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引領東亞區域分工體系調整研究”(項目號:18BJL111)的結項成果。本書在全面梳理東亞區域分工歷史演進的基礎上,對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東亞新一輪區域分工體系調整的內涵、特點與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中國與東亞各國之間的產業聯動升級和經濟協同發展,并對“一帶一路”與東亞區域分工的對接互動進行了討論。本書通過對中國在東亞區域分工演進中的角色變化分析,提出新一輪區域分工重構進程中中國將實現從“全球組裝工廠”向“全球制造中心+世界消費中心”的角色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房屋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1998年至今,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十分明顯,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支柱產業。過熱的房地產投資導致一些房地產企業資不抵債,一些地級市的樓盤建設一半就因為資金問題被擱置,雖然房地產的投機需求有所收斂,但是購房的剛性需求難以抑制。由于房地產作為當代宏觀經濟發展主要推動力量地位的削弱,房地產價格高企、居民購置房地產受限,這些不合理的經濟現象引發了社會和學界的高度關注。研究地方財政投資支出對房地產的影響,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也具有現實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鞏固住、拓展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特別是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成果,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書基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這一背景,以西部地區及典型民族地區寧夏為例,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全書共分為緒論篇、成就篇、實踐篇、挑戰篇、思考篇五大部分。其中,緒論篇對本書的研究背景、意義、理論基礎以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概述
在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轉型。這種轉型由一個宏偉愿景來指導: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本書的各章,從不同的角度將這一宏偉愿景分解為不同的經濟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讀: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和發揚企業家精神;建設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創新經濟;通過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強調共同富裕,實現更加公平的發展;通過鞏固中國全球價值鏈和全球供應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共分為五篇,第一篇是經典篇,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的經濟思想進行了總結和提煉;第二篇是中國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創新的角度,闡述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新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以及中國學者關于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第三篇是蘇聯俄羅斯篇,主要闡述十月革命前后俄國、蘇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經濟思想,以及當代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第四篇是歐美篇,主要闡述歐美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
本書圍繞黨和國家關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就建設農業強國的科學概念內涵、基本特征、實施路徑及各地建設農業強省、農業強市、農業強縣的實踐經驗展開討論同時,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視角,結合各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從過程性和內容性兩個方面來把握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并就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以深化改革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矛盾、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手段,同樣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實現中國式農業農
宋代是農村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商品種類愈加多樣,市場主體愈加多元化。行商坐賈、駔儈牙人、參與經商的地方官吏,以及富民田主和貧農佃戶等經濟主體,在市場內的產品供需、季節波動以及市場外部各種制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運用手中的財富、資本以及其他生產要素各顯身手,在促進彼此間流動和相互影響的同時,也推動了農村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在此基礎上,農村市場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鄉村社會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國家鄉村社會控制體系的調適,并推動了鄉村社會原有價值觀念的轉變。商品經濟視域下農村市
本書以對話的形式總結了六次產業理論的新進展,提出生態農業六次產業化的新概念,討論了科技特派員如何通過數字化、生態化、創意化途徑打造生態農業六次產業化,形成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健康農業、未來農業。六次產業理論的新進展體現在四新,即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理論、數字經濟的新要素、滿足用戶消費體驗價值的新主流、打造商業生態鏈群的新模式。中國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六次產業理論創立的一個重要實踐基礎,而生態農業六次產業化是指導科技特派員創新企業的理論基礎。本書提出,科技特派員需要擁抱數字經濟新時代商機,借助由大數據
“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是一個極具科學性和現實性的學科范疇。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經濟本體論”“經濟認識論”“經濟方法論”“經濟價值論”的總體性遵循。作為具有哲學新高度的經濟學思想創新體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思想是解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奇跡,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厚底蘊,勾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經濟哲學思想創新,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話語體系的重要思想資源。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順應社會現實作出的戰略安排。本書立足于新時代新境遇,廣泛借鑒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研究方法,多維度、多視角、全景式地分析和闡釋共同富裕議題,以期科學把握和正確領會新時代共同富裕的意蘊,并基于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進程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實施路徑,以不斷豐富和深化共同富裕相關研究。本書指出,新時代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全民富裕、共建富裕和漸進富裕的統一,呈現出復雜性、正義性和系統性等特征,同時遵循以人民為中心、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新時代共同富裕是解決社會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