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突出大學生主體性和自覺性特征的自我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斷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從自我教育的微觀層面來講,大學生自我評價在其自我教育活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也愈加凸顯。本書從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概念、能力構成、發展特征、培養目標入手,通過構建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結構模型,編制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現狀調查問卷和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影響因素調查問卷,開展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并深入分析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加強大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培
本書結合作者十多年來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的教學實踐,從課堂情景、課程理論、課程方法和課程效果等角度,論證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這種方法將師生作為學習共同體,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研討,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課前閱讀、課堂討論、課后研究三個環節組成。其中,課堂討論環節,以學生發言和辯論為主,教師只是討論的主持人和促進者。教師在課堂討論中的角色,逐漸淡化,從主持人到參與者,甚至最終離開課堂。在教師的幫助下,同學們逐漸能夠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最終擺脫對教師的依
本書以虛擬人物——博士生三花從“打算讀博”到“博士最終畢業”的全過程為線索,詳細“揭秘”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避免的彎路,包括讀博所需的素質與前期準備、博士學習過程中的選題、科研規劃、作息時間調整、開題、心態調整、博士論文寫作等問題。 全書采用三花與同學、師兄妹及導師等的有趣對話的形式撰寫,以輕松活潑的語言氛圍展現博士生活的實質挑戰。隨文附有作者手繪的生動形象的插圖,更直觀地展現博士生活的日常,為讀者閱讀增添趣味性。此書可以引導亟待進行人生路徑規劃的文科類本科生、碩士生科學看待讀博、進行知情
作為優秀的中華教育傳統,通識教育不僅在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而且在民國時期有可貴的探索,改革開放后更是成為許多大學自發的改革實踐。本書立足文化自信,從地緣文明的視角追溯了中西通識教育的起源,并梳理了中國大學對通識教育的探索歷程。結合改革中的重點、難點、痛點、 焦點,從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課程思政、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學生勞動教育、學科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通識教育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之道,總結成功經驗,并對新時代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未來發展作出思考。
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進入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其重要維度是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從以優質資源“引進來”為主邁向“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綜合開放新階段。境外辦學、自然人流動、境外教育消費等形式的跨境高等教育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本書著重對國際跨境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背景、發展模式、發展趨勢等進行總結,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以及歐洲地區、東南亞地區等典型地區跨境高等教育的歷史發展、制度安排、特點、經驗與啟示進行介紹和分析總結,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
無
本書是一部探索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理論與模型研究的學術專著,其動機源自對于高等教育的責任與使命的思考,域變換理論是本學術專著的核心理論框架。本書共八章,融合古代先賢的思想精華,匯聚跨學科智慧,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的域變換理論,分析了影響資源配置的多種因素和模式,構建了資源配置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實證研究為理論提供了實際驗證。本書通過研究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模式,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本書主要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要素有哪些?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面臨什么樣的背景?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現狀是怎樣的?如何去構建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體系?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實效?通過研究,筆者發現明確目標方向確保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精準施策,分析要素構成,即厘清目標方向、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是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前提。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它基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本書以中國35所A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量化為主、訪談為輔的混合研究方法,系統考察了近40年來中國高水平大學教師海外流動的演變情況和現狀,深入探討了海外流動經歷對大學教師學術發展的具體影響和作用機制,包括海外流動經歷對大學教師的學術素養、學術網絡、學術成果和學術地位的影響,海外流動經歷對大學教師學術發展的影響效應是否存在學科、性別和年齡差異,單一的海外訪學、海外博士、海外工作經歷,與雙重的“海外博士和工作”經歷對大學教師學術發展的影響效應是否存在差異等,并從人力
本書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闡述了新時代高校辦好講好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基礎、實踐指導和行動指南,探討了新時代高校辦好講好學好思政課的根本遵循、正確方向、價值旨向、具體路向和內在要求,研究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政治教育歷史演進和高校思政課建設發展的沿革流變及其當代啟示,分析了新時代高校辦好講好學好思政課的歷史機遇、現實挑戰、短板問題和影響因素,摭述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鑄魂育人根本要求的創新機制和對策思路,提出了新時代高校扎實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