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根據作者開設的設計空氣動力學課程大綱編寫,分為空氣動力學設計基礎和空氣動力學設計案例兩大部分,重點介紹了空氣動力學設計的三大基礎知識——參數化建模方法、流動機理分析和現代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以及現代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的設計案例。
本書介紹一系列新航行技術,如廣域信息管理技術能夠讓空地實時共享航班信息、航行情報、氣象動態等信息,提高飛行的安全和效率;星基導航能夠讓飛機擺脫大量地基導航設備的束縛,選擇最為經濟、快捷的自由航路飛行,同時還可以沿著預先規劃好的無沖突四維航跡安全飛行;在自動相關監視技術基礎上開發的短期沖突告警、危險區域接近警告、最低安全高度警告等將形成航空安全網,時刻為航空安全提供保障;在新航行技術支持下將形成的"門到門"、協同、高效的網絡化航空運行管理體制。
小時候,我們總會對天上的太陽產生好奇。當夜幕降臨時,天空中還會升起一輪明月,出現一顆顆閃爍的星星——這是我們關于太空最早的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知道了腳下的星球叫地球,太陽系里有八大行星,銀河系里除了太陽系還有其他星系,而整個宇宙又有無數個星系。知曉的越多越會對這片神秘領域感到好奇——月亮離我們有多遠?最亮的那顆星叫什么?宇宙有多大?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包含宇宙、天體、航天、科技等與太空有關的科普知識,揭秘了人類如何從登月到建造空間站,再到探索更遙遠的星球,一步步解開太空的奧秘的過程。
本書深入探討了構建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的全過程。作為劉少山博士的得意之作,本書不僅被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計算機學會(IEEE Computer Society)推薦為無人駕駛國際標準教材,還涵蓋了從基礎硬件設備到通信、定位、感知、規劃、控制、建圖和邊緣計算等一系列核心知識點。書中還以一個標準的自動駕駛樣車為例,生動地展示了每個部分在整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本書為廣大的學生、研究者、工程師、教育工作者、行業從業者、技術愛好者,以及對未來技術發展感興趣的公眾提供了寶貴的知識和啟示,對我國自動
本書主要講述飛行器靜電起電放電理論和規律,包括摩擦起電、發動機噴流起電、吸附起電和等離子起電,通過對不同帶電方式的介紹,詳細分析了飛行器帶靜電過程。在此基礎上,介紹飛行器的放電方式及電暈放電和火花放電等。本書適合于從事飛行器靜電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爭相角逐的空天領域前沿焦點技術。然而,作為核心動力裝置,超燃沖壓發動機研制仍面臨液態燃料霧化機理不清晰、噴霧特性未掌握等關鍵難題。本書系統總結了作者課題組長期開展超聲速氣流條件下液體橫向射流霧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表面波演化與破碎霧化機理、噴射近場的噴霧流場特征、噴霧的分布特性與空間形態、霧化特性與燃燒室結構影響、混合特性及混合增強方法等內容,充分展示了超聲速氣流中液體橫向射流霧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探索了面向發動機的實際應用。
《太空中的原子能II》是《太空中的原子能》(DOE于1987年出版)的續集。從對20世紀70年代末開發的計劃和系統的簡要概述開始,《太空原子能II》追溯了美國太空核動力系統的開發和使用,包括為開發而設計的任務和計劃。這段歷史主要是用非技術語言寫成的,以供普通讀者和經驗豐富的空間核專業人員參考。本書中譯本可供我國相關領域的決策者、管理者、科學家、工程師、其他學者等從業人員學習參考,其中的經驗和教訓有助于推動我國技術發展。
本書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介紹太空體系基本構成、功能和挑戰,以及不同軌道航天器的特點等;第二部分,主要講述針對航天器和航天任務的威脅;第三部分,介紹了攻擊者利用威脅使用網絡攻擊手段破壞太空體系的場景和途徑。
本書結合我國快速響應空間技術的發展需求,從星下點軌跡和空間軌跡兩方面出發,對快速響應衛星軌道設計與控制等相關技術開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面向快速響應任務的衛星軌道設計、單脈沖星下點軌跡和空間軌跡可達范圍、針對地面和空間目標應急訪問的單脈沖和多脈沖軌道機動、脈沖訪問多目標機動優化、連續推力軌跡優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