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學是研究管理領域中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學問。中國的現代變革也是管理哲學的變革。現代西方社會是從企業出發認識管理的,而中國卻是從哲學走向管理。中國管理學界天然地親近管理哲學,中國傳統哲學中有現代影響的部分之一正是管理哲學。本書將從實務角度側重展開對管理哲學的論述,它的主要對象是研究生(主要是MBA)和本科生,因此它的定位是系統性、前沿性和研究性。所謂系統,是指它的內容具有歷史感和整體性,一定會吸收古今中外的管理哲學方面的營養;所謂前沿,是指它的研究必須涉及各學科的新研究領域,并對新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吸收和利用;所謂研究,是指它的探索性和建設性,并從整體上反映國內外研究的高水平。
邊緣之戰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講道:不能自圓其說的哲學絕不會完全正確,但是自圓其說的哲學滿可以全盤錯誤。最富有結果的各派哲學向來包含著顯眼的自相矛盾,但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才部分正確。我同意并踐行。
寫《管理哲學》不是照著寫,而是接著寫,爭取不久的將來能領著寫。接著講是馮友蘭先生開創的一種哲學研究方法論,接著寫是我在感恩基礎上的感悟和感想,在本書是接著東方的傳統人文、管理藝術和西方的現代科學、管理科學進行整合性創作。是為紀!
世界并未創造人類,人類造就了世界,“無盡”是世界的基礎,那充實的虛空潛在無限,它是自我的來源,而企業僅僅是一種擁有動態能量和演化過程的持續自適應的組織形態,我們都將臣服于不確定這唯一的確定之中,這就是邊緣之戰,未來融合宏觀相對和微觀量子的現實正在向我們招手。
要迎接邊緣之戰,必然要有思想大準備、行動大投入、結果大超越。所有這些都是未知、無知、不知,此所謂黑暗也。所以,黑暗乃邊緣之戰的孕床,孕床乃邊緣之戰的平臺,平臺乃邊緣之戰的連接,連接乃邊緣之戰的天下!讓名不見經傳的我們團結起來,團結成一個原子去熱切地迎接、擁抱、投身于黑暗,迎接那黑暗更黑,擁抱那黑暗更暗,投身那黑暗宇宙。如此,我們方可手捧地獄之花,把它獻給旭日朝陽、午日正陽、末日夕陽。
古今中外凡是少數存在者、成就歷史者、名垂天下者,無不是因邊緣而勝出,凡此種種,舉不勝舉,不必再舉。邊緣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如何來完成《管理哲學》的寫作?
過去20年以來,我始終努力思考這一問題,現在勉強拿出一個版本等待迭代過程中的凄風冷雨,它注定會帶來平靜,不過要感謝的還是無數。
把復雜的、無序的和海量的管理信息整合歸納、提煉升華和解析演繹的方法主要是畫圖,我畫了很多自己不滿意的圖示,然后看到了這句話:“如果一個特定的問題,可以被轉化為一個圖形,那么,思想就整體地把握了問題,并且能創造性地思索問題的解法。”借助并利用這一觀點,我開出管理哲學的基本框架示意圖。
還是先從文化說起,中國傳統文化有兩句話對我影響至深,一句來自《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另一句來自《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兩句話到底告訴、啟發和警示什么?如何傳承、利用和創新這兩句箴言呢?本著這樣的問題,長期深入思考并應用畫圖的方法,我有了以下三點基本認知。
1.萬物時空生成論
《易經·系辭上傳》等《易傳》作品不早于老子的《道德經》,《易經》自然在《易傳》之前已經存在,我個人認為《易傳》很可能是孔子、孔門后學及其他學派逐漸完善起來的,至于在民間大用的《易緯》是相對《易傳》而言的,它應該更晚。而“太極”一詞最早出于《莊子·大宗師》,至于畫出太極圖則是北宋初年周敦頤的杰作。《莊子·大宗師》中“太極”指的是“空間的最高極限”,這是宇宙的“宇”字的含義。而《易經·系辭上傳》中“太極”指的是“陰陽未分的狀態,是卦象的根源” 。二者顯然有較大差異。考古發現馬王堆帛書《系辭》中并沒有“易有太極”而是“易有大恒”,為什么《系辭》要借用《莊子》的“太極”?這“大恒”又是什么意思?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避諱原則,“大恒”當在漢文帝劉恒之前,漢文帝當時或之后才改為“太極”,這就是其中的奧秘。“大恒”指的是“陰陽未分的狀態,是卦象的根源,也可延伸為‘道’”。這樣就通過“大恒”建立了“道”與“太極”的關系,“大恒”是“道”的根本屬性,“大”后來演化成“空間無限”的思想,“恒”后來演化成“時間無限”的思想,“大恒”就是“時空無限”,《莊子》就開出了“無限大和無限小是絕對的,其余都是相對的”哲學思想,于是產生了“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來)”的概念。所以,“道”先于“太極”,這就是這兩句話的時空關系,“道”始終存于道家,“太極”成了易家的選擇,源頭“一”也,而且它們始終都在生成的過程中,這就是萬物時空生成論。
