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 一部分為基礎地質學,簡要介紹了地殼及其組成、構造地質等地質基礎知識;第二部分為工程巖土學,簡要論述了土及巖石的物理性質、水理性質、力學性質,巖體結構特征,巖土體的分類及分級,地下水的性質,地下水的補給、排泄及徑流,地下水的不良地質現象;第三部分為工程地質分析,介紹了常見工程地質問題的類型、形成條件、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對不同工程類型常見工程地質問題進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為巖土工程勘察,簡要介紹巖土工程勘察分級、勘察階段劃分、常用勘察方法及勘察成果報告等相關知識。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測繪工程、城市規劃、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采礦工程等專業本科生“工程地質學”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巖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自學參考教材,還可作為從事工程地質、巖土工程實際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世界上任何建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圍的巖土體中的,作為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和建筑環境的工程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其穩定性,會直接影響擬建建(構)筑物的安全、穩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設計和施工前,必須查明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和論證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對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做出正確評價,為巖土體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詳細、具體、可靠的地質資料。
本書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師生使用后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完成的,融入了工程地質相關新規范、新技術、新成果。在編寫和修改過程中,根據編者多年從事工程地質的教學和工作經驗,充分吸收和借鑒近年來相關教材的優點,適時反映工程地質學發展新成果,力求做到概念清晰、結構嚴謹、內容精練,使本書成為“少而精”的精品教材。全書共分4部分,第1部分為基礎地質學,第2部分為工程巖土學,第3部分為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第4部分為巖土工程勘察。為便于學生自學和總結,每章后附有小結和習題。由于建筑工程類型繁多,不同院校學科專業不盡相同,各院校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各自的學科專業特點及要求對教學內容做適當取舍。
本書由西安科技大學(王貴榮、葉萬軍、段釗、馬建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李輝)、長安大學(盧全中)、西安石油大學(崔瑩)合編,王貴榮擔任主編。編寫分工如下:第1、3章由王貴榮編寫,第2章及附錄由葉萬軍編寫,第4章由李輝編寫,第5章由馬建全編寫,第6章由崔瑩編寫,第7章由段釗編寫,第8章由盧全中編寫。全書由王貴榮統編定稿。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已出版的教材、專著和規范的內容,在此對上述資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向所有支持和幫助本書編寫與出版的同行、專家表示誠摯的感謝!由于編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師生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