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生育的相關理論,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從生育價值的視角探討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偏離的根源。不僅研究了數量偏離,還分析了性別偏離、生育時間和生育時間間隔偏離。相比以往研究,本研究在研究視角、對象、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厘清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偏離背后的價值根源及其變動趨勢,有利于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努力推動解決群眾在生育養育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人口條件對中國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基礎性和戰略性影響。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運用聯合國人口回測和預測等數據,對2020-2050年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條件進行分析和國際比較。第二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厘清人口條件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影響。第三篇聚焦人口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人口現代化、人口紅利等影響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人口條件,深入探討闡釋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條件、影響及對策建議。第四篇提出中國面向現代化的若干人口對策和人口發展戰略。
在當代中國家庭轉變背景下,本書從新人力資本的概念內涵和理論框架出發,系統考察了家庭轉變進程對年輕一代健康資本、教育資本、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發展的具體影響,探討了當前中國未成年人的人力資本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書認為,未來中國人力資本的發展狀況與當代家庭轉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中國人口即將轉入長時期負增長的發展階段,重視新生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和積累效率,需要從生命早期開始,關注先天及后天成長各階段的發展,為人力資本的充分發展奠定基礎。
本書是“70后”作者在觀察“40后”父輩逐漸老去的過程中引發的關于“養老模式選擇”的調研和思考。調研對象主要是武漢市選擇不同模式(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老年人,以及各類養老院、養老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負責人和養老從業人員。全書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國內外不同模式養老的現狀;第二部分,提升關于老年的認知,破除一些關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第三部分,關注積極老齡化和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等。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出生性別比已逐漸偏離正常值,隨后一直保持著穩定攀升的態勢。基于對我國出生性別比失衡現狀的分析,本書詳細梳理總結了相關文獻,主要關注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影響、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直接原因、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經濟根源、經濟激勵與家庭生育決策這四個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地,本書從政府經濟激勵和市場經濟激勵兩個角度出發,考察經濟激勵對家庭生育決策的影響。在政府經濟激勵層面,主要關注國家人口計生委的“關愛女孩行動”試點項目,分析來自于政府的獎勵和扶持政策是否可以降低出生性別比、
在數字化時代,鄉村群眾的價值訴求、生產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變革,農戶鄉—城遷移行為既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使然,更是我國經濟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空間、最大潛力、最大優勢所在。 本書將農戶整體納入經濟學分析框架,揭示了數字化時代農戶家庭成員“鏈式轉移”各階段的發展,采用效用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實證分析農戶鄉—城遷移決策的影響因素,探討針對不同階段遷移行為的城市接納方式,提出改善和優化城市自然環境、提高融入城市農民工家庭對城市環境綜合評價水平等促進農戶家庭鄉—城遷移的對策建議
在二孩政策、三孩政策陸續出臺后,到底要不要再生育一個孩子,是給每個育齡家庭帶來的一個新的選擇。比起主觀態度上的生育意愿,關于再生育一個孩子的現實決定即再生育抉擇更貼近生育行為,因而更值得關注。本書基于社會性別視角,主要采用家庭決策與家庭權力理論,分析城市已育一孩家庭如何作出再生育抉擇、夫妻在該抉擇作出過程中如何互動,特別關注了女性的作用地位。
本書從我國老齡化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老齡化的特點,包括:總人口及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進展迅速等特點,并認為健康老齡化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合適模式和途徑。隨后闡述了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內涵和行動框架,分析了其主要思想并總結了健康老齡化對我國的啟示。本書針對健康老齡化和衰弱開展了系列研究,為人們了解健康老齡化和衰弱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角度。本書針對我國老齡化的現狀,闡述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內涵和行動框架以及對我國的啟示。針對健逮者齡化研究中的熱點主題——衰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了我國衰
本書為2020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重大項目“國際人權話語中的中國聲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全書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張彭春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和起草委員會上的發言,第二部分是張彭春在聯大第三委員會及聯大全會上的發言。他的發言中強調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與互惠,體現了重要的“合作共贏”的中國價值觀。本書進一步闡釋了當下全球人權治理從中國對國際人權事業的歷史貢獻中可借鑒的經驗,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對建設一個更加合理公正的國際人權治理新秩序起到積極作
本書圍繞中國人口規模巨大這一現代化的首要特征展開:從史無前例性、持續漸進性、制度優越性和風險挑戰性四個維度闡釋其深層含義;通過生育轉變、健康轉變和遷移轉變呈現人口現代化歷程;從數量、結構、質量三方面展示巨量級的中國人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的戰略基礎;從年齡結構、民族結構、城鄉結構、戶籍流動、性別結構闡釋“人口規模巨大”的五大結構性風險挑戰;總結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道路的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