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節選《禮記》中富有現實教育意義的部分,包括“曲禮”“王制”“月令”“禮運”“禮器”“郊特性”“內則”“玉藻”“明堂位”“大傳”等,配以注釋、譯文及插圖,介紹中國傳統思想文化。
中國古代軍事禮儀從西周開始就是五禮之一。古代軍隊從出征,交戰,到凱旋乃至戰敗都有相應的禮儀規制,正所謂禮無處不在。作者多年潛心研究,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慣例,以中國古代軍事禮儀產生、演變、重振到基本定型的四階段為綱,分別探討先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隋唐時期和宋代以后不同歷史時期的軍事禮儀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歷史背景和社會成因。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軍事禮儀進行比較研究,努力探討社會發展、兵制演變與軍事禮儀之間的互動關系,軍事禮儀與社會禮儀的互動關系等,解讀軍禮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探討其教化功能及其對戰
本書是陳垣先生在避諱學方面的一部總結性的著作,舉了80多例,分析并說明了歷代避諱的種類、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與避諱有關的問題,同時亦不失為一本較好的普及性讀物。
本書從《禮記》中精選了22篇,引經據典,通過對這22篇的字詞、義理的闡釋,讓讀者通過這一本書讀懂《禮記》,體會中華禮樂文化的精髓,從孝敬父母開始,培養恭敬心、謙卑心、仁愛心,經營幸福人生。
本書以孔穎達《禮記正義》為研究對象, 比較全面而深入地解讀文本, 系統地揭示《禮記正義》的學術成就: 在中國經學史、思想史的宏觀視野下, 通過扎實的文獻整理與材料收集, 運用哲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研究方法, 以孔氏《正義》為中心, 從文本解讀出發, 以《禮記》學的發展脈絡為縱線, 以其發展的政治、歷史、文化為背景, 以孔疏在文字校勘、詞句訓詁、文本解讀、名物與禮制的考據、禮學思想與政治思想的闡發等的學術成就為重點, 客觀深入地系統論述《禮記正義》的學術成就。
“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祭祀是古代中國治國理政的大事,也是理解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樞紐之一。本書從明代國家祭祀體系的歷史衍變、祭祀儀式的禮樂文化內涵、國家祀典與地方祭祀的關系、域外視角下的明代禮制四個方面,闡釋了祭禮儀式之于明代國家政治的意義及其相互關系。
本書對歷代以《儀禮》為本源,《家禮》為中堅,敦煌文獻、國家禮典、日用類書、家譜、禮生禮書等為延續的喪禮文獻進行整理,通過對喪禮文獻的形成、著述特點、民俗分類等方面的探討,清晰梳理喪禮傳承的歷史傳統。同時搜集、整理對地方喪禮文獻的探討,貫通“文本”與“實踐”,探討禮儀制定與民俗實踐的互動。然后以湖南湘鄉喪禮為對象,通過田野調查對生活中喪禮的民俗文化內涵的描述分析,并在其后章節中方通過不同地區、民族的比較研究,梳理禮俗秩序建構的時空邏輯與關聯。從知識與行動的視角,利用身體理論、空間理論、知
本書借鑒了我國古代社交禮儀的精髓, 并結合當今社會人際關系的特點, 深入淺出介紹了中國式社交禮儀的規范、要求、注意事項等。書中用生動有趣的漫畫, 展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社交禮儀, 讓你無須嚼文嚼字, 秒懂社交禮儀, 是一本既實用又有趣的社交禮儀指南, 希望對讀者朋友們有所幫助。
我社在現有的《少兒禮樂文化讀本》(儒家經典卷)(2020年底出版)基礎上,將繼續推出系列,《少兒禮樂文化》(秦漢卷):主要以秦漢時期的經史子集經典為主要選編對象,如董仲舒《春秋繁露》、賈誼《新書》《史記》《漢書》《后漢書》、楊雄《法言》、王充《論衡》《淮南子》等,以上的各家及其經典中均蘊含了豐富的禮樂文化內容,編者選擇其中與少兒禮樂文化教育相關的內容賈誼選撰。是一本推廣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圖書。
本書從嘉賓宴請、餐廳選址、點菜方式、座次安排、酒水選擇到飯局話題等角度出發, 包含如何設局及如何入局的諸多禮儀規范和注意事項, 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相關的飲食禮儀知識進行講解, 并結合新時代的演變與需求, 給出實用的建議, 以期幫助讀者正確了解飯局禮儀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得體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