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10章,下篇各論6章。上篇總論主要介紹貴州自然資源與社會經濟資源、貴州中藥材生產應用歷史與基地建設發展;藥用植物種質資源與生物學特性;中藥資源調查與保護撫育;中藥區劃與中藥材生產基地合理選建;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養殖關鍵技術;現代生物技術、設施農業與組織培養技術在中藥材種植中的應用;中藥材采收初加工、質量標準與質量監控技術;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建設與GAP認證檢查等。下篇各論,按中藥材入藥部位分章,對70多種貴州地道特色藥材的植(動)物來源、本草考證、植(動)物形態、生物
對白及種質資源、生物學特性、繁育技術、化學成分、功效等研究進展進行了概述。開展了白及蒴果不同采收期、存方法、不同保存年限無菌萌發試驗,不同激素配比誘導原球莖、叢生芽增殖試驗,不同添加物、NAA不同濃度培養白及組培壯苗等組培快繁技術研究。進行了白及組培球莖馴化方法。開展了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莖大田栽種成活率,不同基質、不同移栽時期、不同移栽密度對白及生長影響試驗究。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唐代陸羽的《茶經》和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是關于茶的**名的綜合性論*。《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完整介紹茶的**部專*,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并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華茶文化的發展。《續茶經》則對唐中后期至清代近千年間的茶事資料進行了詳盡論述和考辨。文若愚主編的《圖解茶經》對其原文加以精注精譯,是為了幫助讀者掃除閱讀障礙,*好地解讀經典,感受古代生活的風貌。 在解讀《茶經》與《續茶經》后,又介紹了茶道與茶藝的知識,并附有現代名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