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集歷史、民俗、人文、思想于一體的散文集。四川風景優美,名勝甚多,自古就是旅游勝地,作者遍覽巴蜀,一路漂泊、探訪、思索,或尋訪名士遺蹤,或探險深山古洞,或登峰懷古追思,或走村流連鄉野,書寫了巴蜀氣勢磅礴、重巒疊嶂、水碧山青、充滿神奇與壯觀的沃土。都江堰、劍門關、峨眉山、三蘇祠、興文石海、碧峰峽……一一奔涌筆下,作者用虔誠、真摯的筆墨描繪了四川人杰地靈的畫卷,讓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人物、古寺,通過遺跡、傳說、典故、野史等,鮮活生動地浮現。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潭門的男人勇敢, 潭門的女人美麗, 在作者的筆下, 讀者能夠感受到濃郁的海島風情。這些短篇小說塑造了眾多平凡百姓的性格, 講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故事, 描繪了潭門人吃苦耐勞、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書中有描寫一邊支撐家庭一邊擔憂遠行出海丈夫的女人; 有風里去浪中來, 靠海生的潭門男人。作家尤其關注潭門的女性, 寫她們的喜怒哀樂, 寫她們的性情, 寫她們的命運。小小說篇幅短小, 雖不能寫她們的一生, 但通過一個個故事截取她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片段, 帶給讀者深刻而具體的感受。<
本書分為閣宏東安、故事東安兩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東安閣賦;風入松·東安閣;多麗·東安閣;臨江仙·東安閣;望海潮·東安湖;西江月·東安湖體育公園;賀新郎·龍泉驛建東安閣贊等。
本書收錄了李莊,李莊、宜賓,宜賓、戰爭,戰爭、到李莊去、在李莊、傅斯年、董作賓、李濟、林微因、梁思成、梁思永、陶孟和、童第周與李約瑟、游壽、成長的大師、同濟大學在李莊等。
本書分為“抒情”“記敘”“議論”“文化”“率性詩歌”,共計五輯。第一輯“抒情散文”,以美為求,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第二輯“記敘散文”,以真實生活為題材,記錄點點滴滴的生活故事及感想;第三輯“議論散文”,以事說理,以理說事;第四輯“文化散文”,是綜合性的散文體,但內容以文化題材為主,兼容學術、文學等不同方面;第五輯“率性詩歌”,是作者隨性的寫作與抒發。
楊度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極富色彩的人物,他才華卓著,抱負不凡,曾經隨國學名師研習帝王之學,亦曾東渡日本考察君主立憲政體;曾經參與公車上書,亦曾支持袁世凱稱帝。洪憲王朝崩潰后,他轉而幫助孫中山,晚年又投身中國共產黨。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階層的矛盾和困惑。楊度的悲劇,也是近代中國艱難崛起的縮影。“晚清三部曲”之《楊度》,以楊度和他復雜的思想脈絡為引線,串連起袁世凱、曹錕、汪精衛、孫中山、黃興、蔡鍔等諸多歷史人物,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二十世紀初中國有識之士的救國之舉。
本書在問題意識和方法意識的基礎上,對王爾德的敘事作品進行藝術和美學的分析,輔之以社會歷史內涵的探索,試圖發掘王爾德敘事藝術的主導特征。本書盡力將主體論研究建立在切實的傳記考察基礎上,盡力融入王爾德的生活體驗,融入當時的生活環境,對特有的形勢與狀況的必然性達到深切的理解和熟稔。
本書收集了武大海內外學子回憶珞珈、書瀉珞珈的詩歌,抒發了師生學子們對武大珞珈的熱愛和懷念之情。本書以姓氏筆畫為序,收集100多位作者的181編詩作,集中反映他們的師生情、櫻花愛,以及對校園的眷念與愛護,一些詩作意境較高,文筆精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本書研究并討論了有關文學地理學及其學科建設的相關問題,主要內容涉及文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文學地理學的術語與概念,文學區的劃分與文學史的編寫,文學地理學理論對文學產生論的修正問題,地方文獻與文學地理學研究,地方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問題等。本書是一部關于文學地理學的專著,全書分為十二章,介紹了文學地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產生的學術背景、歷史條件以及對文學理論的重要意義。書稿指出,文學地理學是由中國學者首創的,它既可以作為一門學科,也可以作為一種批評方法。然后分專章介紹了文學地理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