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鏈條清晰地展示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我國大氣污染的急性健康風險研究”項目的重要成果,包括大氣污染對人群死亡、發病和癥狀的急性影響,大氣污染物急性健康風險評估、預警、可視化等關鍵科學技術的研發,相應的工具包、技術規范和平臺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應用,以及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研究等內容。
本書以“重大工程環境管理與綠色創新”為主題,遵循“機理探究—影響評估—機制建立”的研究邏輯,從棄渣場、施工道路、隧道涌水、植被修復四個方面,跨界融合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機器學習、云模型、數字孿生、水文分析等方法與技術,系統分析了重大工程建設與運營對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機理,識別并評估了重大工程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的生態環境風險及其演化規律,針對性地提出了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的整體性框架和技術措施。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我國風險治理工作在穩步推進的同時,也面臨復合性、復雜性和跨界性增強的風險態勢,尤其體現在氣候變化、安全生產以及社會風險三個方面。2023年我國堅持常態應急和非常態應急相結合,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的要求,我國進一步強化綜合統籌,推動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聚焦打早打小和攻堅打贏實戰需要,我
本書探究了環境規制的俘獲成因,建立了環境規制主體的博弈模型,并探討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在能源效率篇,本書測度了能源生態效率,接著遵循空間關聯—收斂性—影響機制這一邏輯思路展開探究。在系統耦合篇,研究了經濟-生態-環境-能源4E系統的耦合協調,并對環境—經濟與環境—民生系統的協調發展展開研究。在生態安全篇,對生態安全進行脆弱性評價、格局演化及動態評估。
本書聚焦山東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踐,介紹了水文的重要基礎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態過程,識別流域的重要不同級別的生態斑塊系統,維持降雨-入滲-蒸發的垂向水文循環及降雨-徑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環,優化生態布局,修復流域水循環,給出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框架和流域水生態健康安全評價方法,提出了遵從河流水系的演進規律,建立水生態導向下的流域城市街巷形態,形成與河流水生態耦合共生的城市空間組織方式。 基于大量現場實測數據,通過流域保護與修復的實踐案例,為規劃設計人員進行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提
我國重金屬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近年來,針對SO2、NOx、顆粒物等常規大氣污染物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重金屬污染物問題仍然缺乏關注。燃煤、有色金屬冶煉、鋼鐵、水泥、垃圾焚燒等工業行業是重金屬重要排放源。本書介紹近年來國內外在這些領域內的研究進展,以及作者自身的研究和創新性成果,系統詳細論述上述行業重金屬排放特征及影響因素,總結重金屬污染控制技術進展及相關應用案例,并提出各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建議。
以畜禽糞肥還田利用為核心,促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是提升土壤耕地質量和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 本圖集基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并依據畜禽糞便土地承載力測算方法編制而成。圖集首次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繪制了全國及分省的畜禽養殖分布、畜禽糞便氮供給量分布、作物氮需求量分布、土地承載力分布與土地承載力指數分布等5類專題地圖。本圖集系統反映了我國各地畜禽養殖糞肥養分供給和作物養分需求的空間分布態勢,為各地科學編制種養循環發展規劃具有指導作用。
本書系統介紹水稻長勢及病蟲害監測預警方法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水稻種植區提取方法、基于無人機高光譜的水稻葉綠素含量估算方法、產量估算與稻曲病監測、稻飛虱種群動態規律分析與預報方法、水稻藥肥精準施用大數據平臺的設計與研發。
本書參照當前新頒布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安全事故界定標準,以事故發生原理、事故預防、安全生產事故調查,以及預案編制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為主要內容。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各類消防問題日益復雜且多變,這對消防滅火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書立足于消防人員執行滅火救援任務的多樣性安全現狀,緊密結合滅火救援工作的特點,從滅火救援的基礎知識、消防設施與技術裝備、消防通信、消防指揮調度、滅火救援行動、火場疏散逃生幾個方面對滅火救援的基本理論與實踐做了系統的闡述。其中,著重介紹了滅火救援行動,詳細闡釋了滅火救援各種行動的流程、方法、要求、注意事項等,目的是幫助消防人員了解本領域技術的進展情況,從而不斷提高滅火救援技術與作戰能力,為大眾提供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