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古今驗方及經驗集錦》系統整理從先秦時期到近現代古今醫家治療糖尿病的文獻,從病名、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治則治法、驗藥驗方等角度全面梳理,以醫家經驗及驗方為抓手,理、法、方、藥環環相扣,渾然一體。以提高臨床療效為導向,挖掘證治規律,注重總結治療經驗,為中醫藥防治糖尿病提供理論支持。
《糖尿病中醫古今驗方及經驗集錦》適合中西醫臨床、教學、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藥愛好者參閱。
中藥是祖國醫學的寶庫,是人類重要的藥源,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本書立足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問題和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結合全國范圍內垃圾分類和中醫藥科普推廣,從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廚余垃圾入手,發掘其中隱藏著的一些“寶貝”。它們經過簡單加工處理,可成為具有臨床價值的中藥材。書中對廚余垃圾按照蔬菜、水果、堅果、水產家禽等進行分類,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逐類介紹隱藏在廚余垃圾中的“寶藏中草藥”。
中藥質量標志物是存在于中藥材和中藥產品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備過程中形成的、與中藥的功能屬性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是反映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標志性物質。本書是介紹中藥注射劑質量標志物的首部專著,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別從緒論、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質量標志物研究和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質量標準及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三方面進行闡述。本書基于中藥質量標志物理論,以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為范例,分別對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的化學物質組辨識、特有性、有效性及藥效物質基礎、配伍規律、安全性及可測性等內容進行系統性研究
本書分為兩章,第一章敘述了中藥炮制技術的概念、起源、主要炮制專著、常用炮制輔料和炮制目的等基本內容;第二章講述凈選法,切制法,清炒法,加固體輔料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火單法,復制法,煨法,發芽、發酵法,制霜法,凈提法和水飛法等十三種炮制方法。
在草醫節期間,宏姐翻開她的手機相冊說:我這里有三千多張照片,都是吃藥前后的對比圖,基本就像換了一個人,臉色變好看,眼睛變有神,精神狀態變好等等,這都是中醫治療的實相。宏姐也自己開方給自己吃,她說:行中醫首先要自治,自己身上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怎么幫人看病!所以,中醫人行醫要關注病人前后的變化,比如舌苔、臉部、聲音、癥狀、脈象、心情等,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辨別出治療是否有效果,哪些有變化哪些沒變化,最后再做調整,讓病人的身心越來越好。
本書共分為7個模塊30個項目。第一模塊為方劑與中成藥認知。第二模塊為問病薦藥認知與技能,主要培養十問與辨證認知、問病與薦藥能力。第三模塊為內科病問病薦藥。第四模塊為皮膚科及外科病問病薦藥。第五模塊為五官科病問病薦藥。第六模塊為婦科病問病薦藥。第七模塊為兒科病問病薦藥。
中藥配伍應用是中醫處方的基礎,中藥鑒別應用是合理正確選藥組方的關鍵,筆者長期從事臨床中藥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于中藥配伍和鑒別應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書詳細介紹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藥的常規臨床配伍、鑒別的應用經驗,對于提高中醫師處方的臨床療效、加深中醫藥專業學生對藥性的認識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本書首先介紹了中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和毒理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然后根據抗腫瘤中藥的作用機制將中藥分為7種類型——扶正固本藥、清熱解毒藥、軟堅散結藥、理氣開郁藥、祛痰化濕藥、活血化瘀藥、以毒攻毒藥,每種類型篩選了具有毒理學研究特性的中藥品種,針對每個品種,首先闡述抗腫瘤中藥的化學成分,進而分析抗腫瘤中藥的藥理作用,最后闡述毒性作用及其機制。彌補了目前抗腫瘤中藥毒性研究不足的現狀,也為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提供參考書目。
金代李東垣, 金代醫學家,名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藥性賦》又稱《素問抄》、《脈訣抄》,初學中藥的啟蒙書,用韻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誦讀記憶。 中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入門啟蒙書。
清代汪昂著。 汪昂,字讱庵,安徽休寧人,清代醫家 。《湯頭歌訣》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中醫四小經典之一,中醫入門啟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