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以現代貨幣金融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流通的特點,系統的介紹了金融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全書共分為11章,包括金融學概述、貨幣與利率、金融體系、金融市場、貨幣的時間價值、債券價值評估、股票價值評估、金融衍生工具價值評估、風險與投資組合、公司金融、金融監管等內容。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教材,也可作為經濟、金融、管理等從業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了解金融常識的案頭讀物。
賣點1:國外教材偏重微觀,國內教材偏重貨幣銀行學及宏觀內容,本教材力圖兼顧宏微,但盡量避免貨幣銀行學中的有關貨幣供求與均衡、通脹、銀行職能、貨幣政策等內容。開篇明述金融學與貨幣銀行學及經濟學的聯系及不同,盡可能以微觀金融學思想的形成,以及金融學研究范式的轉變貫穿整本教材。
賣點2:國外教材行文與敘述不符合國人思維,很難掌握學習重點。本教材側重論述金融學理論發展歷史的進程,務求學生把握金融學的整體脈絡。
賣點3:案例與數據以中國實際情況為主,使學生了解到中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及金融理論的*進展。
賣點4:本書所涉及數學分析部分相對簡單,文科學生可以很好地接受?紤]適當加入部分數理分析滿足數學功底較好的學生的進一步知識擴充。
賣點5:作者權威、經驗豐富。本教材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中四位中青年教師合作完成,均具多年金融學及相關課程教學經驗與實際金融操作經驗,深諳金融學前沿理論發展、中國金融市場變化及教學實踐應如何結合進而完成一部實用又適用的較優秀的金融學教材。
于乃書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 博士
研究項目:貨幣政策有效性、農村金融
研究領域:金融學 講授課程: 金融監管學
第 一章 金融學概述
第 一節 金融學概念
一、歷史中的金融
二、金融學的概念
三、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
(一)宏觀金融學
(二)微觀金融學
第二節 金融學理論的演進
一、金融學的開端
二、現代金融學理論的發展
(一)馬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
(二)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三)尤金·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
(四)布萊克和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模型
(五)行為金融學
第三節 金融學與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
一、金融學與經濟學的聯系
(一)學科特征的緊密性
(二)金融學和經濟學發展歷史中的深刻聯系
二、金融學與經濟學的區別
(一)研究層面的差異
(二)分析方法的差異
(三)金融學和經濟學的其他差異
第二章 貨幣與利率
第 一節 貨幣與貨幣職能
一、貨幣的概念
二、貨幣的職能
(一)價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價值貯藏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貨幣
第二節 貨幣形式的發展
一、實物貨幣
二、金屬貨幣
三、紙幣
四、存款貨幣
五、電子貨幣
第三節 貨幣制度
一、銀本位制
二、金銀復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一)金幣本位制
(二)金塊本位制
(三)金匯兌本位制
四、紙幣本位制
第四節 貨幣的需求與供給
一、貨幣需求理論
(一)古典經濟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二)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三)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二、貨幣供給理論
(一)貨幣供給量的計量
(二)凱恩斯的貨幣供給理論
(三)其他貨幣供給理論
第五節 利息、利率的概念和種類
一、利息
二、利率
三、利率的種類
(一)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二)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
(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四)市場利率和官方利率
(五)無風險利率
(六)基準利率
第六節 利率決定理論
一、古典利率理論
二、可貸資金理論
三、IS-LM利率理論
第三章 金融體系
第 一節 金融體系概述
一、金融體系的概念及內容
二、金融體系的功能
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ㄒ唬┲苯尤谫Y
。ǘ╅g接融資
四、金融體系的分類
五、金融體系的組成及我國金融體系的結構
(一)金融資產
。ǘ┙鹑跈C構
。ㄈ┙鹑谑袌
。ㄋ模┙鹑谥贫
六、金融脫媒與影子銀行
(一)影子銀行體系
。ǘ┯白鱼y行體系的構成及運行機制
。ㄈ┯白鱼y行體系的基本特征
。ㄋ模┯白鱼y行的影響
第二節 中央銀行
一、中央銀行的職能
二、中央銀行的業務活動
。ㄒ唬┲醒脬y行的資產業務
。ǘ┲醒脬y行的負債業務
(三)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服務
三、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ㄒ唬┲醒脬y行獨立性的含義
。ǘ┲醒脬y行獨立性的度量
第三節 商業銀行
一、商業銀行概述
(一)商業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ǘ┥虡I銀行的組織形式