2.時空生成方法論
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看,“道”是一種假設,是人預設的一種源頭,它不是自然界的自然概念,它是一種虛空,它潛伏著無限的創造性因子,因“緣”而生一,??一分為二就是“無和有”,“無和有”是形而上的,“無和有”結合生出三,就變成形而下的,進而生萬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分為二和舉一反三”。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看,源頭一樣都是“道”,這里稱為“太極”,“一生二”就是“是生兩儀”,即變成了太極生出陰和陽,陰陽正、反交合就會變二為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二分法”。當然,“道”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道”生“天和地”,然后與主客體的“人”結合就是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哲學,這已經落實到應用層面了。因此,它里面包含了方法論之方法論,是為方法論之源頭,絕不僅僅只開出“一分為二和舉一反三”,還有無限想象、無限方法、無限認識,這就是時空生成方法論。
孫新波,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現任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東北大學全球企業轉型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高等教育支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實踐?管理”學術委員會委員等。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遼寧省青年骨干教師,遼寧省首批創新創業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沈陽市高層次領軍人才,沈陽市“三育人”個人,沈陽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寶鋼教師。
長期從事管理哲學、組織(協同激勵與整合型領導力)與戰略管理(企業轉型與商務模式創新)、創新與創業管理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先后主持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大項目6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和企業課題50余項,迄今為止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6部。多次獲得遼寧省社科聯和沈陽市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獎、遼寧省和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
先后為深圳安監局、遼寧省國資委、中國建筑東北設計院、華錦集團、紅星美凱龍集團、寶鋼、首鋼、鞍鋼、山東黃金、東北制藥、蘇州地稅局等上百家企事業單位培訓管理人員上萬人。
序言:融通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管理哲學
前言:邊緣之戰
第一篇 想象生產力
第1章 想象力時代 2
開篇案例:痛點想象力:“送你一杯子,暖你一輩子” 2
1.1 中國“易道”傳統文化及其生產力 4
1.1.1 易之生產力 4
1.1.2 道之生產力 7
1.1.3 目標與績效 9
實踐聚焦:打造爆款產品的羅盤法則:四季蓋碗 11
1.2亞當·斯密“分工與道德”生產力 11
