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深切地關懷人民的命運,以濃郁的鄉土氣息,簡捷而抒情的筆觸,描繪了山鄉農村、縣城直到省城的廣闊畫面,較深刻地反映了我國農村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巨大變革。從書中,可以感受到“聯產、聯心責任制”的艱苦實施過程。同時,作者著力刻畫的主人翁景傳耕和女主角丁慧蕓之間的愛情,歷時經久、坎坷多磨、屢屢生變,既扣人心弦,又令人揪心,充分展示了男女主人翁在愛情生活中,豐富、復雜、細膩的內心世界。
《笠翁對韻/國學掌上誦讀本》的作者是清代名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李漁(1611—1680)。 《笠翁對韻/國學掌上誦讀本》分上、下兩卷,按韻編排,內容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自然、人文知識,按照駢偶對仗的方式組織在一起,聲調和諧,節奏響亮,朗朗上口,是適合兒童誦讀的入門讀物。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悲慘的一頁。作者當年赴唐山參與了抗震救災活動,以其親身經歷和感受,全景式地真實記錄了這場大地震和在大載重的人們,也留下了許多思考,使得這場災難在更廣闊的時空獲得了更深刻的人道主義關注。本書也成為當代中國反映重大的自然災害的*有影響的經典作品。
姜賓揚是百萬富翁的兒子,十七歲了,可是關于他的出生,關于他同自己母親的關系,關于他在這個家庭里的地位,卻始終是個謎。在十年浩劫如颶風般席卷而來的前夕,他正沉浸在與漂亮姑娘尹麗妮的初戀之中,竟然沒有覺察到他所置身的富足豪華的姜家花園即將破敗崩潰……
本書共收入作者鄉情散文88篇。主要內括:父親、三叔、許叔、外婆星、大姑父、祭妹文、慈母淚痕、別夢依稀、月到中秋、侄女三俠、追憶廣正等。
身為云南省動物研究院副研究員的“我”帶著藏族向導強巴在高黎貢山南麓考察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的分布情況,巧遇一只被困捕獸網的母狼。為了保護幼崽,母狼在與黑熊的搏斗中喪生,臨終托孤,“我”肩負起了哺育五只小狼長大的使命:如何喂養還未斷奶的小狼,如何訓練小狼們進行叢林捕食……一項項難題推至“我”的面前,精彩奇險的故事也由此生發,五只小狼截然相反的個性和迥然不同的命運也徐徐展開。
——沈石溪
《夢溪筆談》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共26卷,再加上《補筆談》3卷和《續筆談》1卷,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和藥議17個門類共600多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是一部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的光輝巨著,備受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英國著名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卓越的人物,稱贊《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源遠流長的中華五千午文化,滋養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那些飽含圣賢宗師心血的詩歌、散文,歷經發展和豐富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毋庸置疑地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永恒的精神食糧、燦爛的智慧結晶。希望能通過這套叢書,使廣大中學生對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文學常識叢書:物華風情》包含的內容有:長門賦并序、登樓賦、洛神賦、桃花源記、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滕王閣序、冷泉亭記、小石潭記、醉翁亭記、石鐘山記、后赤壁賦、黃州快哉亭記、岳陽樓記、過小孤山大孤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