學習方式91
4?賊學'91
二?自主學習93
三?合作學習94
第五節化學學習策略及其實施96
一?化學學習策略概述96
二?事實性知識學習策略97
三?理論性知識學習策略99
四!技能性知識學習策略100
五?情意類內容的養成策略103
六?化學問題解決策略105
第四章化學教學中的科學邏輯方法110
第一節比較111
一?比較的定義111
二?比較的種類111
三?比較在中學化學教與學中的幾種作用形式112
四'比較在中學化學教與學中的應用實例112
五?培養學生比較能力的途徑?方法和注意事項113
第二節分類法與類t匕法114
4?艘法11*
二?類比法116
第三節歸納法與演繹法118
4?觸法118
二?演繹法121
第四節分析與綜合124
4?撕12*
二'綜&126
三?分析與綜合的關系127
第五節假說127
一?假說的含義及特征127
二?假說的類型及發展128
三?假說的結構及其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129
四?運用假說進行化學教學帶給我們的啟示130
第六節認識論131
一?認識論的定義131
二?認識論的基本結構131
三?認識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132
四?采用“科學邏輯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的基本過程133
第七節抽象與具體133
一?抽象與具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意義133
二?從具體到抽象的化學教學134
三?從抽象到具體的化學教學13*
四?抽象與具體的相互轉化在新課改中的應用135
教師篇
第五章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M1
第一節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概述W1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W2
二?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結構W2
三?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145
第二節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148
一?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靈魂——先進的教育理念148
二?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崇高的教育理想151
三?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翅膀——教育教學研究152
四'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力——教學反思152
第三節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154
一?化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特點154
二?化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工作內容及誤區155
三?新課程理念下化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新形式157
第六章化學教育研究163
第一節化學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164
一?確定課題165
二?査閱文獻165
三?確定研究對象167
四?確定研究方法167
五?制訂研究計劃167
六?實施研究計劃167
七?整理結果,得出結論168
八?撰寫研究報告168
第二節化學教師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169
一?教育行動研究169
二?化學教育調査研究171
三?化學教育實驗研究173
第三節校本教研174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174
二?校本教研的特點175
三?校本教研的實踐方式175
四?怎么做校本教學研究176
技能篇
第七章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微格教學181
第一節微格教學概述182
一?化學教師的智能結構182
二?什么是微格教學182
三?微格教學的特點與作用182
四?微格教學的組織形式與要求183
第二節教學語言技能185
一?什么是教學語言技能185
二?教學語言技能的構成要素185
三?教學語言技能的應用要點186
四?教學語言技能評價186
第三節導人技能187
一?什么是導人技能187
二?導人技能的構成要素187
三?導人技能的類型188
四?導人技能的應用要點190
五?導人技能的要求190
六?導人技能評價191
第四節變化技能191
一?什么是變化技能191
二?變化技能的類型192
三?變化技能的構成要素193
四?變化技能的應用要點與要求194
五?變化技能評價194
第五節提問技能195
一?什么是提問技能195
二?提問技能的構成要素195
三?提問技能的類型196
四?提問技能的應用要點197
五?提問技能的評價197
第六節演示技能198
一?什么是演示技能198
二?演示技能的構成要素198
三?演示技能的類型199
四?演示技能的應用要點201
五?演示技能的評價201
第七節板書技能202
一?什么是板書技能202
二?板書技能的構成要素202
三?化學板書技能的應用要點204
四?化學板書技能的類型204
五?化學板書技能的評價207
第八節結課技能207
一?什么是結課技能208
二?結課技能的構成要素208
三?結課技能的應用要點209
四?結課技能的類型209
五?結課技能評價211
第九節說課技能212
一?什么是說課212
二?說課的特點和作用212
三?說課的類型213
四?說課的內容2M
五?說課的基本原則215
六?說課的注意事項216
七?說課的評價217
第十節評課技能218
一?什么是評課218
二?評課的類型218
三?評課的內容和要求220
四?評課技能的評價222
第八章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22*
第一節化學教育信息化概述22*
一?化學教育信息化的概念225
二?化學教育信息化的意義225
三?我國化學教育信息化的歷程與展望227
第二節化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228
一?化學教育資源的開發228
二?化學教育資源的獲取23*
三?交互式電子白板簡介237
第三節化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240
一?多媒體課件概述2虹
二?多媒體課件的系統設計242
三?多媒體課件的制作245
四?Authorware——多媒體課件編著工具247
)*篇
第九章化學教學設計255
第一節化學教學設計的含義255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和層次255
