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計算機硬件與系統知識的認知和應用過程為主線,為學生構建一個全面而實用的立體化學習框架,多層次、多角度地介紹了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內容,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組裝、配置、維護和應用實踐的完整流程,幫助學生解決未來生活、工作和創業環境中的相關問題,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也讓學生具備更高的IT職業素養和價值創造能力。
前 言
本書涵蓋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學習過程中所需經歷的幾個一般性階段:基礎入門階段、實踐強化階段、能力提升階段、評價考核階段和職業應用階段,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的設計原則,并采用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來組織全書內容,將計算機組裝、維護與應用的相關知識融入到每個階段的知識結構樹中,符合學生從接受知識、消化知識再到應用和轉化知識的認知發展規律。
★ 本書知識體系框架
全書對所涉及的知識體系組成結構進行如下劃分。
一、基礎學習階段
基礎學習階段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特點、組成結構、產品特征和各種常識,為后續的學習積累文化基礎。這個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流程模塊。
① 計算機特點 本模塊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特點、類型、發展歷史、應用領域、
未來趨勢以及人文特性等。
② 計算機體系結構 本模塊主要介紹計算機的組成概況,包括主機部件、外部
設備、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結構組成關系。
③ 計算機各部件的詳解 本模塊詳細講解了組成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各個部件,
包括CPU、CPU散熱器、主板、內存、硬盤、板卡、移動存儲設備、光存儲設備、鼠標鍵盤、電源和機箱、顯示器、音箱、數碼電子設備、現代辦公設備、便攜式計算機等,并分別介紹了這些部件和設備的基本知識、選購方法和真偽辨別技巧。
二、實踐強化階段
基礎入門階段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特點、組成結構、文化特征和各種常識,為后續的學習積累文化基礎。這個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流程模塊。
① 組裝計算機 本模塊主要介紹如何使用各種硬件設備組裝成一臺完整的計算機,
以及在安裝完成后如何測試計算機是否啟動正常。
② 安裝系統與軟件 本模塊主要介紹如何設置BIOS的基本參數和啟動配置,如何對
硬件進行分區和格式化,如何安裝主流的Windows 7和Windows 10操作系統、主板驅動程序和常用的應用軟件。
③ 計算機性能優化與安全防護 本模塊主要講解操作系統安裝后的常用設置,使
用系統自帶工具和專業軟件優化計算機性能,以及如何加固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等。
④ 系統備份與災難恢復 本模塊主要介紹U盤啟動盤的制作,使用Ghost軟件和
Windows自帶工具對系統進行備份和災難恢復,使用EasyRecovery軟件恢復數據等。
三、能力提升階段
基礎入門階段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如何選配合適的DIY整機和品牌機,掌握計算機日常保養維護和常見軟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這個階段包括以下幾個流程模塊。
① PC整機選配 本模塊主要介紹DIY裝機和品牌計算機的選購,列出了商務辦
公、家庭娛樂、游戲體驗和專業設計等多種應用需求配置方案,并對每一種配置方案的特點都做了簡要分析。
② 計算機保養維護 本模塊主要介紹計算機保養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種部件的日常保養和維護方法。
② 計算機故障診斷與排除 本模塊主要介紹計算機故障的類型、故障產生的主要
因素、故障診斷的基本思路和故障排除的常用方法。此外,本模塊還詳細講解了計算機開機、啟動、運行和關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故障、計算機各組成部分的潛在故障、計算機常見的藍屏死機故障,以及診斷和處理這些故障的簡單方法。
四、評價考核階段
評價考核階段目的在于對學生在理論學生和實操課程中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并提供相關的反饋和參考信息。這個階段的內容融入全書的各個章節和模塊中,包含多種評價和考核形式。
① 課堂思考與課后鞏固練習 每一章的后面都附上相關的理論或實踐練習題,供教師和學生在授課完畢后進行隨堂練習或測試,重在促進思考、實踐與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鞏固學習效果。部分章節還帶有課堂思考練習,激發學生的即時思考興趣。
② 技能評價考核 每一個實訓章節或實訓項目都采用任務式編排結構,并在講解完后提供本任務的技能評價表,以考核學生對該任務的操作練習效果,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③ 社會實踐與應用能力評估 在全書結尾,設計有4個社會實踐項目和一份社會實踐項目報告,鼓勵學生接觸社會,參加社會性的技能實踐,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與職業應用工作當中。另外,職業應用能力自測題可幫助學生對已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總體評價。