1.2.1 斯密與熊彼特 11
1.2.2 矛盾的創造性 15
1.2.3 苦難與創新力 16
實踐聚焦:曹德旺談“要為中國人做玻璃” 18
1.3 網絡時代,故事連接產生的生產力 18
1.3.1 故事里的生產力 18
1.3.2 創新涌現的模式 19
1.3.3 互聯網的生產力 20
實踐聚焦:藍獅子社出版圖書盈利26%的秘密 22
第2章 管理新思維 24
開篇案例: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 24
2.1 四種管理思維 25
2.1.1 串行思維 25
2.1.2 并行思維 26
2.1.3 量子思維 26
2.1.4 自然思維 28
實踐聚焦:谷歌公司吸引創意精英的故事 31
2.2 從量子思維到量子管理 32
2.2.1量子道德下的量子管理行為 32
2.2.2量子管理行為中的無知之知 34
2.2.3牛頓范式與量子范式下“三觀”比較 36
實踐聚焦:羅紅及他的攝影藝術人生 37
2.3 互聯網效應、思維和法則 38
2.3.1 互聯網五大效應 38
2.3.2 互聯網五大效應理論解析 42
2.3.3互聯網思維的十大法則和六大定律 48
實踐聚焦:Airbnb贏在哪里 49
第3章 管理無范式 50
引子:三“義”天下,霧中啟航 50
3.1 人文主義范式 51
3.1.1 人文主義流變 51
3.1.2 太極人文主義 55
實踐聚焦: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的人文主義情懷 56
3.2 科學主義范式 59
3.2.1 技治主義 59
3.2.2 數據主義 60
實踐聚焦:全球最大的最規范的綜合類外包平臺Upwork 65
3.3 管理主義范式 65
3.3.1 物本主義 66
3.3.2 人本主義 66
3.3.3 能本主義 67
3.3.4 管理思潮輪流坐莊 69
3.3.5 管理本源回歸 70
實踐聚焦:鳴梁海戰 75
第二篇 整體管理論
第4章 西方管理百年 78
4.1 西方管理100余年 78
4.1.1 管理有模式無定式 78
4.1.2 西方管理百年的20人 79
實踐聚焦:《摩登時代》及《兒女一籮筐》 90
4.2 管理效率主義追求 90
4.2.1 四個管理效率問題 90
4.2.2 中國企業學習過程 91
實踐聚焦:松下電器商學院如何培養商業人才 93
4.3 四位管理哲學大師 94
4.3.1管理理論之母:瑪麗·帕克·福列特 94
4.3.2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 97
4.3.3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 98
4.3.4世界新管理范式引領者:張瑞敏 99
實踐聚焦:海爾“人單合一”管理模式 102
第5章 東方千年傳承 105
開篇案例:觀自在 105
5.1 一眼千年觀天下 105
5.1.1 觀字的含義 105
5.1.2 觀卦及作用 106
5.1.3 四知到六知 110
5.1.4 科學觀哲學 113
實踐聚焦:西點軍校的細節管理 116
5.2 一張圖里看春秋 116
5.2.1 從自然祭祀到人文諸子 116
5.2.2 從人文諸子到管理定位 120
實踐聚焦:松下幸之助“兼愛、交利”的故事 124
5.3 東西方管理哲學比較 124
5.3.1東西方管理哲學的基本情況 124
5.3.2東西方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比較 127
5.3.3新管理哲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130
5.3.4管理哲學的學習方法 134
實踐聚焦:德蕾薩啟示錄 135
第6章 反管理原理 136
開篇案例:泰勒與科學管理:來自《清教徒的禮物》的禮物 136
6.1 自發性對稱破缺 137
6.1.1自發性對稱破缺及其影響 138
6.1.2對西方主導下的管理研究反思 139
6.1.3對“管理”一詞詞源重新認識 140
實踐聚焦:新時代的管理轉向:從科學走向科學與哲學并行交融—兼談周長輝的《詩的在場、學者性與人的味道》 144
6.2 “反管理”基本原理 148
6.2.1 “反管理”的定義 148
6.2.2 “反管理”的特征 148
6.2.3 “反管理”的工具 149
實踐聚焦:華為的“灰度管理” 151
6.3 管理世界整體論 151
6.3.1 環境資源與管理 151
6.3.2 資源整合三原理 155
6.3.3 全息管理資源論 158
實踐聚焦:企業成功的三要素:勢、道、術 169
