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堅決貫徹落實“節水優先, 空間均衡, 系統治理, 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 以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偉大實踐為基礎, 基于系統工程理論基礎, 提出水環境系統治理的科學思想, 研究與構建水環境治理的系統方法, 包括管理系統、技術系統、方法系統、關聯系統等, 總結提煉茅洲河水環境系統治理的成效, 提出了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相關建議。
本書以環保共性產業園理論與實踐探索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立足產業生態共生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重點是中山市環保共性產業園規劃建設實踐,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旨在為產業園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提供理論依據、技術支撐和案例借鑒。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參考價值,可供從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及園區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本書是有關災害及災害風險的基本理論和應對策略的理論性著作,主要內容包括災害研究的起源與發展、災害的性質、災害的效應及影響、災患的性質、災害風險的性質、災患的危險性、人類的脆弱性、災害的恢復力、災害風險管理、災害風險的調控以及災害損失的轉移、社區減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書共分為6章,介紹了環境污染控制概述,以及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工程、噪聲及其他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相關技術、工藝、工程設計及案例分析等內容。
本書主要分析全球碳中和行動總體態勢與發展前景、各國碳中和目標及戰略、國際碳經濟現狀等,重點關注美、歐、日、俄、印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碳中和(減排)目標與戰略、問題與挑戰,梳理我國碳中和路徑、低碳經濟及綠色金融等問題,探索相關對策思路。本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既有對全球、重點國家和地區及我國碳中和(減排)的分析,也有對具體領域進展的介紹,突出全球視角,強調國家和地區差異性,可增強國內外對全球碳中和總體進展和未來趨勢的認知,并為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決策提供參考。
本書共9 章,在概述了大氣污染及控制現狀、VOCs 及其治理技術的基礎上,對影響VOCs 催化氧化技術效果的催化劑的性能研究、實驗測試與表征進行了簡要介紹,隨后詳細介紹了作者對各類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研究,包括MnO2 基催化劑催化氧化甲苯性能、CeO2 基催化劑催化氧化VOCs性能、鈷基催化劑催化氧化甲苯性能、鉀錳礦催化劑催化氧化甲苯性能、Pt 基催化劑催化氧化氯苯性能;最后對全書做了總結并展望了催化劑的研究趨勢。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大氣污染物控制、催化劑研制的科研人
《國內外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推廣比較研究》一書是在環境部大氣司支持下,研究國內外環保產業現狀、技術推廣政策機制、推廣模式等內容,分析環保技術推廣的相關對策、推廣規律和國內外技術推廣的異同,借鑒國際經驗,總結提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推廣的對策和建議。本書可作為環境保護領域大中專院校師生及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教材或者參考書。
本書聚焦于新興經濟體的二氧化碳分析,旨在為新興經濟體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單建立統一、透明、科學的核算體系,搭建符合新興經濟體國情的碳排放數據庫,分析新興經濟體的碳排放現狀與特征,為挖掘新興經濟體未來減排潛力提供基礎數據保障。本報告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核算方法,收集了能源活動和排放因子數據核算國家層面上能源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編制了2010-2018年間8種能源類型和47行業的30個新興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清單。 考慮到新興經濟體中生物質作為民用部門的主要一次能
當前,我國面臨著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城市層級空氣污染治理的政策體系已相對完善,但開展空氣質量達標和碳排放達峰(以下簡稱“雙達”)協同規劃的城市仍然很少。本書建立了城市尺度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空氣質量目標導向下城市“雙達”的協同分析框架,同時選取鄭州市、石家莊市、湖州市作為典型案例,闡述了城市“雙達”的路徑和策略。為實現城市“雙達”目標,除末端控制措施外,必須進行能源、產業和運輸結構的深度調整,能源綠色轉型和落后產能淘汰具有較為顯著的協同效益,在決策中應
本書為學術專著。碳交易機制作為迄今為止最為普及的碳排放控制手段之一,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政策支柱。我國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航空運輸業是我國重點排放行業之一,也是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建設過程中優先納入的行業。除碳交易機制外,碳稅機制和補貼機制也是目前的主流碳定價機制。根據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研究與實施經驗,在碳交易市場下考慮碳補貼或碳稅等輔助政策可能有助于實現碳排放削減目標。為了探索合適的碳定價政策以促進我國航空碳排放削減,對碳交易機制的深入分析以及將碳交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