二、商業銀行的資本
三、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ㄒ唬┬庞脛撛斓幕疽蛩
。ǘ┥虡I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條件
。ㄈ┐婵钬泿诺膭撛炫c消減過程
四、商業銀行業務管理
(一)銀行負債的構成和重要性
。ǘ┵Y產業務
。ㄈ┲虚g業務和表外業務
。ㄋ模┵Y產負債比例管理
第四節 互聯網金融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二、互聯網金融的類型
。ㄒ唬┙鹑诨ヂ摼W化
(二)移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ㄈ┗ヂ摼W貨幣
。ㄋ模㏄2P網絡貸款
。ㄎ澹┍娀I融資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沖擊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二)P2P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第五節 國際金融
一、國際金融體系的概念
二、國際金融市場
三、國際金融機構概述
。ㄒ唬﹪H金融機構的概念和類型
(二)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
四、國際貨幣制度
。ㄒ唬﹪H貨幣制度的概念
(二)國際貨幣制度的類型
第四章 金融市場
第 一節 金融市場概述
一、金融市場的概念
二、金融市場的分類
(一)按交易的標的物分類
(二)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分類
(三)按地域范圍分類
三、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一)資產證券化
(二)金融全球化
(三)金融工程化
第二節 貨幣市場及其金融產品
一、同業拆借市場
(一)同業拆借市場的概念
(二)同業拆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三)同業拆借的特點
(四)同業拆借利率
二、回購市場
(一)回購市場的概念
(二)回購市場及其風險
(三)回購利率的決定
三、商業票據市場
(一)商業票據的概念
(二)商業票據的種類
(三)商業票據的特點
四、銀行承兌票據市場
(一)銀行承兌票據市場的概念
(二)銀行承兌票據的原理
(三)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的構成
五、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
(一)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概念
(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風險和收益
(三)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種類
六、短期政府債券市場
(一)短期政府債券的概念
(二)短期政府債券的發行
(三)短期政府債券的特征
七、基金市場
(一)共同基金的概念
(二)共同基金的種類
(三)共同基金的特點
第三節 國際金融市場
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概念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
(三)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四)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二、國際貨幣市場
(一)國際貨幣市場的特征
(二)國際貨幣市場的功能
(三)國際貨幣市場的分類
三、國際資本市場
(一)國際資本市場的概念與功能
(二)國際資本市場的構成
四、歐洲貨幣市場
(一)歐洲貨幣市場的構成
(二)歐洲貨幣市場特有的市場組成
(三)歐洲貨幣市場的特點
第五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第 一節 單利和復利
一、單利
二、復利
(一)復利的計算
(二)復利的頻率和連續復利
第二節 終值和現值
一、終值
二、現值和折現
(一)現值與現值公式
(二)連續折現
(三)使用折現現金流進行決策
第三節 年金
一、復合現金流
(一)復合現金流的終值
(二)復合現金流的現值
二、年金的概念
(一)年金的終值
(二)年金的現值
(三)利用年金的概念解決問題
(四)永續年金
第六章 債券價值評估
第 一節 金融資產價值評估原理
一、一價定律與套利
二、一價定律與股票價格
三、一價定律與三角套匯
第二節 債券基礎
一、債券的定義和特征
(一)債券的定義
(二)債券的特征
二、債券的要素和類型
(一)債券的要素
(二)債券種類
三、債券市場
。ㄒ唬﹤患壥袌
。ǘ﹤壥袌
第三節 債券價值評估
一、零息債券的估值
二、利用零息債券進行估值
三、附息債券的估值
(一)附息債券的估值
(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和當期收益率
第四節 利率期限結構與利率風險結構
(一)即期利率和遠期利率
(二)收益率曲線的形狀
(三)利率的期限結構理論
(四)利率的風險結構
第五節 債券的利率敏感性和久期
一、債券價格的利率敏感性
二、久期
第七章 股票價值評估
第 一節 股票與股票市場概述
一、股票的概念與特征
二、股票的種類
(一)普通股
(二)優先股
三、股票市場
(一)股票一級市場
(二)股票的二級市場
(三)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
四、股票價格指數
(一)股票價格指數計算
(二)股票價格指數分類
(三)世界主要股票價格指數
五、股票的價值
(一)內在價值
(二)賬面價值
(三)清算價值
(四)公平市場價值
第二節 股票的價值評估模型
一、 股息折現模型
(一)零增長股息折現模型
(二)固定增長股息折現模型
(三)兩階段股息增長模型
(四)三階段股息增長模型
(五)H模型
二、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
(一)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
