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資料匯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套裝上下冊)》輯錄了從乾隆到“五四”止大約一百六十年間有關《紅樓夢》及其作者的評論和考據方面的主要資料。雖然遠不完備,但代表一定時期的一定政治傾向和文化觀點的典型的東西,都已經容納進去了。希望這些資料能夠提供學術界參考,供研究“五四”以前中國社會上對“紅樓夢”所抱的態度、見解及其發展變化,從而進一步分析批判之用。
本書以文化比較的眼光,運用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等理論,分析解讀了作家張愛玲富有哥特特色的小說文本。張愛玲小說的哥特元素與其說是受西方影響,不如說是對中國傳統的志怪、傳奇文類的重塑和再造。書中在闡述西方哥特理論,梳理中國傳統志怪、傳奇文學發展脈絡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張愛玲與同時期的美國哥特作家在小說的情節設計和對恐懼、丑怪的具化表現上的異同,提出了中國特色哥特小說的概念,顯示了哥特小說作為一重要文類的國際性。
我覺得應該領著她回去,但我找不到一種方式來表達,我知道她的個體性,如果稍有不慎我會得罪她的,看來還得伴她慢慢走下去。我們在一片寂靜的麥田里走呀走,從夕陽的余暉走進了黃昏的炊煙中……
《奈良往東的來信》是一部治愈系的長篇小說。自幼年起便被迫漂泊在外的青年阿拓某天突然接到來自日本的家書,邀他回去參加繼父葬禮。在幾番猶豫下,他拖著已被醫生診斷無藥可救的身體回到了日本家中。至此,他踏上了一段尋找的旅程——尋找自己出生的意義、母親拋下他自殺的原因。因為幼年時一直過著提心吊膽,寄人籬下、輾轉多個國家的生活,阿拓的心理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他悲觀、厭世、厭食,對人生已無所戀,卻在和沒有血緣關系的繼父之子直樹、浩矢重逢后,因為感受到濃濃的
《文藝評論文選(2014年度)》是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發起的“文藝評論工程項目”叢書之一。本叢書是為了集中展現我國當代文藝評論家的最新成果。全書選取的均為當代文藝評論家在2014年內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最佳作品,反映了2014年度中國文學藝術領域的最新視點及研究焦點。
該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作的十篇中短篇小說。在當今多元共生的文化語境下,作者的目光投向冷漠的青春、淡薄的人情、無力的命運,以緊扣現實命運的邏輯進行書寫,在對社會變遷投射在底層生命中的光與影的描摹中,有力指向了當下小人物的困窘。
散文隨筆集。本書稿主要收錄了作者近些年發表的作品若干篇。作者以縱橫捭闔的才情和優美酣暢的文筆凸現了現代人生存的痛和病,其中有對原本炊煙般清純的人性的追懷,也有對當下都市生活中存在的無休止的夢魘和折磨的細致刻畫,反思了現代化和城市化給人性帶來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