二?化學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256
三?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258
第二節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259
一?教學內容分析259
二?教學對象的分析261
三?教學目標的制訂262
四?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情境的設計262
五?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的設計262
六?學習活動的評價設計263
七?教學反思263
第三節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教學263
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263
二?化學新課程中概念?理論知識的編排特點263
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和方法264
四?化學基本理論教學的方法269
第四節物質知識的教學273
一?物質知識教學的意義273
二?物質知識教學的一般方法274
第五節化學復習課教學279
一?復習的作用279
二?復習的類型279
三?搞好復習必須處理好的幾種關系279
四?復習的實施281
五?化學復習教學的優化282
第十章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285
第一節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的類型285
一?診斷性?形成性及總結性評價286
二?個人發展參照?目標參照和常模參照評價286
三?檔案袋評價287
四?表現性評價288
第二節化學考試命題290
一?化學試題題型及編制要領290
二?命題計劃的制訂293
三?命題與組卷295
第三節考試分數的初步整理296
一?統計表與統計圖296
二?考試分數的進一步整理——特征量法298
三?相關統計300
第四節考試質量分析302
一?試題的效度與信度302
二?試題的難度與區分度304
三?化學試卷的分析306
第十一章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309
第一節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309
一?中學化學實驗的特點和一般要求309
二?演示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310
三?學生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312
第二節中學化學實驗教學315
實驗一酒精噴燈的使用與玻璃管的加工315
實驗二常用儀器的規范操作練習319
實驗三氫氣的制備與性質323
實驗四氧氣的制備與性質327
實驗五氯氣與氫氣的光化學反應研究330
實驗六乙醛的制備與性質333
實驗七乙醇結構式的測定337
實驗八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339
實驗九電化學實驗研究——電離?電解(電解水實驗的研究)342
實驗十乙酸乙酯的合成346
實驗十一趣味實驗——氨氣的噴泉實驗348
實驗十二化學投影實驗研究——水平投影?垂直投影?局部投影350
實驗十三利用手持技術研究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及乙酸的電離度353
實驗十四利用手持技術研究酸喊中和滴定355
實驗十五元素化合物性質實驗研究——氨催化氧化制硝酸357
參考文獻361
緒論篇
第一章導論
學習目標I(1)了解“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這門學科的歷史和現狀,體會這門課程對上好化學課的重要性?
0(2)知道“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這門課程主要的研究內容和學習方法?
思維導圖蠓體系概述-萌芽期_形成期,3形成與發展學習期N,—穩定期發展期課程性質-價值體現-學科特點-課程目標-:價值與目標74鐘方法-_重視課程理論的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分析教學案例-學會進行化學教育研究第一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體系概述經過近70年的發展,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這門學科已經基本形成了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論和教學論兩大部分?本書分五部分進行論述,分別是緒論篇?理論篇?教師篇?技能篇和實踐篇,共十一章?具體的內容結構如圖1!所示?
第二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價值與目標
什么是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要學習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首先要明白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這就需要從化學和教育學兩個方面來探討?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從近代開始形成至今,已發展成為一門與人類社會?國計民生有著緊密關系,又與整個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科學?正如美國化學家布里斯羅(B(SloW)所概括的“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現代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化學對農業科學?電子學?醫學?藥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地質學?物理學?冶金學,以及其他諸多領域都有重大的貢獻?化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自然界里存在的物
圖1-1本書內容結構
質,還包括人類創造的新物質?化學中最有創造性的工作是設計和創造新的分子"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化學課程的學與教的行為,如在上任何一節化學課之前,化學教師都要對這節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等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和規劃,也就是說要進行化學教學設計?化學教學設計的結果是教師形成化學教學方案,簡稱“教案”?在依據教案的基礎上,師生在課堂上靈活地開展各種化學學與教的活動,并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做出評價,對自身的化學教學設計及實施進行反思?
