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及學習轉化力等因素。學習力的差異直接影響我們的學習效率,同樣的知識,學習力強的學生只需要三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就掌握了,而學習力差的學生可能需要十個小時、十五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才能掌握。學習力的差異是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學習力差異也是造成組織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差異的重要原因。
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負責對全市各區(縣)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研究、業務指導、師資培訓、教材資料建設等相關師訓工作。
文化名人
王國維學習力研究 2
胡適學習力研究 12
張恨水學習力研究 20
豐子愷學習力研究 30
林徽因學習力研究 43
錢鐘書學習力研究 50
季羨林學習力研究 58
張愛玲學習力研究 67
列奧納多?達?芬奇學習力研究 86
列夫?托爾斯泰學習力研究 95
企業精英
李嘉誠學習力研究 104
俞敏洪學習力研究 117
陳天橋學習力研究 130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學習力研究 141
洛克菲勒學習力研究 153
沃爾特?迪斯尼學習力研究 165
桑迪?韋爾學習力研究 176
霍華德?舒爾茨學習力研究 187
喬布斯學習力研究 201
比爾?蓋茨學習力研究 217
科學家
李四光學習力研究 233
梁思成學習力研究 249
華羅庚學習力研究 259
錢學森學習力研究 268
丁肇中學習力研究 278
達爾文學習力研究 287
諾貝爾學習力研究 297
普朗克學習力研究 308
居里夫人學習力研究 317
愛因斯坦學習力研究 324
《榜樣的學習力》:
張恨水成功的重要因素還有他優秀的人格品質。當他跌入低谷時不自棄,堅定信念,保持著學習的動力;功成名就時不戀于浮名,而是更加廣博吸取知識,以低調的姿態做學問、筆耕不輟,不在乎名利的得失,這讓張恨水一生都在自己喜愛的道路上進步。當他學習工作時,總是很專注,不會被外界所干擾。張恨水經常以謙虛謹慎、風度翩翩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對人寬容大度,這讓他結交了很多摯友,交流到很多寶貴的東西。他的大度和人格魅力,也感染了許多支持他的人,所以當他面對非議時,總能及時化解。張恨水的愛好很廣,除了寫小說和看小說,經常還會吟詩作詞,這顯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張恨水的審美觀點也很獨到。張恨水生活作息總是很有規律,而且每晚堅持看兩個小時的書,他不斷更新自己的學識,接受新鮮觀念,使自己得以跟上時代的步伐。有時候晚上他還會去看他喜愛的戲劇或一些電影,來放松自己緊張工作的身心。張恨水從不會使自己的生活緊張、忙于應酬,也不允許自己松懈下來,消極處世,而是以一種智者的姿態生活,始終使自己保持著旺盛的精力,來投入到自己的文學事業,發掘自己人生的意義。張恨水的這種生活理念,讓他擁有了更多珍貴的時間,避免了無意義的生活,沒有浪費一分一秒的光陰,這成為張恨水作品高產的基石,這也是他學習能力的體現——時間意味著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可能。
張恨水上學的時候有著有效的學習方法。他一般先是理解了所學的內容后再去記憶,記憶對他來說也并不是難事,不像其他學生小和尚念經一般毫無所得。張恨水喜歡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學習、全身心投入,沒有雜念。這樣的學習習慣,讓張恨水的學習效率驚人,飽讀詩書,奠定了未來學習的基礎。張恨水進行創作時,不會盲目地去寫,因為那樣寫出來的東西不能被稱作文學作品,只能成為文字。他總是先進行很細致的規劃,對即將開始創作作品的每一點都要進行縝密的考慮。當出現繁雜的人物關系時,張恨水想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將人物表貼在墻上,同時附上人物的性格特點,以便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偏離人物性格。張恨水諸如此類的有效學習方法,使自己的作品保持較高的質量,促進了事業的成功。
張恨水對文學的熱愛,使得張恨水對寫作事業有一種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成為了他學習的動力。他追求完美,哪怕是一點點的瑕疵都不能容忍,一篇作品出來,被他反復修改數十次不是什么稀罕事。他不會讓自己的作品拜倒在商業利益下,為了作品的完整,他寧可無視那些唾手可得的名利。他也不會因其他人的非議而改變自己對作品的初衷,而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不然文學作品就顯得太不自然,不符合他的理念。張恨水強調作品的真實性,因為這是優秀作品的靈魂。為了使自己更了解作品中相關的某個內容,他會不惜代價去體驗一番,尋找真實的感覺。他的這種嚴謹、認真的精神,是他學習力提高的不斷動力所在,也是作品能夠保持高質量的關鍵原因。張恨水最受人崇敬的是他有著顧愷之般憂國憂民的精神,他以國家和個人的統一為人生的基本準則,關心民生。他也以此為動力,創作出許多折射舊社會黑暗統治的作品。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做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舉動,萬一被發現,后果不堪設想。但是他可以為文學付出一切,乃至于自己的生命。當日本侵華,國家有難時,張恨水為之創作了大量有關抗日題材的小說,甚至慷慨激昂地要投筆從戎,其精神可見一斑。他的這種精神,也體現了張恨水能夠適時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識時務,及時調整自己,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同樣,這種精神也遷移到學習當中來,成為張恨水不斷創作新題材作品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