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分配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為基礎,從收入和支出嘗試構建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再分配的理論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對美國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意在說明資本主義國家剩余價值再分配的二重性,其表現為公共性的同時又難以超越為資本積累服務的本質。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只是剩余價值的分配規律,對剩余價值的再分配問題還未展開研究。關于剩余價值的再分配關系,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將與其相關的范疇稅、國債、公共信用等歸納為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
本書涵蓋的內容包括里根時代的經濟政策到2008年經濟危機的發生,以及之后近10年對美國社會的影響。直接批評了解除管制、對富人減稅等經濟政策,他認為,正是這些政策,讓這個國家賴以自傲的美國夢成為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幻想。
本書從近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中收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見解,并借此揭示了從牛頓物理學中借鑒的所謂正統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在解釋和預測近期經濟史上的災難性事件方面的缺陷。本書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美國財政政策如何導致史無前例的大財團資產管理資本主義的興起——這造成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及之后西方發達世界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同時,全球貧富差距和收入分配鴻溝被急劇拉大。全球金融危機并沒有扼殺金融化,反而加速了它。經濟的金融化帶來了一系列重大挑戰。全球經濟生態系統高度相互連接,不確定性極高,難以置
本書主要闡述了如何看待有關不平等測度的概念框架及實踐層面上的測度問題,還對從哲學假設、經濟內容和統計要求等角度來測度經濟不平等的其他方法進行了評價。這是一本在討論“不平等問題”時不可不讀之書。在全球經濟發展愈發兩級分化導致人類的文明及進步遭遇種種考驗的今天,阿馬蒂亞•森有關“不平等”方面的權威聲音仍舊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不平等思想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復雜的。 不平等思想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復雜的。它引發了眾多哲學家、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關注。阿馬蒂亞&
臨界變革理論是近年來對于社會網絡和行為科學的開創性研究結晶,探討了一系列商業和文化創新風靡的真正成因:當接納創新的邊緣網絡群體超過社群人口的25%時,既定規范才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所謂的臨界變革效應。—關于創新傳播,暢銷書作者們描繪了一番令人信服的圖景:“影響力為王”“黏著式增長”“病毒式傳播”……但問題在于,他們描述的更多是一個簡單信息傳播的世界。觀念與行為不像信息那般簡單地在人際擴散,其傳播模型屬于復雜傳播。當涉及復雜傳播時,簡單傳播策略就會失效。例如需要學習的新型科學技術、需要冒險
本書收錄了《福克斯的馬克思主義數字勞動批判理論探析》《論數字經濟時代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中的勞資關系》《平臺資本主義技術邏輯的政治敘事》《數字資本主義時代的主體性過剩及其政治經濟學批判》等共15篇文章,從不同視角、維度和路徑對數字資本主義展開了討論,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對現實問題的強大解釋力和深刻洞察力,呈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者探討、研究數字資本主義的最新成果,能夠為今后學界繼續推進對數字資本主義的相關研究提供重要借鑒。
本書研究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環境下, 消費者延遲購買對企業動態定價決策以及收益。本書首先對動態定價和消費者策略行為的理論進行了闡述, 然后運用博弈論與動態優化的理論方法, 構建各種模型并進行求解。本書運用博弈論與動態優化的理論與方法, 在決策模型中考慮消費者延遲購買對定價決策的影響, 分別從給定產能的服務提供商動態定價和未給定庫存的零售商動態定價這兩個維度出發, 引入可召回、差價補償和快速補貨等緩解機制, 對基于消費者延遲購買的動態定價及緩解機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得出的結論和建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新媒體蓬勃發展,消費者行為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本書的寫作目的就是基于此,向讀者解讀并且闡述新媒體下的消費者行為。本書從新媒體概述、消費者行為的轉變、新媒體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等各個方面出發,闡述了在新媒體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發生轉變是必然的趨勢,并且對于今后消費者行為的發展方向作出了預測。總體說來,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必然帶來消費者行為的巨大轉變。
本書解釋了資本主義是如何運行的,為什么有時其運轉不如我們所愿,以及在長期內它如何改變了自身的運行方式,也徹底變革了我們周遭的世界。本書的三維分析方法集中于討論市場中的競爭,企業、政府和國際關系中的統制,以及由技術創新和收入分配的沖突所驅動的變革,而變革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永恒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