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是一本創新型的雙語教材。在借鑒了中外諸多教材的基礎上,本教材定位于初級到中級之間,以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為主體探討其經濟決策行為,既包含了微觀經濟學的主流理論,又反映了現代市場經濟學的現實內容;同時,給出了專業名詞、術語及文中重要內容的英語表述。 本教材分為八章,第一章為引論,介紹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分類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為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介紹主要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內容;第三章為效用理論,介紹消費者如何通過邊際效用和無差異曲線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第四章為生產論,介紹廠商如何作出最合理的投入和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生產決策;第五章為成本論,介紹企業是怎樣來通過成本和收益分析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第六章為市場理論,介紹不同市場結構的企業收益與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及定價策略;第七章介紹生產要素市場價格決定和收入分配差距;第八章為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介紹政府和市場如何互補不足。 本教材可供高等學校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開設微觀經濟學雙語課程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和經濟學愛好者的自學教材。
采用“中文內容,英文批注”的形式,巧妙地將內容講解和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既降低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難度,又實現了教師對英文內容的講解和傳授。國內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雙語教材多為影印翻譯版,一套完整的由我國經濟管理類雙語教學專家編寫的成套系列教材,目前比較少。這套書在內容、表現形式上在國內經濟管理類專業雙語教學領域皆有創新。作者隊伍強大,包括多名專家、教授以及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共同創作完成
目 錄
第一章 引論 1
第一節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2
一、稀缺性 2
二、資源配置 2
三、資源利用 5
四、經濟學的定義 8
第二節 經濟學分類 9
一、微觀經濟學 9
二、宏觀經濟學 10
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關系 10
第三節 經濟學研究方法 11
一、整體分析與個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1
二、邊際分析法 12 目 錄
第一章 引論 1
第一節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2
一、稀缺性 2
二、資源配置 2
三、資源利用 5
四、經濟學的定義 8
第二節 經濟學分類 9
一、微觀經濟學 9
二、宏觀經濟學 10
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關系 10
第三節 經濟學研究方法 11
一、整體分析與個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1
二、邊際分析法 12
三、均衡分析方法 12
四、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13
五、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3
本章小結 15
綜合練習 16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9
第一節 需求定理 20
一、需求的定義 20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 20
三、需求函數 22
四、個人需求與市場需求 23
五、需求定理 24
六、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25
第二節 供給定理 26
一、供給的定義 26
二、影響供給的因素 27
三、供給函數 28
四、供給表和供給曲線 28
五、供給定理 29
六、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29
第三節 需求、供給彈性 30
一、需求價格彈性 30
二、需求收入彈性 33
三、需求交叉彈性 34
四、供給價格彈性 35
第四節 均衡價格及其形成 36
一、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 37
二、市場均衡價格的變動 39
三、供求定理 41
四、均衡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 42
第五節 均衡價格理論及應用 43
一、限制價格 43
二、支持價格 44
三、黑市價格 46
四、稅收問題 46
本章小結 48
綜合練習 49
第三章 效用理論 51
第一節 效用論概述 52
一、效用的概念 52
二、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53
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 53
一、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54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55
三、消費者均衡 57
第三節 序數效用分析 60
一、無差異曲線 60
二、邊際替代率 62
三、消費者均衡 64
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 68
一、價格變動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 68
二、收入變動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 69
三、恩格爾曲線 70
四、消費政策 71
本章小結 73
綜合練習 74
第四章 生產論 79
第一節 生產者行為目標 80
一、什么是企業 80
二、企業存在的理由 80
三、企業行為目標 81
第二節 生產函數 83
一、生產要素 83
二、生產函數 84
三、生產函數分類 85
第三節 短期產量分析 85
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86
二、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相互關系 86
三、生產三階段 88
四、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88
第四節 長期生產函數: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90
一、等產量線 90
二、等成本線 92
三、生產要素最優組合 94
第五節 廠商規模 95
一、規模經濟 95
二、內在經濟與外在經濟 96
三、規模經濟與規模收益 97
本章小結 102
綜合練習 103
第五章 成本論 105
第一節 成本的定義和分類 106
一、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 106
二、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108
三、增量成本和沉沒成本 109
四、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 109
五、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 111
第二節 短期成本函數 111
一、短期成本分類 111
二、短期成本曲線及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 112
第三節 長期成本函數 115
一、長期總成本 115
二、長期平均成本 117
三、長期邊際成本 120
四、長期成本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的綜合關系 121
第四節 收益和利潤最大化 124
一、收益與利潤含義 124
二、收益曲線 125
三、利潤最大化 128
本章小結 132
綜合練習 133
第六章 市場理論 135
第一節 完全競爭市場 136
一、市場結構 136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137
三、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138
四、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 138
五、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144
六、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 145
第二節 不完全競爭市場 148
一、壟斷市場 148
二、壟斷競爭市場 161
三、寡頭市場 168
四、寡頭廠商之間的博弈:博弈論初論 173
五、不同市場的比較 177
第三節 廠商定價策略 180
一、價格競爭定價 180
二、非價格競爭定價 186
三、差別定價 187
四、博弈定價 189
本章小結 192
綜合練習 193
第七章 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 197
第一節 生產要素市場 198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 198
二、生產要素的供給 200
第二節 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201
一、勞動價格的決定 201
二、土地價格的決定 203
三、資本價格的決定 207
四、企業利潤的決定 209
第三節 社會收入分配 210
一、洛侖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210
二、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212
三、公平與效率 212
本章小結 214
綜合練習 215
第八章 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217
第一節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218
一、壟斷 218
二、外部影響 219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 221
四、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 223
五、市場不完全 224
六、失業或收入分配 225
第二節 政府干預市場失靈的對策 225
一、干預壟斷行業 225
二、糾正外部影響 228
三、信息調控 230
四、引入生產配額 231
五、提供公共物品 231
第三節 政府失靈 231
一、政府失靈的主要原因 232
二、解決政府失靈的措施 233
本章小結 235
綜合練習 236
參考文獻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