(二)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三、乘數估值法
(一)乘數估值法
(二)市盈率乘數、股息折現模型與財務指標的關系
四、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一)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與股息折現模型的關系
(三)經濟附加值
第三節 股利政策與股東財富
一、無摩擦市場中的現金股利與股票回購
二、無摩擦市場中的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
三、真實世界中的股利政策對股東財富的影響
第四節 有效市場假說、分形市場假說和適應性市場假說
一、有效市場假說
(一)有效市場假說的假設條件
(二)有效市場的形式
(三)有效市場假說的缺陷
二、分形市場假說
三、行為金融學
四、適應性市場假說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價值評估
第 一節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一)場內市場
(二)場外市場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類型
(一)遠期合約
(二)期貨合約
(三)互換
(四)期權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
(一)虛擬性
(二)靈活性
(三)高杠桿性
(四)跨期性
五、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目的
(一)套期保值
(二)投機
(三)套利
六、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一)風險規避
(二)價格發現
(三)促進企業融資
(四)促進金融市場發展
第二節 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
一、遠期合約的收益
二、遠期合約的定價
三、遠期合約的種類
四、期貨標準合約
五、期貨的制度性特征
(一)保證金制度
(二)逐日結算
(三)期貨清算所
(四)漲跌停板制度
六、期貨合約的定價
七、期貨合約的種類
(一)商品期貨
(二)外匯期貨
。ㄈ├势谪
(四)股指期貨
第三節 期權定價模型
一、期權的收益
二、期權價格的范圍
(一)期權價格的上限
(二)期權價格的下限
(三)歐式期權看跌-看漲平價
三、影響期權價值的因素
(一)標的資產的價格
(二)期權的執行價格
(三)距離到期日的時間
(四)無風險利率
(五)資產的波動性
四、二叉樹-離散時間期權定價模型
(一)單期二叉樹模型
(二)兩期二叉樹模型
五、Black-Scholes模型-連續時間期權定價模型
(一)Black-Scholes模型的假設
(二)Black-Scholes公式
六、期權的交易策略
(一)備兌期權
(二)價差期權
(三)組合期權
七、期權的種類
(一)商品期權
(二)股票期權
(三)股指期權
(四)利率期權
(五)外匯期權
(六)期貨期權
第九章 風險與投資組合
第 一節 風險概述
一、風險的類型
(一)系統性風險
(二)非系統性風險
二、風險的衡量
(一)期望收益率
(二)單個資產風險的衡量
(三)兩種資產組合風險的衡量
(四)多種資產組合風險的衡量
三、投資者對風險的態度
(一)風險厭惡
(二)風險中性
(三)風險偏好
第二節 風險管理
一、風險管理的過程
(一)風險識別
(二)風險評估
(三)方法選擇
(四)方案實施
(五)評價與修正
二、風險轉移的三種途徑
(一)套期保值
(二)保險
(三)分散化投資
第三節 投資組合理論
一、無差異曲線
二、最優投資組合的選擇
(一)基本假設
(二)可行集與有效邊界
(三)最優投資組合的選擇
三、引入無風險資產后的最優投資組合
(一)資本配置線
(二)證券市場線
第四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基本假設
二、證券市場線
三、投資組合的系數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局限性
第五節 套利定價理論
一、單因素模型
二、多因素模型
三、套利定價理論
(一)套利定價理論的假設
(二)套利組合存在的條件
(三)單因素套利定價模型
(四)多因素套利定價模型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套利定價理論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套利定價理論之間的關系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套利定價理論之間的相同點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套利定價理論之間的不同點
第十章 公司金融
第 一節 公司金融決策
一、資產的購置投資決策
二、資金的來源決策
三、營運資本管理
第二節 財務報表
一、資產負債表
二、利潤表
三、現金流量表
第三節 凈現值規則
第四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第五節 資本結構與股權資本成本
一、公司杠桿和股東利益
二、MM定理
第十一章 金融監管
第 一節 金融危機
一、什么是金融危機
二、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三、金融危機的影響
四、金融危機理論
第二節 金融監管的歷史及必要性
一、金融監管的歷史
二、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第三節 金融監管理論
一、經濟監管理論
二、金融自由化理論
三、金融脆弱論與適度金融監管論
第四節 金融監管方法
一、現場監管方法
二、現場監管方法
第五節 金融監管體制
一、金融監管體制類型
二、金融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
第六節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現狀及問題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