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別雜巖帶(簡稱北大別)是大別碰撞造山帶三個含榴輝巖的構造巖石單位之一,屬于揚子三疊紀深俯沖陸殼的一部分(下地殼巖片),為中生代高溫超高壓變質帶,經歷了麻粒巖相變質疊加等多階段高溫演化過程,以及山根垮塌期間的大規模部分熔融與混合巖化作用,是研究碰撞造山帶根部帶巖石組成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本書重點介紹了筆者獲得的北大別榴輝巖、混合巖及相關巖石、含剛玉黑云二長片麻巖等方面的系列重要成果,解決了北大別的大地構造屬性等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為大陸 碰撞造山帶根部帶研究提供了范例。
這是一本關于石油地質學的書。它建立了整個油氣系統相對完整的定量評價理論體系,闡述了常規油氣與非常規油氣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并通過精美的圖表和新穎的表達方式將研究成果傳達給讀者。該書對全世界常規和非常規油氣的勘探和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介紹車載移動測量系統集成及車載移動測量數據處理關鍵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論述多種模式移動測量系統集成方法,構建基于激光掃描和高分辨率全景成像的城市測量靜動態一體化解決方案;論述車載多傳感器實時同步采集技術;論述車載移動測量系統的工作原理;論述車載多傳感器整體標定方法;介紹車載移動測量系統在道路病害檢測、高精度駕駛地圖制作、道路改擴建等領域的應用。
本書以實踐為導向,同時普及了地理信息技術相關的理論知識,不僅幫助讀者掌握R語言地理數據分析程序的編寫,也為讀者未來使用其他技術棧解決地理數據分析問題,甚至在該領域深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空間信息論是研究信息獲取一般規律的理論體系。本書系統地論述空間信息論的基本理論,內容包括:香農信息論基礎;空間信息論的基本框架;單目標探測的距離信息和散射信息;多目標探測的距離信息和散射信息;傳感器陣列的方向信息和散射信息;相控陣雷達的距離-方向信息和散射信息;目標檢測的信息理論;雷達通信一體化的信息論建模及優化。本書的核心內容是探測信息的概念和雷達定理,還論述了空間信息論和雷達信號處理及通信理論的關系,對實際雷達系統設計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概念清晰,結構嚴謹,內容屬于國際前沿基礎研究領域,可作
白云巖-鄄蒸發巖共生體系在各大沉積盆地均有分布,與油氣資源息息相關,本書綜述了國內外各大沉積盆地共生體系發育特征,以川東北飛仙關組共生體系為典型研究對象,探討共生體系沉積特征、白云巖成因、源?鄄儲?鄄鹽特征等相關問題;劃分出了共生體系中巖石類型及組合方式,探討其差異的形成過程、分布規律、主控因素;厘清了川東北飛仙關組共生體系時空分布規律,揭示了共生體系耦合機制;解析了白云石化流體特征,明確了白云巖成因,并闡述了共生體系源?鄄儲?鄄鹽特征及其相互作用關系。
氣候變化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詳細分析了19世紀以來氣候變化從科學問題轉變為全球安全議題的過程。近半個世紀以來,極端天氣事件(如干旱、洪水、野火及風暴等)頻發,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對基礎設施、人類健康以及全球的水和糧食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特別是2007年聯合國安理會將氣候變化列為安全問題討論以來,各國對這一復雜的全球治理問題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本書特別強調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展望了中國在全球氣候安全治理中可能扮演的引領角色,并
本書將計算機代數分析方法應用于地圖投影數學分析,借助具有強大符號運算功能的計算機代數系統,導出一系列理論上更為嚴密、形式上更為簡單、精度上更為精確的符號形式的公式和算法。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橢球常用緯度間變換計算機代數分析、橢球面在球面上的投影計算機代數分析、墨卡托投影計算機代數分析、圓錐投影計算機代數分析、高斯投影計算機代數分析、極區高斯投影計算機代數分析、地圖投影變換計算機代數分析。
本書從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基本理論出發,詳細介紹了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學分類以及微量元素在地球外部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等主要地球化學儲庫中的組成,梳理了微量元素在巖漿過程、流體活動、變質作用和表生過程中的地球化學行為,總結了微量元素在地質溫度計、地質壓力計、地質氧逸度計和地質速率計等方面的應用。通過經典實例展示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數據的表達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示蹤的原理和方法,介紹了全巖和微區微量元素測定技術與數據質量評價標準。同時,本書試圖達到對一些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概念進行規范和統一的目的。總之,本
沉積地球化學是研究沉積物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的學科,是沉積學的重要分支,也是沉積學與地球化學相融合和交叉形成的一門重要科學。本書運用地球化學分析技術方法,通過研究沉積巖或沉積物中各常量元素地球化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及有機地球化學等特征在環境分析、源區識別、氣候研究、油氣勘探中的應用,并詳細介紹這些方法的使用條件、應用局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