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作者課題組成員多年深入調查、辛苦拍攝的基礎上,經過認真鑒定、篩選、撰寫形成的關于遼寧草地較為全面、系統的植物原色圖譜,是課題組集體研究成果的展示。書中共收錄遼寧草地植物92科329屬571種,其中包含植物較多的科有:菊科(93種),禾本科(51種),豆科(44種),薔薇科(31種),唇形科(27種),蓼科和毛茛科(各17種),莎草科(16種),莧科(15種),桔梗科(14種),石竹科(11種),十字花科和旋花科(各10種)。其余的科所包含植物均在10種以下。《BR》每種植物均給出了中文學
本書依據世界海洋生物目錄(WorldRegisterofMarineSpecies,WoRMS)網站所提供的分類系統。當WoRMS數據庫關于某個門類的分類系統不明確時,本書參考**發表的該類群**分類系統學文獻,以及《中國海洋生物名錄》和《中國海洋物種和圖集》兩部專著所采用的分類系統。本書共記述中國近海底棲動物常見種18門4585種,每種均有中名、學名及分布信息,同時還列舉了一些物種的同物異名。本書涵蓋了我國常見的底棲動物種類,將成為我國海洋底棲生物和生態學研究的實用工具書,進一步服務于我國海洋
本套圖書包含8個分冊,博采眾長地詳細介紹了分別生存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恐龍以及中國獨有的恐龍等,能夠讓讀者既立體又橫向全面地了解恐龍,通俗易懂。閱讀本套書,我們仿佛回到恐龍時代,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探險之旅。在這里,我們會見到生活于各個時期的不同的恐龍精英。它們有的“鎧甲”護身,有的身披羽毛,有的長有犄角,有的聰明敏捷,有的巨大無比,有的令人聞風喪膽......本套書是由專業學者匠心打造的恐龍科普讀物,既縱向介紹了生活于不同時期的恐龍,也橫向介紹了每一種恐龍的生活點滴——它的居住環境、生存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本教材是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系統介紹了微生物的形態構造、細胞結構、生理代謝、遺傳發育、生態環境、分類進化,以及微生物在農業、工業、醫藥、能源和環境等領域的應用等。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教材的系統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精簡內容,盡可能減少與其他課程如生物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的內容重復,將基礎知識與學科發展前沿相結合,理論與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本教材可用作高等學校生物類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
本書基于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中生態經濟功能協同提升過程中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評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運用規范、通用并不斷創新的野生動物調查監測方法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進行了持續觀測和保護研究,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多樣性數據庫,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適宜棲息地進行評估和風險預警;對日益頻發的“人獸沖突”事件進行解析與有效防范示范;以黃河源園區為案例評估了草地承載力并構建了生態保護與畜牧業協調發展新模式,有力地促進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經濟功
《陜西植物志·第四卷》收錄陜西省分布的裸子植物蘇鐵科至紅豆杉科、被子植物莼菜科至天門冬科,共計38科187屬538種,其中野生植物有34科151屬448種,另有4科36屬90種在陜西僅見栽培。植物目與科的范圍,裸子植物部分參考克里斯滕許斯系統,被子植物部分參考被子植物系統發育研究組(APG)系統。書中包含植物的中文名、中文別名、學名、異名、學名及主要異名的文獻引證、科屬種的形態描述、地理分布、重要經濟植物的用途、檢索表、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等內容,并配有12幅彩圖版、277幅墨線圖和804幅彩
本書系統介紹了生物學試驗設計的特點、試驗設計原則和數據分析原理,并列舉了典型案例,編著上力求創新。大部分案例選取**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中經典文章,分析其試驗設計思路與數據分析方法,展示優秀科研成果產生過程。全書分兩篇十二章。第一篇介紹試驗設計原則及案例分析,包括試驗設計概述、常用試驗設計方法、生態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農業科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動物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分子生物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細胞生物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以及轉錄組學試驗設計典型案例;第二篇介紹數據分析原理
木材腐朽真菌是指生長在活立木和死木上的大型擔子菌,該類真菌在森林生態系統的能量循環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分解還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木材腐朽真菌的部分種類是重要的食藥真菌,還有相當一部分種類能夠引起森林病害,因此該類真菌也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作者在過去10余年對我國云南省的木材腐朽真菌進行了系統考察、采集、拍照和鑒定研究,共發現木材腐朽真菌550種,其中405種為多孔菌,92種為革菌或齒菌,30種為膠質真菌,23種為傘菌;452種引起木材白色腐朽,87種引起木材褐色腐朽,11種腐朽類型未知;
《中國雪雞生物學》共計17章,內容包括雪雞屬鳥類的研究歷史、分布區及其環境、起源與進化、形態學、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生化、高山適應、棲息地選擇、行為生態學、種群生物學、種間關系、生活史對策、食性分析、繁殖生物學、生態遺傳學、譜系地理學等方面。
這是一段關于旅程的故事,開始于作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愛人離世的崩潰時刻。
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無意間發現了樹林間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獨自尋找蘑菇的過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樂,與自然融為一體。她開始探索、學習,成為一名挪威認證蘑菇專家,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