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中國博物館協會名人故居專業委員會2022年年會論文集,圍繞“新時代名人故居的智慧與力量”主題展開,共收錄30余篇論文,25萬字,內容兼具前沿性和資料性。大部分文章聚焦于如何發揮名人故居的資源以擴大社會影響和宣傳效果,也有部分文章探討了博物館的專業建設和防護工作。本書可分為三部分:一,聚焦名人紀念場館建設,在展示內容方面,凸顯主題,強化名人紀念館的公共服務教育功能,如傳承紅色文化、促進黨史教育、建立愛國主義基地等;二,研究名人故居類紀念館如何更新展陳理念,變換展陳策略,提高展陳質量,增強愛國
本書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設計引言,介紹了鄉村療愈旅游的驅動力、促進鄉村療愈旅游發展的條件、現階段主要的鄉村療愈文旅建筑類型、鄉村療愈文旅建筑的品牌打造與戰略定位,以及鄉村療愈文旅建筑對鄉村發展的意義;第二部分是近年來一些較為典型的案例分析,介紹了鄉村療愈文旅建筑的建設背景、空間組織、材料運用,包含實景照片、設計圖紙、文字描述等,在分析設計手法的同時,也剖析了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及解決措施。 本書適合建筑設計師、建筑相關專業院校師生,以及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館、康養度假中心
本書立足于城市歷史文化街區中的街區景觀與空間、歷史與文化的整體性保護展開研究。首先通過對我國蘇州平江路、成都寬窄巷、濟南百花洲、廣州永慶坊4個具有代表性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實施狀況的實地調查,總結出當前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次選取桂林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作為追蹤研究對象,對該街區保護更新中的得與失進行深度剖析;進而構建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性保護更新評價體系,并完成桂林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效果評價;最終提出我國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性保護更新的實施策略,為歷史文化街區的
本書主要包括兩篇,第一篇介紹20世紀以來世界建筑的發展歷史,分為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和后現代主義三節,按時間順序介紹世界建筑發展的理論和代表人物,并附有大量經典建筑的圖片及文字介紹,包括設計者、建造時間、地點等中英文內容。第二篇對具有代表性的70多處建筑,從建造背景、結構、美學等方面,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全書共計介紹了300多位建筑師或建筑事務所不同時期的400個建筑作品,較為全面地展現了20世界以來世界建筑發展的面貌,可以為讀者了解世界現當代建筑思潮提供參考。
1、三座神奇的建筑:泰姬瑪哈陵、帕提農神廟、沙特爾大教堂。 2、古老的石頭建筑:古羅馬輸水道、布魯克林大橋等。 3、厚墻壁和薄墻壁:德里紅堡、約克大教堂、漢考克大廈等。 4、光和色彩:緬因州布里斯托爾的舊谷倉,威爾士金色教堂等。 5、路徑:印度齋浦爾的風之宮,阿爾罕布拉宮等。 6、大門:西班牙古老的猶太教堂、西班牙薩拉曼卡新教堂等。 7、抬頭望:梵蒂岡圣彼得廣場、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等。 8、舊結構和新結構:西班牙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等。 9、室內穹頂:圣彼得大教堂穹頂
本書是“這是我們的城”青少年城市人文讀本系列其中一冊。作者從代表性的風物、建筑、生活場景入手,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清新活潑的插圖,介紹北京的歷史文化、城市特征、代表建筑、傳統和都市生活,對街道、博物館、公園、建筑、車輛、居民生活等北京城的樣貌展開細致描繪。包含城市全景、北京中軸線、胡同四季等三個大折頁。在主文敘述外,埋藏知識點,在大插畫中,埋藏局部故事,讓家長孩子在不斷發現中閱讀。本書既是親子共讀的原創城市通識繪本,也可作為廣大普通讀者的城市人文繪本。
本書分為理查德·邁耶后期作品中的三個隱喻 ; 第三階段 ; 私人建筑項目 ; 公共建筑項目 ; 后記等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烏爾姆展覽與集會大樓、海牙市政廳和中央圖書館等。
本書主要設計作品內容包括: 史密斯住宅、霍夫曼住宅、薩爾茲曼住宅、龐德里奇住宅、舊西布雷住宅、薩姆博住宅、道格拉斯住宅、效區住宅、梅德曼住宅、棕櫚海灘別墅等。
本書收集了近千張古典建筑與雕塑藝術的珍貴手繪資料, 介紹了埃及、印度、希臘以及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不同時期的建筑雕塑風格, 包括頂板、葉板、碑檐頂飾、字母、圣壇、讀經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