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的批評對象是雜蕪的。他沒有走學術項目制的、專門化的路子,他一心要的,是從批評對象中挖出可資轉換生成的“寶貝”,是想鎖住“他年如何舉似人”的意外想象。朝軍在批評對象里挖到了不少寶貝,更為重要的,是朝軍的另一重努力,他將意外想象加諸自身的批評語言,這樣,我們就能看到一個特別的、極富活力的文學意義的生成機制:謎底不在作家那里,謎底也不在市場那里,謎底甚至不在理想的讀者或批評家那里,謎底或者意義,永遠在不斷生成之中。
本書包括“中國網絡文學名家論叢·書評特輯”“網絡文學與影視學”“西湖論劍”“高峰論壇”“文說往事”“原創速遞”六個板塊,涉及華語網絡文學創作趨勢與場域內力量的研究、時下熱點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作品和現象、粉絲文化和網絡文學現象的新銳評論、華語網絡文學界近期頗具影響力的活動等內容。
本書屬于文學理論讀物。作者以國別為主, 兼以流派, 并作者小傳, 詳實地記錄了科幻小說歷史上的經典之作。全書包括六章: 第一章名為“緣起”, 寫科幻在歐美誕生的過程。第二章名為“紅了枇杷, 綠了芭蕉”, 寫美國的科幻小說史。第三章名為“風風雨雨, 暖暖寒寒, 處處尋尋覓覓”, 寫中國走走停停、與時代息息相關的科幻小說史。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寫俄羅斯 (蘇聯) 和日本的科幻小說史, 這兩個國家的科幻對于中國有著別樣的意義。第六章名為“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介紹其他國家科幻小說史, 包括英法
名著是一種標尺,標出了文學的高度。名著是一種傳承,維系著文學的命脈。閱讀和欣賞名著,就是尋找一種進入文學世界的路徑,尋找一種標示文學作品的尺度。進入文學的世界,挖掘大師們的寫作密碼,讓閱讀有跡可循,讓創作源遠流長。本書用作家的視角,通過情節、人物、主題、視角、風格、象征、背景等維度,帶我們走進二十余部世界文學經典,包括《湯姆?索亞歷險記》《一位女士的畫像》《簡?愛》《紅字》《兒子與情人》《哈姆萊特》《呼嘯山莊》《老人與海》《白鯨》《紀念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等,讓我們像作家一樣閱
本書讓那些擔心自己閱讀太慢或理解力低于平均水平的讀者相信, 如果你能看懂一份日報, 你沒有理由不能閱讀和欣賞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或《簡·愛》。作者蘇珊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分配時間定期閱讀, 如何掌握難懂的論點, 如何對所讀的內容做出個人和文學判斷, 如何欣賞同一體裁文本之間的共鳴聯系。作者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為廣大讀者寫作了《如何閱讀西方經典》, 這是的一部指導人們如何進行經典閱讀的指南。
詩歌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其他藝術密不可分。從跨藝術批評的視角進行詩歌研究,就是回到“博物館”的本意——“繆斯之所”,回到詩歌的原生狀態——詩樂舞合體,詩畫交融,就像現代藝術博物館通過聲色光影達到多模態、多媒介的傳播效果。讀者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學者在進行詩歌研究的時候,可以像在博物館參觀一樣,調動視聽多種感覺,充分發揮想象力,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和研究成果。當代歐美跨藝術詩學發展已有半個多世紀,《語詞博物館》一書對此進行系統研究,包括梳理學術史,探討學術熱點,總結借鑒歐美文藝理論,觀照中國詩學,進行
本書的主體內容由7 章構成,聚焦于新時代外國兒童文學新發展命題的研究。本書按 照兩種范疇來描述兒童文學的學科研究:一是兒童文學的本體研究,即借助文學藝術理論 及相關人文社科理論開展的研究;二是兒童文學的跨學科研究,即借助自然科學的認知話 語和研究范式開展的研究。前兩章揭示有自覺意識的現代兒童文學的緣起,并介紹當代兒 童文學的學科研究發展進程;后兩章考察外國兒童文學批評領域的**發展和主流批評方 法,尤其是21 世紀以來圍繞兒童文學展開的學理性闡釋。本書嘗試跟隨兒童文學創作多 樣發展的進程,
中國具有現代意義的西詩漢譯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本書從詩學的角度對西方詩歌的漢譯展開了批評性研究,重新審視和梳理這段歷史,尤其是五四時期的西詩漢譯,探討了西詩漢譯與中國新詩之間的關系,展示詩歌翻譯范式的更迭與方法的進步,分析詩歌翻譯中存在的詩學問題及其對中國詩歌文化的影響,提出改進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并將理論上的探索驗證于實踐,旨在提出更符合詩學理念的詩歌翻譯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西詩漢譯的翻譯詩學。
《小說藥丸》對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視同仁,因此從腳痛到心痛,各種藥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此外還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種日常煩惱,包括搬家、尋覓另一半到中年危機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戰也能找到藥,比如生離死別、成為單親父母等問題。從打嗝到宿醉,從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無論大病小病,找我們開藥就對了。 我們相信小說是書目治療中純粹且有效的藥,這個信念是建立在我們累積的臨床經驗之上,并有數不清的傳聞佐證。有些小說的魔力在于故事情節,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撫或撩撥的方式治療了心理癥狀,有些則是有角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