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藝術設計實踐為主題,對繪畫語言、繪畫實踐進行了細致講解,讓讀者為之后的設計實踐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講解了VI 系統形象、空間藝術、產品、影視動畫、國家賽事等五個層面的設計實踐,分別從項目來源、調研分析、創作過程、效果評價等方面對每個設計方案進行細致講解,讓讀者真正理解一個好的設計作品的思考過程。本書可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作為平面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提高設計技能的參考書。同時,本書也適合對藝術設計作品形成過程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
《設計思維與產品設計創新》作為一門跨學科的通識課程,融合藝術與科學、人文與技術、審美與設計,通過技術原理、生活原型、企業考察、專題實訓、學術研究等環節進行文理融合,形成跨校、跨專業的交叉學科設計團隊,實現“科技先行”與“設計先行”并軌式創新實踐。本書分為5篇,共11個章節,重點通過產品設計創新思維的形式和方法進行系統闡述,積極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了解、實施、洞察、反思產品設計的進程。本書旨在提升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是人文方面,它關乎學者的學問和道德,設計是關照人類生命品質的學問,
《設計力》以設計師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5個階段作為主要脈絡,包括專業深造、職場選擇、職場競爭、職場轉型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等。《設計力》以設計力為中心,總結和提煉了8個核心設計力矩陣,包括準備力、目標力、交付力、驅動力、領導力、學習力、認知力和成長力等。 《設計力》適合互聯網行業及各個行業的交互設計師、體驗設計師、創意設計師、服務設計師等,包括設計專家、設計管理者及產品經理等,也適合設計專業的在校生、老師、教授、學者,以及對交互、體驗、服務、商業等感興趣的廣大設計愛好人士。
本書在全面介紹媒體的概念、媒介傳播理論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著重介紹自媒體的概念與傳播特性,20 世紀與21 世紀的媒介技術與藝術發展史,基于自媒體的數字圖像、音頻、短視頻與動畫的具體創作 流程與經典案例賞析。全書共7章。第1章著重介紹自媒體與傳播學相關理論,包括自媒體的概念與傳播特性等;第2章 著重討論20 世紀與21 世紀的媒介技術與藝術發展史,強調媒介技術在藝術發展與演變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3~7章基于自媒體的應用軟件進行作品創作實踐,介紹自媒體作品的創作流程,以及數字圖像藝術、
本書涵蓋電子郵件藝術、網站、藝術家設計的軟件,以及藝術與設計、產品開發、政治活動、傳播之間界限模糊的項目,展示了藝術家如何運用在線技術來融入藝術史,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并進入通常超出藝術范疇的活動領域。
本書基于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在詳細分析數字媒體藝術內涵的基礎上,回顧了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歷程,探討了數字媒體藝術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突破,從繪畫、雕塑、舞蹈等多個維度對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發展進行了剖析與研究,并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與路徑進行了展望及探索。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語言簡明,引用了較多實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為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發展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切入角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20世紀初索緒爾和皮爾斯符號學開始,符號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成為一門具有完備體系的學科,也因富有邏輯性而被稱為人文學科中的數學。本書是建立在“圖像轉向”和“媒介景觀”兩個時代背景下的“后語言學符號學”,以“圖像性iconicity”為立論基礎及核心線索,系統性地討論語言、文學、藝術中的像似性問題,以及它們在當今新媒介語境中的呈現;旨在為當今傳媒文化景觀提供系統化闡述,進而形成一門“圖像符號學”。作為對圖像符號學理論的研究,本書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指向“媒介景觀”的意義闡釋;二是,也是更重
藝術設計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并且一直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藝術設計十五講(第二版)》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在敘述歷史時著眼于歷史過程所積淀的理論形態,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上,分述早期工業時期的藝術設計、現代派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對藝術設計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學校、功能主義和樣式主義、后現代藝術設計、波普設計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組織;一是根據創作作品欣賞的系統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邏輯發展的理論,包括綠色設計和人性化
《高維藝術作品創作與評鑒》系以高維藝術空間為載體進行描述的音樂、美術、設計等諸多感官藝術作品集合以及微觀藝術、宇觀藝術、蛋白質試聽聯覺藝術等的高維藝術作品集,其中也包含了具有高維藝術品質特征的虛擬維度下計算機參數化作品設計和分形理論計算機構圖等。本著作從傳統到現代、從微觀到宏觀、從低維到高維、從國內到國外、從藝術到科技,各種高維藝術經典代表作品以圖片形式匯聚于此,并對每幅作品出現的時間地點、時代背景、藝術內涵、高維架構、科學機理、現實意義等等一一作了說明和評鑒。不同維度的繪景差異以及低維之粗淺和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設計行業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劇烈變化。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美化類工作,可以憑借智能化的生成工具免費一鍵式生成。另一方面,很多設計需求仍然得不到真正的滿足,設計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設計究竟是什么?怎么定義一個好的設計?設計的價值應該怎么衡量?《設計,幾何》就是基于以上背景和問題展開的一系列思考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