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聯網界乃至整個商界的熱門字眼,恐怕就是“共享經濟”了。共享經濟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席卷全球,并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商業行為。那么,共享經濟為什么會產生?其本質是什么?共享經濟會為我們帶來什么價值?成功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如何管理和運作一家共享經濟企業?在未來,共享經濟還將面臨哪些挑戰?對于我們來說,共享經濟的下一個發展機會在哪里?傳統經濟又該如何應對?
作為國內系統性闡述共享經濟的書籍,本書通過對全球近百家共享經濟企業在九大商業領域的深入研究,結合二十七個案例的詳細討論及整體性商業分析框架,對上述問題一一給出了答案。無論您是創業者,還是傳統企業的管理者;無論您是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還是互聯網+領域的新進入者,相信都能從這本書中讀懂共享經濟的大趨勢。
Uber、滴滴快的用了什么成功的商業模式?國內外多個共享經濟案例的分析,詳細闡述了共享經濟產生的背景、現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從戰略的角度分析共享經濟成功運行的內在邏輯、關鍵要素、商業模式,以及未來潛在的機會(如共享經濟下一步可能進入的行業和領域)與進一步創新的思路(如價值鏈的擴展與生態圈的打造等)。
倪云華 某境外上市互聯網公司副總裁。有超過十年的跨國咨詢公司服務經驗,曾就職于IBM(全球咨詢服務部)、普華永道、凱捷,為多家上市公司、跨國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商業模式創新、運營管理及互聯網方面的咨詢服務。后作為創始人,參與創立多家互聯網公司。香港大學MBA學位,多家互聯網科技媒體的專欄作家,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
虞仲軼 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從事數字創新與商業轉型的咨詢與研究工作。曾擔任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大中華區商業咨詢總監及SCA中國戰略規劃總監,曾任職于安永、凱捷、德勤等多家全球知名咨詢公司作為項目總監或項目經理為高科技、電信及互聯網企業提供戰略規劃、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組織變革等管理咨詢服務。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MBA學位。
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時代具有革命力量的商業浪潮,它將人類社會的資源最大化利用,讓經濟形態從工業革命后的集體供需形式轉向個別匹配形式,帶來盤活閑置資源、實時高效匹配、滿足個性化需求、全民共創共享等價值。
本文作者倪云華、虞仲軼先生從共享經濟的發展歷史為起點,進入其所影響的九大生活領域,以代表性的實例讓讀者了解共享經濟所涵蓋的廣泛范圍,并提出四種價值創造觀點:1)物盡其效、資源再利用,2)擴展云思維、商品即服務,3)大眾的力量、服務皆可能,以及4)人盡其長、創意即所得;標舉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享創造理念,非常值得參考。
在講述評析各精要案例后,作者更深入地從理論角度說明共享經濟代表的三種商業模式,將讀者的思維高度從應用層次升華至了理論層次,進而完整的對共享經濟有深刻的認識。
書中的后半部分討論了共享經濟的成敗關鍵及運作機制、所面臨的社會與商業環境之挑戰、及傳統企業以共享經濟思維轉型的可能性,最后并大膽預測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全書結構嚴謹,分析深入,涉及個案實例詳實,兼容當代多個重要戰略理論之觀點,足以看出作者為文之用功與用心,可說是本難得的好書。
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個人來說,共享經濟可以讓個人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獲得充分利用,人們的生活在未來將有嶄新格局,且被人人服務的模式所覆蓋。人們不再受制于資訊的不對稱與時空的限制,而能充分利用他人資源、亦使自己的資源為他人所用。對企業來說,共享經濟將打開企業的邊疆,容納個人與其他企業的參與,改變企業過去受困擾的固定成本與閑置資產等問題。由于信息時代的快速迭代,有形及無形的商品生命周期均縮短,人們將逐漸不再執著于所有權的觀念,而是強調使用權的充分開發。能夠思考如何共享資源而非獨占資源,并從中找出有用的整合方案的有志者,將引領共享經濟時代前進的腳步。
共享經濟的建設核心在于建構一個開放的平臺,以共生互利的觀點接納各方的參與者,其成功要素至少有以下四方面:1)供給方:供給方具備大量(質量達標)的閑置資源或剩余勞動力可供調動;2)需求方:能以降低門檻的方式開發長尾需求并滿足需求方的愿望;3)媒合:匹配之目標物為容易標準化的交易,或至少可衡量評價者;4)持續性:雙邊使用者對于平臺的黏性比起使用者雙邊之間的黏性還高,所以使用者會高頻地重復返回平臺使用。并且,分享資源得到的回報需要大于使用權分割的成本及匹配的成本之和。能具備此四要素的平臺,將能持續、實時地創造共享經濟效應。
共享經濟帶來的驚喜我們從前難以預見,卻在今日與未來都將逐步實現。它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共創共享的時代,也讓當此時代的我們無法置身于浪潮之外。本書帶領讀者進入共享經濟的思維旅程,開啟參與之門,值得推薦。
陳威如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平臺戰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