五、職業應用階段
職業應用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查市場行情、利用校內資源提供技術咨詢和維護服務、去電腦店或企業進行對口職業實踐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力求使所學知識能在實際環境中得到應用,使課本知識產生更高的價值。這個階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 校內技能應用 在學校的組織和安排下,利用校內的公共電腦機房、硬件實
訓室、教室和功能室等場所,進行電腦維護的技能訓練。授課教師可指導學生成立硬件協會,由學生擔任設備維護員,并為有需要的教師和學生提供電腦選購、使用和維修等方面的支持服務。
② 校外職業實踐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利用假期、周末等空閑時間,到當地
的電腦門店、電子產品批發市場或企業中進行實習,最好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如辦公文員、技術員、銷售員、客服人員等,這樣即可以了解計算機及相關行業的需求情況,同時也可獲得第一手的工作實踐經驗。
★ 本書規劃和編排特點
全書在整體規劃與內容編排方面獨具匠心,形成了擁有鮮明特色的知識框架,具體闡述如下。
1、知識覆蓋全面
本書介紹了組成計算機的各種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以及計算機的總體概述和“前世今生”,包括計算機文化特點、計算機概況、各種硬件設備的詳解、配件的選購、計算機硬件組裝、BIOS參數設置、硬盤分區和格式化、Windows 7和Windows 10操作系統安裝、硬件驅動程序和應用軟件安裝、計算機優化和安全設置、系統備份與恢復、DIY組裝機和品牌機的選配、計算機日常的保養維護、計算機常見故障的排除和計算機硬件技能應用等內容。
2、結構清晰合理
本書安裝計算機組裝、配置、維護和實踐的主要流程來安排內容結構,每個部件介紹章節都包含部件概述、部件特點、功能作用、部件基本組成、部件分類、選購參考、主流產品介紹、真偽辨別、前沿技術(或未來產品)等部分,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該部件各個方面的知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3、知識緊跟時代,注重實用性
本書選取當今主流的硬件和軟件產品,詳細介紹這些產品的主要型號、性能參數、品牌特點以及適用的人群,并按照不同用戶的需求對硬件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應用建議。比如在“選購參考”環節,除了對主流的品牌、型號和產品特點進行對比說明外,還介紹了在選購時如何辨別硬件產品的真偽及質量優劣,使用戶在購買和使用時能夠心中有數,以避免盲目地進行選擇。
4、通俗易懂,趣味性強
本書站在讀者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和解釋專業性的概念、原理、過程及類型,并采用故事性的敘述手法和文字來組織編寫,如同一本科普類的故事書,使讀者不需要具備什么專業基礎也能很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另外,在每一個部件章節的最后,還介紹了未來將要實現或者已經實現的前沿技術,使學生了解這個行業的一些新潮、有趣、酷炫的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對硬件技術的興趣和好奇心。
5、教學或自學均可靈活安排
本書的設計宗旨之一,就是可方便各種不同層次的讀者自行安排學習。本書建議的教學課時為96學時,(含教室理論授課、實踐操作訓練、期末考核評價以及社會實踐應用項目),理論與實踐課時占比為1:1,每周建議安排6個學時,教師和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靈活安排授課和自學。比如,教師可重點講解書中的基本要點和操作實訓過程,而將其他說明性和介紹性內容留給學生做課外閱讀,并根據每一章后面的習題安排必要的課后練習。本書除了可滿足日常教學所需外,同樣也適合學生進行自學、思考和自我實踐,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注重職業技能應用的培養
本書參考了部分行業和企業在IT應用崗位中的工作要求,努力使書中的內容能夠貼合IT職業實踐的基本需要。此外,本書還設計了多種類型的練習題、測試題、實訓項目以及課堂技能實訓評價體系,并加入技能競賽模擬訓練、上網查詢電腦商情信息和在線模擬選配一臺電腦等內容,使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比賽訓練中得到提高,并引導學生學會在課本之外搜尋、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
7、可適合中高職融通化教學
本書根據實踐應用的難易順序和學生的心理接受過程,努力將“知”與“行”進行融合和交替展開,兼顧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培養需求,使本書不僅適合中專、中職、技工學校開展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所用,也可作為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類專業的基礎教材。
8、提供必要的配套教學資源
本書配有PPT教學課件、Word教學資料、習題資源庫和答案,以方便教師開展日常教學。
作者曾在企業IT部門擔任7年的技術工程師和項目管理人員,后進入中職學校從事計算機硬件和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負責學校計算機專業組各個實訓機房的管理和維護,并一直擔任計算機專業硬件和網絡學科帶頭人,具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歷和教學工作經驗,力求將實際的職業應用經驗有機地融入到教材中來。
目錄
一 選購計算機主要配件
第1章 認識和選購CPU
