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配套實驗教材:實驗診斷學實驗指導》為教育部審查批準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包含四部分內容,即機能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基礎實驗、綜合訓練性實驗和實驗結果的處理,共計19章。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配套實驗教材:實驗診斷學實驗指導》結合機能學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配備的情況,根據機能學特別是電生理學的實驗特點,系統地介紹了生物電子學的基礎知識、生物電放大器、微電極的工作原理和全細胞電壓鉗技術的電子學原理;加入了難度較大的部分機能學實驗;安排了涉及內容較廣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訓練性實驗,還特別編入了有關機能學實驗設計、醫學文獻檢索、論文撰寫和實驗資料的統計學處理等內容。力求使教材系統、科學和實用。
與**版相比,編排順序有了變化,更適用于目前的機能學實驗教學模式,新增加了較多的實驗方法和一些難度較大的實驗技術。特別邀請五在國外工作的6位專家,用英文向中國學生和讀者介紹了他們先進的科研實驗技術。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配套實驗教材:實驗診斷學實驗指導》強調基礎理論,注重實踐。保持了知識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內容安排由淺入深,由簡至繁。有利于促進對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配套實驗教材:實驗診斷學實驗指導》用作醫藥院校臨床、預防、基礎、口腔、法醫、護理、藥學等專業的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學生的機能學實驗教材,也可作為碩士生、博士生和相關人士的參考書籍。
醫藥院校本科、專科學生使用
實驗診斷實習課是實驗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通過實習,學習有關檢驗的操作方法,熟悉或了解其基本技術。另一方面掌握標本的采集運輸、項目選擇、參考值及臨床意義。解答實驗后的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堂講授的內容,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并為今后開展醫學實驗研究奠定基礎,同時注意到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空間,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實驗指導》依據實驗診斷學教學大綱要求,以《診斷學》第六版實驗診斷的內容為基礎,參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安排進行編寫.
暫無相關內容
**章 實驗要求
第二章 基本實驗技能
實驗一常用玻璃儀器的清洗
實驗二常用玻璃量器的規格
實驗三分光光度計的基本操作
實驗四顯微鏡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 血液一般檢驗
實驗五血紅蛋白測定
實驗六白細胞計數
實驗七白細胞分類計數
實驗八網織紅細胞測定
實驗九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實驗十血細胞比容測定
實驗十一紅細胞貧血常規參數
實驗十二紅細胞滲透脆性實驗
實驗十三骨髓細胞學檢查
實驗十四ABO血型鑒定
第四章 止血與凝血障礙檢查
實驗十五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實驗十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第五章 尿液常規檢驗
實驗十七尿液理學檢驗
實驗十八尿液干化學分析
第六章 糞便檢驗
實驗十九糞便常規檢驗
實驗二十糞潛血試驗
第七章 體液及分泌物檢查
實驗二十一腦脊液檢查
實驗二十二漿膜腔積液檢查
第八章 免疫學檢驗
實驗二十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測
實驗二十四金標法檢測HcG抗體
第九章 微生物學檢驗
實驗二十五細菌檢查的基本技術
實驗二十六細菌革蘭染色實驗
第十章 生物化學檢驗
實驗二十七血清、尿肌酐測定
實驗二十八血清肌酐測定
實驗二十九膽紅素測定
實驗三十谷丙轉氨酶測定
操作考試
附錄1:臨床檢驗常用術語中英文對照及縮寫
附錄2:常見干擾臨床檢驗結果的藥物
附錄3:臨床檢驗常用項目SI制和傳統單位換算系數簡表
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