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信息技術教程(微課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高校系列》以江蘇省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考試大綱為指導進行編寫。全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信息技術基礎,第二部分為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該書系統地論述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硬件組成、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數據庫與信息系統,同時還安排了計算機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等計算機基礎相關實驗。
該書基礎理論簡潔明了,實驗操作具體實用,習題選擇典型,是一本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教材。該書既可以作為本科各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實驗教材、自學用書、江蘇省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復習用書。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應用,當今時代的每一位學習者都必須具備計算機的基本應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計算機文化素養。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開展,不同地區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已經掌握了不同程度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而并非是零基礎。教育部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計算機基礎教學要培養學習者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以及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對于學習者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要加強學習者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和基礎知識,而是應該在此基礎上使學習者能夠理解計算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所發揮的作用,培養學習者使用計算機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習者的思維能力,展現計算機科學的思維方式,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本書緊扣江蘇省普通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充分吸收江蘇省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最新成果,反映了計算機技術最新的發展動態。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信息技術基礎,主要介紹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礎知識,共分6個章節,系統地論述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數據庫與信息系統等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第二大部分為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以Windows 7和Office 2010為系統環境,共分5個章節10個實驗,包含了Windows 7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Word 2010的基本操作與綜合操作、Excel 2010基本操作、數據的分析與管理、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與個性化設置、計算機維護與安全等典型且實用的實驗任務。
本書理論及實驗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其內容體現了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思想和理念,適合分級教學,以滿足不同學時、不同基礎讀者的學習需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學時數和學生的基礎來選擇內容,學習者可依據自身的興趣和學習需求選擇實驗內容進行自主實驗。本書可單獨作為實訓教材使用,也可作為大學計算機基礎理論課的配套教程。
本書由嚴熙主編,華偉、於躍成副主編,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張曉如、祁云嵩、王遜、王芳、范燕、段旭、潘舒、石亮、王紅梅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在教材形成和撰寫過程中,得益于同行眾多類教材的啟發,得到了江蘇科技大學教務處、江蘇科技大學教材科、計算機學院領導的精心指導,得到了江蘇兄弟學校同仁們的真誠關懷.在此深表感謝。
第一部分 信息技術基礎
第1章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概述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
1.1.2 計算機的特點、應用和分類
1.1.3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1.2 信息與信息技術
1.2.1 信息技術概述
1.2.2 信息化社會
1.2.3 信息安全
1.3 計算機中的數據及二進制
1.3.1 數制及其轉換
1.3.2 二進制數的運算
1.3.3 數的編碼表示
習題1
第2章 計算機硬件組成
2.1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構成
2.1.1 馮·諾依曼計算機
2.1.2 現代計算機系統的構成
2.2 中央處理器
2.2.1 指令與指令系統
2.2.2 CPU簡介
2.2.3 CPU主要性能指標
2.3 存儲器
2.3.1 主存儲器
2.3.2 輔助存儲器
2.4 主板
2.5 總線與接口
2.5.1 常用總線標準
2.5.2 輸入/輸出接口
2.6 常用輸入設備
2.7 常用輸出設備
習題2
第3章 計算機軟件
3.1 軟件的分類
3.1.1 按軟件用途分類
3.1.2 按軟件權益分類
3.2 軟件工程基礎
3.2.1 軟件危機與軟件工程
3.2.2.結構化分析方法
3.2 ,3結構化設計方法
3.2.4 軟件測試
3.3 操作系統
3.3.1 操作系統的含義
3.3.2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3.3.3 操作系統的分類
3.3.4 常見操作系統
3.4 程序設計基礎
3.4.1 程序與程序設計
3.4.2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原則
3.4.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3.5 算法與數據結構
3.5.1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3.5.2 算法
3.5.3 線性表
3.5 二4棧和隊列
3.5.5 樹與二叉樹
習題3
第4章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4.1 計算機網絡基礎
4.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4.1.2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4.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4.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4.2 數字通信基礎
4.2.1 數字通信概念
4.2.2 通信技術
4.2.3 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
4.3 計算機網絡硬件
4.3.1 網絡傳輸介質
4.3.2 網卡
4.3.3 交換機
4.3.4 路由器
4.4 計算機局域網
4.4.1 局域網的定義
4.4.2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4.4.3 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4.4.4 局域網的分類
4.5 Internet基礎
4.5.1 Internet概述
4.5.2 Internet的基本服務功能
4.5.3 TCP/IP體系結構
4.5.4 IP地址
4.5.5 域名系統
4.5.6 Intemet接入方式
4.6 網絡安全與管理
4.6.1 網絡安全
4.6.2 防火墻技術
4.6.3 汁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4.6.4 網絡管理
習題4
第5章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5.1 多媒體概述
5.1.1 多媒體的概念
5.1.2 多媒體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5.1.3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5.2 多媒體信息和文件
5.2.1 文本信息
5.2.2 聲音信息
5.2.3 圖形與圖像信息
5.2.4 動畫與視頻信息
5.2.5 多媒體文件
5.3 多媒體關鍵技術
5.3.1 數據壓縮和解壓縮技術
5.3.2 超文本和超媒體技術
5.3.3 虛擬現實技術
5.4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5.4.1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結構
5.4.2 多媒體個人計算機標準
5.5 計算機網絡中的多媒體技術
5.5.1 Internet中的多媒體
5.5.2 多媒體網絡應用類型
習題5
第6章 數據庫與信息系統
6.1 數據庫系統概述”
6.1.1 數據、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系統
6.1.2 數據管理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6.1.3 數據庫管理技術新進展
6.1.4 數據庫系統的特點
6.1.5 數據庫系統結構
6.2 數據庫設計
6.2.1 數據庫設計概述
6.2.2 概念模型與E-R方法
6.2.3 數據庫設計步驟
6.3 常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6.3.1 Access數據庫
6.3.2 Microsoft SQL Server
6.3.3 0racle數據庫
第二部分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