1.1 CPU的物理結構
1.2 CPU的性能參數
1.3 CPU的主要品牌與特點簡介
1.4 Intel與AMD主流CPU產品與性能參數
1.5 CPU的選購參考
1.6 CPU采用的先進技術
1.7 前沿動態
1.8 視野拓展
1.9 知識鞏固與能力提升
第2章 認識和選購散熱器
2.1 散熱器的分類
2.2 散熱器的性能參數
2.3 散熱器選購參考
2.4 散熱器產品的真偽辨別
2.5 前沿動態
2.6 知識鞏固與能力提升
第3章 認識和選購主板
3.1 主板的功能作用
3.2 主板的物理結構
3.3 主板的常見類型
3.4 主板選購參考
3.5 前沿動態
3.6 視野拓展
3.7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4章 認識和選購內存
4.1 內存的功能作用
4.2 內存的物理結構
4.3 內存的常見類型
4.4 內存的選購參考
4.5 前沿動態
4.6 視野拓展
4.7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5章 認識和選購硬盤
5.1 計算機硬盤的特點與作用
5.2 硬盤的主要類型
5.3 機械硬盤
5.4 固態硬盤
5.5 機械硬盤/固態硬盤選配參考
5.6 前沿動態
5.7 視野拓展
5.8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6章 認識和選購鍵盤與鼠標
6.1 輸入設備概述
6.2 認識鍵盤
6.3 認識鼠標
6.4 鍵盤和鼠標的真偽辨別
6.5 前沿動態
6.6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7章 認識和選購板卡部件
7.1 顯卡
7.2 聲卡
7.3 網卡
7.4 計算機板卡選購參考
7.5 前沿動態
7.6 視野拓展
7.7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8章 認識和選購顯示器
8.1 顯示器的分類
8.2 了解與選購LCD顯示器
8.3 前沿動態
8.4 視野拓展
8.5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9章 認識和選購音箱
9.1 音箱的分類
9.2 音箱的性能參數
9.3 音箱的主流品牌
9.4 音箱的選購參考
9.5 前沿動態
9.6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0章 認識和選購電源和機箱
10.1 認識電源
10.2 認識機箱
10.3 前沿動態
10.4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二 選購、安裝與配置計算機
第11章 認識和選購便攜式計算機
11.1 筆記本電腦
11.2 平板電腦
11.3 個人數字助理與掌上電腦
11.4 前沿動態
11.5 視野拓展
11.6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2章 計算機選配解決方案
12.1 DIY裝機方案分析與配置
12.2 品牌計算機選購方案分析與配置
12.3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3章 組裝一臺計算機
13.1 觀察計算機的硬件構成
13.2 組裝一臺完整的計算機
13.3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4章 設置BIOS
14.1 認識BIOS和CMOS
14.2 熟悉BIOS設置界面
14.3 基本BIOS參數設置
14.4 高級BIOS參數設置
14.5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5章 硬盤分區與格式化
15.1 硬件分區與格式化概述
15.2 了解和創建硬盤分區
15.3 硬盤分區與格式化操作實踐
15.4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6章 安裝Windows 7操作系統
16.1 什么是操作系統
16.2 目前主流的計算機操作系統
16.3 Windows 7操作系統的安裝流程
16.4 Windows 7系統安裝前的準備
16.5 使用光盤安裝Windows 7操作系統
16.6 安裝硬件驅動程序
16.7 視野拓展
16.8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7章 Windows 7系統基本設置
17.1 Windows 7系統基本設置
17.2 安裝與卸載常用軟件
17.3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8章 計算機系統安全設置
18.1 認識計算機惡意程序
18.2 防范惡意程序與黑客攻擊
18.3 視野拓展
18.4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19章 Windows系統優化設置
19.1 使用Windows自帶的功能優化系統
19.2 使用工具軟件優化系統性能
19.3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20章 系統備份與故障恢復
20.1 制作U盤啟動盤
20.2 使用Ghost軟件備份系統
20.3 使用Ghost軟件還原系統
20.4 使用Windows自帶工具備份和還原系統
20.5 使用EasyRecovery恢復數據
20.6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三 維護與修復計算機
第21章 計算機保養與維護
21.1 計算機保養與維護的基本要求
21.2 主機配件的保養與維護方法
21.3 外圍設備的保養與維護方法
21.4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第22章 計算機故障診斷與排除
22.1 認識計算機故障
22.2 計算機工作過程中的故障診斷與排除
22.3 計算機各類組成部分的故障診斷與排除案例介紹
22.4 計算機藍屏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22.5 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