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依據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制造大類)以及高職高專教育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多年課程改革實踐成果,在總結高職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工學結合特色教材。
本書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大量的機械加工中的典型機構、工具及零部件為載體,從力學的角度,以典型機構、工具及零部件的選用來驗證并說明力學原理及概念。依據所應用的力學原理進行歸類,共設計3個學習情境,包含7個學習任務。
本書既可作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等機械類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配套有教學輔助資源,凡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可登錄機械工業出版社教育服務網www.cmpedu.com,注冊后免費下載。咨詢郵箱:gaozhicmp@sina.com,咨詢電話:01088379375。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內涵建設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進行,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高職院校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斷探索適應高職課程改革的新型教材。針對傳統課程改革的需要,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思維,本書編者結合多年課程改革實踐成果,在總結高職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具有鮮明高職教育特色的工學結合教材。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教材建設基于機械設計與制造工作過程的創新編寫理念首先按照機械制造類專業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過程要求和技能要求,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任務引領型的項目活動,使學生具備在工作過程中必備的力學知識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能對機械設備中的構件及結構的受力進行定性分析;能對機械中的構件的承載能力進行定量計算;具備基本的力學實驗操作能力。同時能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合作、創新的品質,具備基本的數學邏輯應用能力和拓展學習能力,為發展職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為主線將工程力學的專業知識合理地延伸出來,通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達到專業職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習的內容就是工作的內容,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無縫對接。
2.校企合作的教材開發隊伍本書編寫團隊由企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成,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共同編寫教材。在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邀請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探討,廣泛聽取企業技術人員對課程和教材的意見,將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作為教材內容編寫的依據。
3.按照行動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編寫教材各學習情境開篇均有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情境描述,引入學習內容,突出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要點和技能目標,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性。
每個學習情境下設有幾個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學過程中采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每個學習 任務都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教學過程編寫,并配有任務單、資訊單、信息單、計劃單、作業單、檢查單、評價單等教學材料,便于學習與評價。
按照機械設計與制造工作過程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本書將傳統的“工程力學”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突出培養機械分析設計職業能力及創新思維。全書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大量的機械加工中的典型機構、工具及零部件為載體,從力學的角度,以典型機構、工具及零部件的選用來驗證并說明力學原理及概念。依據所應用的力學原理進行歸類,共設計3個學習情境,包含7個學習任務。
4.依據專業教學標準,融入行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本書依據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制造大類)以及高職高專教育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教學內容融入機械行業標準,同時兼顧機械產品設計師職業標準的內容,便于學生考取機械產品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5.創新教材表現形式,實現教材立體化本書配有教學輔助資源,包括習題庫及習題答案、實訓指導等。結合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及提高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國家級重點專業建設開發數字化配套教材,配備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源包,將課程改革成果體現在教學資源中。
本書的編寫分工如下: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高世杰編寫學習情境1;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李敏編寫學習情境2中的任務2.1,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劉軍編寫學習情境3中的任務3.1和任務3.2,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丁暉編寫學習情境2中的任務2.2,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王勇編寫學習情境3中的任務3.3。全書由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高世杰任主編并統稿,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陳強、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賀鵬任主審。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與有關企業進行合作,得到了企業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哈爾濱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陳鐵光、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王冬梅、哈爾濱農機廠于振濱等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特向上述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課程改革是一項不斷探索發展的過程,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將及時調整和改進,并表示誠摯的感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