第三篇 自為方法論
第7章 組織制度變遷 172
開篇案例:汽車與洋樓,豐田與德勝的比較 172
7.1 文官制度與《摩西十誡》 174
7.1.1 中國文官制度 174
7.1.2 西方文官制度 177
7.1.3 摩西及其十誡 179
實踐聚焦:打造新制度的張瑞敏 180
7.2 從直線職能到事業部 181
7.2.1 直線職能制 181
7.2.2 項目矩陣制 184
7.2.3 事業部制 187
實踐聚焦:美的事業部制改造 188
7.3 牛頓式組織與量子組織 189
7.3.1 牛頓式組織 189
7.3.2 量子組織 190
7.3.3 網絡組織 192
實踐聚焦:小米式組織架構 197
第8章 自性組織治理 201
開篇案例:基于創造力需求組織架構的模樣 201
8.1 自組織科學 202
8.1.1 自組織的發祥地 202
8.1.2 自組織理論基礎 205
8.1.3 自組織方法應用 209
實踐聚焦:騰訊通過“故事墻”和“站立式會議”,實現自組織和高績效 213
8.2 組織關系譜 214
8.2.1 組織變遷邏輯 214
8.2.2 組織重構認識 218
8.2.3 命運共同體治理 221
實踐聚焦:“黃金時代”到“鍍金時代”:田濤導讀《清教徒的禮物》 223
8.3 生態型組織 225
8.3.1 生物型組織 225
8.3.2 阿米巴經營 228
8.3.3 組織再思考 229
實踐聚焦:韓都衣舍的自組織與中國智慧 233
第9章 水式自管理 236
開篇案例:海爾是海 236
9.1 道與謙 237
9.1.1 道與“三才” 237
9.1.2 謙之六爻 238
9.1.3 范式的改變 240
實踐聚焦:蘇格拉底式的謙恭 241
9.2 自管理 243
9.2.1 庫恩的范式革命 243
9.2.2 自管理范式建構 246
9.2.3 自管理范式解析 246
實踐聚焦:海爾是云 251
9.3 水世界 253
9.3.1 謙虛的普遍價值 253
9.3.2 自然之水的隱喻 254
9.3.3 水火交互式平臺 257
實踐聚焦:海爾是火:新年只是一個數字,新我才能迎接新太陽 260
第四篇 素性本體論
第10章 管理文明的迭代 264
開篇案例:“自由自在”的企業家 264
10.1 互聯互通下的管理文明 265
10.1.1 互聯互通 265
10.1.2 文化傳承 268
10.1.3 群龍無首 274
實踐聚焦:比雷埃夫斯港 275
10.2 工匠精神中的管理氣質 276
10.2.1 周公與姜尚的較量 276
10.2.2 千年工匠達人精神 278
10.2.3 量子人文基本規律 280
實踐聚焦:金剛組的傳承故事 283
10.3 自然資源里的管理使命 285
10.3.1 山水思想 285
10.3.2 風月情懷 287
10.3.3 境界追求 288
實踐聚焦:酷特智能:工業互聯網網紅張代理的征服故事 291
第11章 管理激勵為賦能 294
開篇案例:Celebrate What’s Right with the World 294
11.1 贊美這世界 294
11.1.1 暗示的力量 294
11.1.2 需求是根本 296
11.1.3 人人的時代 299
實踐聚焦 302
11.2 激勵這點事 302
11.2.1 獎勵激勵 302
11.2.2 量子激勵 303
11.2.3 協同激勵 305
實踐聚焦:逆向思維才有奇跡:永業農豐納斯達克上市的故事 306
11.3 激勵與賦能 306
11.3.1 激勵協同 306
11.3.2 連續激勵 307
11.3.3 賦能授權 311
實踐聚焦:阿里巴巴的賦能與西雅圖的“丟魚”激勵 315
第12章 人性素假設 317
開篇案例: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317
12.1 64種人性假設的比較 319
12.1.1 人性之源頭 319
12.1.2 人性之比較 320
12.1.3 人性之光輝 326
實踐聚焦:梅奧對霍桑實驗的總結 328
12.2 人性素假設的構建 330
12.2.1 人性素假設的提出 330
12.2.2 人性素假設的定義 330
12.2.3 人性素假設的意義 331
實踐聚焦:喬布斯的哲學啟示:帶給人類希望 332
12.3 人性素假設的運行 334
12.3.1 人性素假設的特征 334
12.3.2 人性素假設的機理 336
12.3.3 人性素假設的應用 339
實踐聚焦:人性的尺度:日本最大連鎖書店的7條經營哲學 341
后記1 點燃 345
后記2 傳承 348
后記3 純苦無樂(lè),是為大樂(yuè) 357
參考文獻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