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民族志是在整合了數據挖掘、話語分析、心理學、統計學和民族志等方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互聯網時代如何處理、分析海量數據來做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 本書強調了大數據時代,原始數據蘊含的意義是開展所有研究與分析的基石。面對海量數據,必須通過合理的數據整理來賦予數據意義,而挖掘意義,正是民族志方法所具有的優勢。本書首先介紹了民族志方法的基本要點,然后介紹了統計分析的基本要點,之后根據互聯網大數據的特點,指出應當如何將民族志與統計分析結合,來有
本書將把量化民族志中的關鍵概念、工具和方法梳理成三個部分。
部分包括2、3、4章,梳理了質性和量化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知識基礎,以便在量化民族志這種新方法中著手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
第二部分包括5、6、7章,介紹了將質性和量化研究相結合的關鍵理論和研究實踐。第5章介紹了如何組織和整理質性資料、數據,使其能被用于定量分析。第6和第7章探討建構定量模型的基本量化研究過程,并展示了如何將定量方法應用于通過第5章描述的方法所組織的數據。
后一部分探討
本書內容講述: 民族志研究大量依賴的是匿名的信息源。研究結果往往只是由研究者報告, 而讀者無法看到原始數據。作者作為一名法學家、庭審辯護專家和法務倫理學者, 對民族志研究中的證據問題提出了系統性質疑。作者研讀了大量民族志作品, 評估了民族志作品中證據的使用 (包括證據的來源、收集過程、呈現方式、可靠性等方面) , 并將其與法務實踐中形成的認定證據可靠性的標準進行比對, 發現大部分的民族志作者都缺乏事實核查。作者針對社會科學質性研究中證明的本質, 利用辯護律師的工具和機巧, 基于當代研究
這是一部猶太民族——一個永遠不死的奇異民族的歷史。雖然是一本史學作品,卻有出色的文學價值,作者用極淺顯和極流利的文筆描摹猶太人的奮斗情形,繪聲繪色,如火如荼,使讀者感覺無窮的興趣。被后世學者稱為“一部了不起的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