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物學/全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包括入侵生物學概論、外來種的入侵過程、入侵種的生物學特性、生物入侵中的種間關系、生態系統的可入侵性、生物入侵的預防與控制、生物入侵的管理、重要農林入侵物種共8章內容,重點介紹了生物入侵領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預防、控制和管理入侵生物的策略、技術和方法,以及我圍33種重要農林入侵物種的入侵生物學和防控技術等。
第一章 入侵生物學概論
第一節 生物入侵對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影響
第二節 入侵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一入侵的、入侵性、入侵
二外來入侵生物、外來有害生物、外來入侵種
三本地種、外來種
四傳入種、臨時種、歸化種與入侵種
第三節 入侵生物學的研究歷史與現狀
一萌芽期20世紀80年代之前
二成長期(20世紀80年代)
三快速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
第四節 入侵生物學的研究范疇
一研究思路與科學問題
二基本模式和研究內容
三入侵生物學學科體系構建
思考題
第二章 外來種的入侵過程
第一節 種群傳入
一自然傳入
二無意傳入
三有意引入
第二節 種群定殖
一相關術語
二繁殖體壓力對定殖的影響
三外來種自身特性對其定殖的影響
四種間關系對定殖的影響
五生態系統可入侵性對定殖的影響
第三節 種群潛伏
第四節 種群傳播、擴散利暴發
一擴散的類型
二擴散的途徑
三影響擴散的因素
四種群暴發
思考題
第三章 入侵種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生活史特征
一入侵植物的生活史特征
二入侵動物的生活史特征
三內在優勢假說
第二節 表型可塑性
一表型可塑性的類型
二表型可塑性水平的影響因素
三表型可塑性與生物入侵的關系
四表型可塑性的進化
第三節 適應性進化
一適應性進化的常見類型,
二適應性進化的性狀
三適應性進化的途徑
四適應性進化對入侵種種群增長的影響
五進化和可塑性在生物入侵中的作用比較
思考題
第四章 生物入侵中的種間關系
第一節 競爭
一競爭的類型,
二競爭在生物入侵中的作用
三競爭力增強進化假說
第二節 寄生/捕食
一入侵種對寄生/捕食的反應
二寄生/捕食在生物入侵中的作用
三天敵解脫假說
第三節 互利共生
一互利共生的類型
二互利共生在生物入侵中的作用
三互利助長假說
第四節 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
一植物化感作用的基本概念
二入侵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論依據
三入侵植物化感作用的案例
思考題
第五章 生態系統的可入侵性
第一節 物種多樣性與牛態系統可入侵性的關系
一負相關關系
二正相關關系
笫二節可用資源與生態系統可入侵性的關系
一可用資源與可入侵性關系的原理
二可用資源與可入侵性關系的案例
三可用資源與可入侵性關系的應用
第三節 T擾與牛態系統可入侵性的關系
一干擾的定義和分類
二干擾與生物入侵的相關性
三干擾導致可入侵性增加的原理
四干擾導致可入侵性增加的案例
思考題
第六章 生物入侵的預防與控制
第一節 生物入侵的風險評估
一開展風險評估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生物入侵的風險識別
三生物入侵的風險評估
四生物入侵的風險管理
第二節 外來種的口岸檢疫與除害處理
一口岸動植物檢疫的實施范圍
二口岸動植物檢疫的主要程序
三外來種口岸檢測技術
四外來種口岸除害處理技術
第三節 入侵種的國內檢疫與野外監測
一國內檢疫與疫情處理
二入侵種的野外監測
第四節 入侵生物的控制
一農業防治
二替代控制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機械防治
五遺傳控制,
六化學防治
七綜合治理
思考題
第七章 生物入侵的管理
第4節 國際公約
一國際公約簡況
二指導性原則
第二節 法律法規
一中國,
二美國,
三加拿大
四澳大利亞
五日本,
第三節 行動規劃
一中國
二美國,
三加拿大
四澳大利亞
五日本
思考題
第八章 重要農林入侵物種
一小麥矮腥黑粉菌
二大豆疫霉
三梨火疫病菌
四豚草
五三裂葉豚草
六紫莖澤蘭“
七薇甘菊
八加拿大一枝黃花
九黃頂菊
十互花米草
十一空心蓮子草
十二鳳眼藍
十三西花薊馬
十四煙粉虱
十五蘋果綿蚜
十六扶桑綿粉蚧
十七稻水象甲
十八馬鈴薯甲蟲
十九紅脂大小蠹
二十椰心葉甲
二十一紅棕象甲
二十二橘小實蠅
二十三柑橘大實蠅
二十四斑潛蠅
二十五蘋果蠹蛾
二十六紅火蟻
二十七松材線蟲
二十八香蕉穿孔線蟲
二十九非洲大蝸牛
三十福壽螺“
三十一克氏原螯蝦,
三十二巴西龜
三十三紅腹食人魚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全球l00種最具威脅的入侵種名單
附錄2 物種名稱索引
附錄3 名詞索引
附錄4 圖片來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