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由南京大學陳曉律教授主編,全書下設英國思想與文化史研究、英國政治與經(jīng)濟研究、英國法律史研究、英國環(huán)境史研究、英帝國史研究、經(jīng)典文獻譯介等部分,充分呈現(xiàn)了國內外學者的積累與思考,拓展了英國史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折射了學術演進的最新路徑。本書收錄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學者圍繞弗蘭西斯·培根的不列顛設想及其影響、施特勞斯筆下的埃德蒙·伯克、英國反種族主義運動、英國工業(yè)化時期的實物工資、共和時期英國海軍短期債券發(fā)行、亨利二世時代英格蘭總巡回法庭革新的制度基礎、英國都鐸王朝的世俗變革等
本書是不同于一般描寫二戰(zhàn)的軍事歷史書,作者寫的不是指揮官和他們的策略,而是普通士兵和他們的痛苦。從底層士兵的視角,運用大量戰(zhàn)士的日記、書信等材料,圍繞1943-1945年的三場戰(zhàn)役,研究他們所面對的戰(zhàn)時日常、他們對戰(zhàn)爭細節(jié)的切身感受,研究戰(zhàn)爭對他們的身體的影響,例如身體的骯臟與干凈、受傷、疾病、長時間步行的雙腳、尸體等等課題。《純粹的苦難》以一種人道的眼光審視,在戰(zhàn)爭的最后兩年在比利時、法國和意大利作戰(zhàn)的士兵的物質經(jīng)驗。在可怕的不衛(wèi)生和往往致命的前線條件下,他們的身體崩潰,頑固地宣布他們需要溫暖
戰(zhàn)爭是古代最有利可圖的經(jīng)濟活動,財富會從被征服者轉移到勝利者身上。侵略、圍困、屠殺、吞并和驅逐,都會對財產(chǎn)進行重新分配,對國王和普通人都有重大影響。公元前四世紀后期,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一生中攫取了無數(shù)財富,沒有人能與其匹敵。 亞歷山大構建帝國的過程雖然極其野蠻,但一直被譽為積極的經(jīng)濟活動。如今,即使是激烈抨擊亞歷山大的人,也會認可他掠奪了波斯的財富,作為向東方擴張的后盾。《亞歷山大大帝的財富》考察了這位馬其頓國王掠奪寶藏的種類和數(shù)量,包括金銀、土地和奴隸。 本書揭示了帝王財富的組成結構,以及對這
“日本古代試律試策論稿”包括上中下三篇。 “上篇”省試詩研究包括:一是日本古代的試詩制度與省試詩的體式規(guī)范研究。二是省試詩用典研究,主要考察省試詩詩題以及正文用典的典面構成方式、典源和典源文獻特征等。三是唐日省試詩 的比較研究,包括唐日省試詩中的祥瑞、尚奇文化風尚問題研究;初唐詠塵詩賦在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思想等方面對日本平安時代省試詩的影響等問題。 “中篇”為對策文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日本古代試策制度考述和對策文文獻學研究。二是對策文的文體學研究。三是唐初試策類書與日本對策文關系研究。四是對策文
美國與菲律賓兩國之間關系屬于典型的非對稱型同盟關系。1898年美西戰(zhàn)爭美國獲勝,美國自西班牙手中獲得菲律賓作為其亞洲唯一殖民地。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中,美國對菲律賓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結構、語言文化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改造。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給予菲律賓獨立,兩國建成友邦。在冷戰(zhàn)初期,美國便通過《共同防御條約》將兩國關系從友邦轉為安全同盟,美還通過締結《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及修訂美菲之間經(jīng)貿協(xié)定等方式,有效強化了同盟管理,鞏固了美菲同盟。美建立美菲同盟的外交決策,旨在實現(xiàn)親美政治、健康經(jīng)濟、美控制下的
給孩子的細節(jié)世界史(漫畫版)(全14冊)是專門為6-12歲少年兒童打造的有細節(jié),內容全面的漫畫世界歷史書。 書中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fā)展邏輯講歷史,用時間線串聯(lián)起各個國家,展現(xiàn)了完整的,多角度的世界通史。每個單元都配以精彩的標題,輕松的文字、生動的故事,和爆笑的隨文漫畫,更貼近孩子的喜好。書中還設置了許多巧妙的版塊,如:“歷史的細節(jié)”版塊,讓孩子用新視角、多角度看歷史,看歷史的細處。“歷史知識百科”“板塊注釋”等,出現(xiàn)在合適的位置,方便孩子補充知識。
本書從羅馬人眼中蠻族的視角出發(fā),重新審視羅馬的歷史。從亞平寧半島上的難民小村莊,到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再到5世紀西羅馬的崩潰,羅馬在崛起、強盛和衰落的過程中,始終面對來自蠻族的威脅,無論是周邊民族對征服的抵抗,還是內部奴隸對統(tǒng)治的反叛,都像是羅馬揮之不去的夢魘。從這個層面看,羅馬的歷史甚至可以看作一部與蠻族對抗的歷史。然而,蠻族真的都是不開化的野蠻人嗎?他們對羅馬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嗎?如果沒有他們,羅馬會變成什么樣子? 本書分為24章,每章都介紹了一名領導部族反抗羅馬的蠻族領袖,從洗劫羅馬域
理解感官對于理解中世紀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這一時期的思想架構和文化實踐的發(fā)展中,對諸感官的理論探討和實際運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漫長的中世紀千年里,人們對于感官的認知與如今并不相同:例如,言說就被認為是嘴巴的感官之一;視覺和聽覺并不總是最主要的感官;對于醫(yī)學界來說,味覺更具有決定性……感官也不僅僅是被動的感受器官,人們認為它們在感知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也是每個人的道德身份形成的重要因素。
從具體的都市或集市中的感官到醫(yī)學、科
世界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為什么重視人文課?歐美名牌大學為何重視人文教育?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有什么意義?谷歌、亞馬遜等知名企業(yè)為什么非常重視員工的“人文素養(yǎng)”?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關于人的學問。西方的人文教育,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就已興起。人文教育強調全面發(fā)展,視人格完善為終極目的,培養(yǎng)人的全面適應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高度責任感與健全的人格。所以,西方名牌大學一直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人文教育又是其中最出色的院校之一。作者中村聰一便用現(xiàn)代角度記錄和解
古代歷史學家馬丁·齊默爾曼,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古代歷史學家之一,他用 4 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展示了一個迷人的古代文化和人類歷史全景。這是一個隱秘而宏大得令你拍案叫絕的世界,這本書將為你展現(xiàn)的不止是有趣的歷史和文化,更有奇思妙想的神話世界。它闡述了那些被我們忽視的歷史,以及這些歷史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