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唐詩中作者的自注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基本面貌、各發展階段特征的勾勒及價值與局限的闡發,對詩歌自注與史書自注、詩歌文本、詩人三者關系的探討,本書重點研究史書自注對唐詩自注生成發展的影響和作用,自注與詩歌情旨內涵親疏變化的軌跡,以及“以注入詩”現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詩人的作品傳播意識等問題,力求將對唐詩自注的認知與研究推進到更加深入的學理化層面,推動唐詩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清代詞學有浙派和常州派之分:清初,秀水(浙江嘉興)朱彝尊選輯《詞綜》,論詞以清空為宗,一時作家,相習成風;厲鶚繼起,蔚成大國,世稱浙派。清中葉,常州張惠言兄弟選輯《詞選》,以意內言外為主,董毅選輯《續詞選》予以推衍,又開常州一派。本書系顧學頡先生校點的清代常州派詞學論著三種。《介存齋論詞雜著》,周濟著,原載其《詞辨》前,共三十一條,由主張意內言外,明確提出填詞要有寄托,并提出了詞史之說,即能從詞中見史,感慨所寄,不過盛衰,見事多,識理透,可為后人論世之資。《復堂詞話》,譚獻著,其詞學理論散
二十位非虛構寫作者,既是自己生命經歷和身邊故事的記錄者,也是擁有較多寫作經驗的創作者。千千萬萬他們的躬身入局,使得非虛構寫作平臺的多棱鏡可以觸及人生、社會、時代的方方面面。在眾聲喧嘩的新媒體時代,人人擁有言說與表達的自由,而真實、深入、多元的非虛構寫作,永遠可以撼動人心。這些公眾故事的匯集,可以說不僅具有新聞價值,更具有歷史意義。
本書選取的這二十位被訪人,既有學歷只及小學的生活漂泊者,也有遠渡重洋讀取博士的科研工作者;既有基層檢察官、警察、退役軍人,也有從事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是 20世紀中國文學最有實績、最有影響力的文學體式。本書為系列叢書的第一輯,選取了平襟亞、張資平、蔣光慈、葉靈鳳、張天翼、碧野、周楞伽、姚雪垠、李輝英、谷斯范、王西彥、田濤、無名氏等十八位作家,以人性的、歷史的、審美的、時代的選取標準,著重關注中國現代文學中被忽略的長篇小說創作。通過代表作家的長篇小說論析,將作家論和作品論結合,在知人論世、文史互動的基礎上,關注現代長篇小說在敘事、語言、人物、主題、結構等方面的突破,把握現代長篇小說的深層脈動,探討現代長篇小說創作的特點
本書為《紅樓疑案》作者梁歸智先生關于紅學研究的又一作品。讀《紅樓夢》,大多數人只會關注寶黛的愛情悲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大觀園里的青春王國,卻很少人留意那幾百個地位低、出場少的小廝、仆人、管家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透著人性百態,閃著微光,串起這部不朽的巨著。全書聚焦《紅樓夢》作品中的丫嬛、小廝等小人物,對這些紅樓小人物的分析有別于各種社會世俗化的評“紅”說“紅”,側重曹雪芹詩性小說的一面,重點剖析這些紅樓“小人物”身上的詩性,力求“令世人換新眼目”,追求一種瀟灑的風格。
《解味紅樓:曹雪芹的舊夢與悲歌》是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先生最新的從多個角度評說《紅樓夢》的學術隨筆集。書中圍繞幾個一些《紅樓夢》相關爭議話題和主題進行解讀,如曹雪芹是不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紅樓夢》的關系,又如《紅樓夢》中的人物刻畫、情節設置、藝術手法等,每個主題以數篇文章進行解讀。并對一些《紅樓夢》研究中懸而未決的難題進行了分析和闡釋,如人物結局走向、續書問題等,提出合理的推測與猜想。本書作者為《紅樓夢》研究著名專家,以大家手筆撰寫小品文章,相對于高頭講章或繁瑣考證,
《唐宋詞聲律史》我國的韻文學發展至唐宋詞,其聲律形態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既有穩定的模式,又有復雜的變化,遠非前代詩歌可比。實在是絢麗多姿,蔚為大觀。
本書努力打通文學、語言學、音樂學的研究,從樂體文體及二者結合的角度進行論述,立體考察唐宋詞作為音樂文學的發生發展歷史。在樂體方面,主要從清商樂、法曲、胡部燕樂、宋代宮廷鼓吹樂、大晟樂等與唐宋詞樂間的聯系及影響作歷時性的論述,側重音樂文獻史料的挖掘梳理;在詞樂配合方面,主要以日存舞譜《掌中要錄》為例,從曲調、舞曲結構、句拍等方面作
本書聚焦詩學史視野下的南宋書院,將南宋書院學者這一身處特殊場域的文人群體納入考察視野,在系統梳理、考辨其詩歌創作和批評實踐的基礎上,探尋其詩歌創作觀念對于整個南宋文學發展、文學理論批評產生的深刻影響。全書以探討南宋書院詩歌創作實踐中的創作指向問題為切入點,在梳理南宋書院的教學及課余活動,描述書院學者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之余的詩歌創作和批評活動的基礎上,以創作理念研究、文本評鑒研究、文體觀念研究、創作理論與創作實踐的偏移等方面的考察論析為核心內容,強調和突顯書院學者這一文人群體的詩歌創作和批評
本書介紹了格律詩詞的平仄、對仗、押韻、詩詞的語法、詩詞的修辭、詩詞的章法、詩詞技法及詞類活用等常見格律詩詞的基本知識,并針對格律詩平仄格式和拗救規則繁雜的特點,化繁為簡,首次用自創口訣的方式把格律詩前述兩大難點徹底講清楚,讓詩詞愛好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格律詩詞。本書首次把古人點評格律詩的評語編入本書,讓詩詞愛好者可以多視角、深度地了解古人評論詩歌的維度、立場和方法,并由此提高自身鑒賞詩歌的水平。本書適合當代大學生了解并熟練掌握詩詞創作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
本書從《紅樓夢》中有關主要人物的匾額、對聯以及詞曲的角度切入,全面解讀《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系統地介紹這些靈魂人物的出身、特點、個性、才情、命運等,從中窺探作者對各色人物的態度以及對她們命運的設計與安排,揭示作者“為閨閣立傳”的初衷,領略小說的悲劇力量及特有的藝術魅力,從一個新的視角來詮釋《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創作背景、目的、意蘊、主要內容,解構小說在情節發展上的獨出心裁的藝術構思,領略到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深厚扎實的文學功底,感受其經久彌新的藝術魅力和非同凡響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