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研究福山不同時期相關理論作品基礎上,本書從源流、方法、理論、歷史與未來等五個方面對“歷史終結論”新形態進行了系統研究。具體內容包括:1.源流篇:主要追溯、梳理了歷史終結論從起源到原生形態形成,到重構形態創作的過程。2.方法篇:主要概括、批評了歷史終結論重構形態采用的新的研究和論證方法。3.理論篇:主要總結和評價了歷史終結論重構形態的理論內核及其基本維度。4.歷史篇:主要闡述與批評了歷史終結論重構形態在闡述政治歷史中對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及一些重大史實的錯誤理解。5.未來篇:總結了福山歷史終
本成果以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人學與技術觀為學理基礎,深化闡釋及探究人工智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意義、重要性價值、現實性境遇與可行性路徑。主要內容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礎學理闡釋,包括導論、第一章,主要是對本成果選題、寫作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問題予以界定與厘清,重點闡釋人工智能等相關概念、融合與創新的價值哲學意蘊,以及關于人工智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合創新的本質關聯與內在邏輯。第二部分,理論問題研究轉向至現實問題研究,該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內容,重點分析二者融合創新的現實境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現代化話語演變的歷史邏輯與現實進路研究(22YJC710100)。 當今時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各自領域內迅速發展推進的同時,也出現了交融互涉、相互滲透的趨勢。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把擔負著鑄魂育人歷史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向重要的歷史方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第四次技術革命的興起,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已潛移默化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人工智能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利器。如何更好地促進人工智能有效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致思于無產階級和人類如何擺脫各種禁錮與奴役的枷鎖、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真正得到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恒久主題。由他們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是充滿理論張力和魅力的經典學說。 本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思想來源、研究對象、體系結構、理論基礎以及基本特點等問題,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整體樣貌和不同于其他政治學說的鮮明特征。分論部分圍繞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關注的重大問題,從階級、革命、國家、政黨、民主、治理、自由與共同體等政治學的概念、范疇和原理展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為理論基礎,在探討了國家認同的價值在國家建構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及對國民、族群、民族的生存發展所起的作用的基礎上,圍繞國家認同的價值本質、特征、生成根源、評價和實現等五個問題展開。通過對國家認同的價值透視和理性批判,初步探索建構國家認同的價值論體系。
本書在對錢穆先生的著作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圍繞大一統、政牧關系、禮法政制和歷史政治學進行了深入探討,指出復古和“西化”都不可能成為現代立國的實踐立足點,應當在共和立國的大方向上來看待傳統與現代性、中國與外來文明的關系,在大一統現代升級的視野中來理解晚晴以來的變革、戰爭與政局。可以說,治體新論是在開放吸收中西傳統啟示的脈絡中加冕共和的,正如錢穆代表的經史經世之學是在與舶來政治學的會思中演成了傳統現代生成的典型路徑。本書所論,不限于政治思想史,更著眼于錢穆這一類先行者指示出的政治社會學術。
本書以信息論為基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學理論,揭示了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強調企業家和創新對經濟的作用,帶來了關于創新、意外和豐富的新視角。全書圍繞“財富就是知識,增長就是學習,貨幣就是時間,信息就是意外”四個基本理念來展開。
《常識》是托馬斯·潘恩于北美獨立戰爭期間以一個英國人的署名而發表的小冊子。書中強調的許多思想成為北美人民的戰斗綱領,并被《獨立宣言》所吸收。《常識》以先知般的洞察力和政治遠見,為北美人民分析了爭取獨立、在新的原則基礎上構建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潘恩高揚共和與民主的旗幟,批判封建等級制和君主政體,以無私熱情和務實思想為民眾提出了革命綱領。
本書成了戰爭期間普遍大眾的指導教科書,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思想遺產。
公元3—9世紀歐洲歷史從古代轉向中古。半個世紀以來,依賴于某些經典敘事性史料建立的宏大敘事備受挑戰,新的史料與新的解釋多種多樣。在這一學術背景之下,以中國古代歷史為參照,基于史料分析,廣泛吸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書從政治與政治思想的互動角度,以羅馬帝國觀為關鍵詞,對這一段歷史轉型進行了重新解釋。隨著古代羅馬帝國遭遇政治和軍事危機,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涌現,帝國東西部也踏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東部地區率先成功轉型為神圣的羅馬帝國,而西部則經歷了帝國消失、蠻族王國興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漸基督教化,并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