由以上論述可知: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研究化學課程與化學教育教學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教育科學,主要任務是研究構成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諸要素:教師?學生?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內容的各自作用及相互聯系,其相互作用如圖1"所示
圖1"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諸要素的相互關系
學習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化學教育的價值觀與目標一為什么教?為什么學?
化學教學的課程與教材——教什么?學什么?
化學教與學的理論與方法_怎樣教?怎樣學?
化學教學的最佳時機——什么時候教?什么時候學?
-教得如何?學得如何?-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化學教學的測量與評價-
化學教學的反思與升華-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這些研究內容既涉及基礎研究,又涉及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但是它們都著眼于運用教學規律來解決化學教學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實現化學教學的優化?
正如舒爾曼(Shulman)所認為的,教師必備的矢卩識應包括:學科內容矢卩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有關教育管理的知識,有關教育的目的?價值?哲學與歷史淵源的知識?其中學科教學法知識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它確定了本學科教學的專業特點,體現了學科內容與教育學學科的整合,是最能區分學科教學專家與一般教育者差異的一個知識領域?所以,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和實踐是化學教師專業化的核心知識和必備技能?
一?課程性質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依據啟智?益智?育人和篤行的教育規律,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與化學?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系統科學等有密切的關系?有學者指出,化學教學實踐活動應是化學教學論的實踐基礎;普通教學論?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管理學?教師行為學?思維科學?教育傳播學應是化學教學論的主要理論基礎,而教育學原理是通過普通教學論對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發揮指導作用的?從根本上說,“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教育學科?在眾多的教育類學科中,“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處于什么層次?依據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下發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教育學門類有3個一級學科(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教育學是其中之一)教育學設有10個二級學科(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成人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與教學論是其中之一;在課程與教學論中又設有3個三級學科,分別是課程論?教學論和學科教學論,如圖1-3所示?
圖1-3教育學門類分級示意圖
要理解這一表述,應把握以下幾點:從學科分類講,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屬于教育學科;從學科特點講,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化學科學與教育科學相結合的綜合交叉學科;從學科內容講,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還是化學類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它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縮短師范生向中學化學教師的過渡時間"這門課學習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中學化學教師隊伍的師資水平?
學生甲:曾經教過我的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院校,化學課教得特別好,可(5見,不學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一樣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
|學生乙:有一位剛從師范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大學階段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學得非常|5好,從近幾年中學化學教學實踐來看,他并未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
|學生丙:只要學好了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將來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請就上述三種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和掌握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只是為將來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奠定一個基礎?所以,忽視或放棄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當然不對,但也不要認為學好了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將來就一定能勝任中學化學教學的工作?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能使師范生在“準備階段”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教育,大大縮短了“適應階段”和“成熟階段”的任職時間?化學師范生在化學專業知識基礎上學好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和教育類課程并保證教育實習等教育專業訓練,培養教育興趣?技能和教學能力,從而保證畢業時成為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畢業后通過增強自身解決和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的教育策略,調整?更新?充實和鍛煉提高自己的能力,為成為優秀的化學教師打好基礎?
三?學科特點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應當建立在教育學?心理學和化學專業基礎矢口識上,結合教育實踐逐步展開?因此,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展現出了三個基本特點:思想性強?師范性強?實踐性強?
“思想性”是指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人?教育人?以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去培養?教育人,這是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培養富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對未來的化學教師從教育思想?教學目標?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品德習慣等各方面加以熏陶,為其將來從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化學新課程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對全面推進化學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制約和指導著化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化學新課程從矢卩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體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并據此構建了化學課程的總目標?雖然化學教科書在組織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基本達到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培養科學素養為主旨的化學課程改革,就是要弓丨導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課程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重視科學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獲得化學矢口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