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統計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包括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指標分析、抽樣調查、時間數列分析、統計指數分析等11章內容,體系完整、論述清晰易懂、知識點新、覆蓋面廣、難度適中,在編寫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引入了大量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統計學》可供高等院校本科財經類、管理類學生使用,也可供財務工作者和自學人員使用。
《統計學》所有參編人員均來自教學一線,有多年實際教學經驗。立足于應用本科的教學特點,充分反映教改方向。以理論夠用為原則,注重實踐與實洲。體例新穎,每章設置引導案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相關鏈接、案例分析、實訓題等欄目。配有教學資料包,包括PPT、習題答案及相關閱讀材料,讀者可以免費索取。
第1章 緒論
1.1 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1.2 統計學的性質、研究對象及方法
1.3 統計工作
1.4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統計調查
2.1 統計調查的意義、種類
2.2 統計調查方案設計
2.3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統計整理
3.1 統計整理的意義和程序
3.2 統計數據的預處理
3.3 統計分組
3.4 次數分布
3.5 統計表和統計圖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統計指標分析
4.1 總量指標
4.2 相對指標
4.3 平均指標
4.4 標志變異指標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抽樣調查
5.1 抽樣調查概述
5.2 抽樣調查中的基本概念及理論依據
5.3 抽樣平均誤差
5.4 總體指標的推斷
5.5 總體參數估計
5.6 抽樣方案設計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時間數列分析
6.1 時間數列分析概述
6.2 時間數列的水平分析指標
6.3 時間數列的速度分析指標
6.4 時間數列的趨勢分析
6.5 長期趨勢的分析
6.6 季節變動的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統計指數分析
7.1 統計指數的一般問題
7.2 綜合指數
7.3 平均數指數
7.4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7.5 幾種常用的經濟指數
7.6 平均指標對比指數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8.1 相關分析概述
8.2 相關關系的判斷
8.3 回歸分析概述
8.4 應用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應注意的
問題
復習思考題
第9章 統計預測
9.1 統計預測概述
9.2 統計調研推算預測
9.3 時間序列預測法
9.4 回歸預測法
9.5 統計預測誤差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 統計綜合分析
10.1 統計綜合分析概述
10.2 統計綜合分析的原則和程序
10.3 統計比較
10.4 統計綜合評價方法
10.5 統計分析報告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1.統計指標體系的概念所謂統計指標體系,是指若干個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征的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所組成的整體。例如,一家民營企業把產品產量、凈產值、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消耗、成本、銷售收入等統計指標聯系起來就組成了指標體系。這便于人們全面、準確地評價該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2.統計指標體系的類型
由于社會經濟現象相互聯系的多樣性和人們認識問題的多視角性,反映現象總體的統計指標體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按社會經濟現象內在聯系的不同特點,統計指標體系的形成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數學式聯系的指標體系。如商品銷售額:商品銷售量×商品銷售價格,期初庫存量+本期購進量=本期銷售量+期末庫存量等。二是框架式聯系的指標體系。
(2)指標體系按其反映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社會統計指標體系、經濟指標體系和科學技術統計指標體系。它們分別從人口社會、國民經濟運行和科學技術發展三個方面,反映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科技發展的總體狀況。
(3)指標體系按其考核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宏觀指標體系、中觀指標體系和微觀指標體系。宏觀指標體系反映整個社會、經濟和科技情況;中觀指標體系反映各個地區和各個部門、行業的社會、經濟和科技情況;微觀指標體系反映各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或工作運行情況。
(4)指標體系按其作用不同,可分為描述性指標體系、評價性指標體系和決策性指標體系。描述性指標體系主要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現狀、運行過程和結果;評價性指標體系主要是比較、判斷社會經濟現象的運行過程、結果是否正常;決策性指標體系是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面有序、協調地發展。
上述各類統計指標體系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選擇運用或結合運用,以便充分發揮統計的信息、咨詢和監督的整體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