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了思考與探索,闡述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基礎理論,分析了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指出了高校建設學生管理隊伍、設置學生管理機構的重要性。本書基于理論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德育、學習、生活等幾個方面給出了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5分鐘!這聽起來好得難以置信! 好吧,作者承認,她給這本書起名為《寫作成癮:每天15分鐘完成博士論文》,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她也承認,你不太可能真的以那種速度完成一篇博士論文。她真正想說的是,當博士論文寫作者陷入困境時,僅僅15分鐘的寫作也比完全不寫要好得多,關鍵在于形成寫作習慣。 這本書提供建議,教你如何培養寫作的習慣,讓你如果每天不寫作就會感到不完整,并強調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和截止日期,以免感到氣餒;還提供策略,用于應對內在和外在的干擾,抵御寫作障礙。更重要的是,書中還提供了跟博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艾瑞深校友會網2024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等2300多所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民辦大學、高職高專院校等院校的綜合實力、本科專業等方面的實力和水平進行了系統、客觀、全面地評價,發布上百個綜合的、某個方面的、全國的、各個省市的大學排行榜。既是2024年度全國高考考研考生、外國來華留學生填報志愿挑選大學、選擇導師和學科專業的權威參考指南,也是我國兩岸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評價研究人員研究大學評價的重要文獻。
1
作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趨勢,知識經濟的全球化推動了本科院校教育國際化的進程,而國際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實現國際教育資源與人才資源的共享。為適應本科院校教育國際化的需要,本書對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展開了分析。本書首先分析了本科院校教育國際化與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理論,然后全面分析了本科院校國際化特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國外經驗的借鑒、培養模式、培養內容、培養的主導力量、培養的未來趨勢等。本書結構清晰,內容全面,適合本科教育的從業者與研究者閱讀。
在學神的世界里,A同學從清華畢業后申請了在全球排名頂尖的博士項目, B同學從劍橋畢業前便收到了多家知名企業的錄用通知……他們似乎輕而易舉就能考取世界一流學校,毫不費力就能入職大型跨國公司,這些表現優異的中國學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他們是怎么做到的?社會學者姜以琳針對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高中分別采樣,選取28名學生展開跟蹤調查,他們是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青少年,是出身精英家庭(家庭收入位列全國前10%)的年青一代,這段超過7年的觀察,記錄
本書由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組織編寫,通過收錄在北大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工作過的幾代媒體人的回憶文章或采訪文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北大媒體的發展變遷,及其對北大價值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貢獻,展現了北大媒體人對北大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北大精神的堅守和傳承。本書分為百年校報、北大之聲、燕園視線、網系天下、校園新媒體五個部分,字里行間氤氳著豐厚的校園文化和媒體情懷。本書內容有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本書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德智融合”課例研究工作坊不同學科、不同類型教師的課例和論文,共收錄35篇課例和論文,分“喻之以理”“水乳交融”“微言大義”“循循善誘”“望聞問切”“有的放矢”六個板塊,呈現出建平實驗中學“教師校本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教師們融合教育理論學習與課堂教學實踐,演進研究方法并更新研究工具,貫通經驗反思性學習與研究驅動性學習,逐步實現了基于事實和數據的課堂結構創新和教研模式優化,以期推進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方案落地。
項目化學習是當今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學習方式,對于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作用,對于學校和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創新性,是發展學校課程和創新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一種新的嘗試和發展。 2020年,楊浦小學成為“上海市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市級15所種子校之一。學校依托市級子課題“指向學科的項目化學習課堂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多次承辦市級項目校研討交流等展示交流活動,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實施、評價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書為楊浦小學項目化教研團隊在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是圍繞著一個研究主題進行的教案設計。如第一部分“教師這樣更美好”,章節內容緊緊圍繞這一論題,包含了22篇文章;第二部分的主題是“校長這樣更美好”,包含了18篇文章;第三部分的主題是“家長這樣更美好”,包括6篇文章;第四部分的主題是“學校這樣更美好”包含1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