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述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過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經過對經濟社會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面的重要論著,對為資產階級剝削制度服務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了深刻批判,創新性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在編輯出版3卷本《資本論》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諸多心血,做了許多編校整理、完善補充等細致的工作,使《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本書為《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系列。今天,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處在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大環境和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小環境雙重結構之中。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錯誤政治理論觀念與社會思潮具有不可低估的全方位影響, 市場交換原則與經濟人邏輯向全社會的滲透, 金錢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對社會倫理和規范的全面沖擊, 都對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造成了深層次的顛覆和沖擊。上述錯誤思潮之所以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一個深層次的關鍵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
本書以新時代為坐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理論指導,植根于中國社會現實,關照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從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切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的熱點、難點、痛點進行研究,提出新的觀點,對拓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大有裨益。本書是第5期,討論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中國共產黨發腐敗、民粹主義研究、紅軍長征中中央召開的重要會議等主題。
《馬克思主義評論》(英文版)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編寫的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題的英文論文集,旨在將中國學者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及時地推向國際學術界,同時把國外馬克思主義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中國學術界,進而促進這一研究領域的國內外交流。
本書以新時代為坐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成果為理論指導,植根于中國社會現實,關照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從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切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的熱點、難點、痛點,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對拓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大有裨益,為學界同仁對對相關問題提供參照。本書是該集刊的第4期,欄目基本和上期一樣,共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國外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黨建等欄目,共收錄11篇論文。
自20世紀以來,倫理學在中國已經日益成為一門顯學。哲學社會科學其他門類學科均以各自的方式提出與討論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參與倫理學理論發展。但就研究現狀而言,與對應用倫理、中國倫理思想、西方倫理思想的研究相比,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一度出現被邊緣化的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展。學者們除了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三大理論成果的研究外,還從學理上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還提出了如何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倫理學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合作主辦,屬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專業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政策、中外文化發展現狀、中國傳統文化、多領域文化問題(比如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外交、軍事等領域的文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世界文化思潮等。
學習*著作,把握和理解它所承載的思想內涵,除了對著作本身的深入研讀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了解這些著作的寫作背景、寫作經過、發表經過、傳播經過及文章所產生的影響,探尋*著作背后的故事。這樣才能夠對*著作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把文章讀透,讓文章的思想滲透到讀者的骨子里,領悟其中深邃的思想精華。
*著作是為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寫成的。本書采取紀實為主的敘述形式,從對*著作的整體
作者歷經五年,研究了俄羅斯、美國、英國檔案館中5000份解密文件,將800多封斯大林與羅斯福和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往來書信收錄書中,并保留了修改痕跡。作者對每個階段的通信配以背景描述、專業解析和珍貴歷史照片。內容之翔實,獨樹一幟。本書引人入勝的是,通過三巨頭原汁原味的書信,即偉人親筆書寫的歷史,可見二戰中為共同抵御法西斯侵略,蘇聯、美國、英國所結成的反法西斯聯盟,在戰爭初中期被一致的目標掩蓋了意識形態的對立和軍事戰略上的分歧,雖然書信中充斥著蘇聯要求英美嚴格履行租借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