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零件等學科的知識進行重修組合,簡化理論分析。全書分為七大模塊,內容包括: 構件的靜力分析、構件的承載能力分析、常用機構的設計、撓性傳動的設計、齒輪傳動的設計、常用聯接的選用及軸系零件的選用。每一個模塊的內容設有問題導入、知識分析、知識鏈接、問題解答、知識拓展等。
叢書序言
前言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 “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以適應社會需 叢書序言
前言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 “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是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按照突出應用性、實用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建設綜合課程是解決這一重點和難點的重要途徑之一。綜合課程是根據崗位應用能力的需要而建設的,應有明確的崗位能力針對性。我們在多年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建設綜合課程應遵循“確立課程主線”的原則。具體是: “以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確立課程主線,以主線為綱,有機地融合其它課程的內容,建立適合高職教育的新課程體系。”
本課程為綜合課程,遵照上述原則,本課程確立以“常用機構的正確分析和通用零件的正確選擇”為課程主線,有機融合《工程材料及鋼的熱處理》、《極限配合和技術測量》、《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等傳統課程內容。在重組課程內容和編寫本教材時,摒棄了原各門課程各為體系,分門別類地加以敘述的方法,而以課程主線為綱,從“常用機構的正確分析應用和通用零件的正確選擇”的需要出發,引出“必需、夠用”的基礎理論知識。如從機構的運動副中引出約束力、從機構的分析應用中引出力系平衡、從正確選擇通用零件中引出構件拉(壓)、剪切、扭、彎等變形概念及強度計算方法等。避免以往為力學而學力學的傾向,使學生在學習力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時有一個明確的“應用”方向,有一個實在的“應用”載體。
為使本課程更趨系統化和科學化,同時也為使學生對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便于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本教材在組合課程內容時,分為基礎篇和應用篇。最基本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篇內容。由于確定了課程主線,因此在選用這些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時,不再受原課程體系所束縛,而以課程主線為依據,使所選內容為新課程體系所選、為新課程體系所用,成為新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創新教育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題,在高職教育界更具現實意義。因此在本課程建設中,始終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除了本教材內容的重組和編寫是一個創新外,在教
材中還添加了機構創新的內容,在某一特定層面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的每一章,均附有一定數量的習題,以便學生學完該章后對所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
本教材可作為機電類各專業、機械類各專業的選用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教材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林偉編寫; 第二章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向曉漢編寫; 第三章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鄭貞平編寫; 第六章、第十一章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呂偉文編寫; 第七章、第十章由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李穎編寫; 第八章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朱耀武編寫。全書由林偉任主編,呂偉文、李穎任副主編。全書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倪森壽主審。
在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中,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幫助和支持,在此謹表衷心感謝。
本綜合課程建設是高職教學改革中的一次探索和嘗試,更限于編者的水平,書中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4年2月
基礎篇
第一章機械設計概論
第二章工程材料與鋼的熱處理
第一節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
第二節常用工程材料
第三節鋼的常用熱處理及其作用
習題二
第三章互換性技術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光滑圓柱結合的公差與配合
第三節形狀和位置公差
第四節表面結構
習題三
第四章工程力學基礎 基礎篇
第一章機械設計概論
第二章工程材料與鋼的熱處理
第一節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
第二節常用工程材料
第三節鋼的常用熱處理及其作用
習題二
第三章互換性技術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光滑圓柱結合的公差與配合
第三節形狀和位置公差
第四節表面結構
習題三
第四章工程力學基礎
第一節靜力學基礎
第二節剛體的運動力學
第三節載荷和應力的分類
第四節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工作能力準則
習題三
應用篇
第五章平面連桿機構
第一節機器和機構
第二節平面機構運動簡圖
第三節平面四桿機構及其應用
第四節平面機構支反力和構件受力分析
第五節平面機構中拉(壓)構件的強度和變形計算
習題五
第六章齒輪傳動
第一節齒輪傳動的特點和分類
第二節漸開線齒廓
第三節直齒圓柱齒輪的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
第四節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第五節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切齒干涉和變位齒輪簡介
第六節齒輪失效形式與齒輪材料
第七節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設計計算
第八節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第九節直齒圓錐齒輪
第十節蝸桿傳動
第十一節輪系
習題五
第七章帶傳動和鏈傳動
第一節帶傳動的概述
第二節帶傳動的工作能力分析
第三節普通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第四節鏈傳動的概述
第五節鏈傳動的運動分析、受力分析及布置潤滑
習題七
第八章軸承
第一節軸承的功用和類型
第二節滾動軸承組成、類型及特點
第三節滾動軸承的代號
第四節滾動軸承的選擇和計算
第五節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第六節滾動軸承的潤滑與密封
第七節滑動軸承簡介
習題八
第九章軸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傳動軸的強度和剛度——構件的扭轉問題
第三節心軸的強度和剛度——構件的彎曲問題
第四節轉軸的強度——構件的彎扭組合問題
第五節軸結構尺寸的確定
習題九
第十章連接
第一節鍵連接和銷連接
第二節螺紋連接
第三節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
習題十
第十一章常用機構簡介
第一節凸輪機構
第二節螺旋機構
第四節其他新型傳動機構
第十二章機 械 創 新
第一節機械創新設計概述
第二節平面四桿機構尺寸的確定
第三節機構的演化
習題十一
附錄A深溝球軸承(GB/T 276)
附錄B角接觸球軸承(GB/T 292)
附錄C圓錐滾子軸承(GB/T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