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以土壤學與植物營養學為背景,在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相關研究與云南煙區施肥實踐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云南優質烤煙平衡施肥技術的集成應用。全書共十章,第一和二章主要介紹云南煙區的生態條件和烤煙質量特征;第三和四章論述云南植煙土壤的理化性狀與烤煙平衡施肥的生理基礎;第五至八章分別論述云南烤煙氮、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有機肥施用技術;第九和十章論述云南烤煙水肥綜合管理和專用肥生產及農化服務。
本書是中草藥種子DNA條形碼分子鑒定研究與實踐的學術專著,全面展示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分為總論和各論兩篇。總論主要介紹中草藥種子DNA條形碼分子鑒定體系及標準操作流程和研究實例;各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藥材為主要對象,提供了210種中草藥種子的形態、采集與儲藏、DNA提取與序列擴增、ITS2或psbA-trnH峰圖與序列。本書既注重學術性亦體現實用性,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實用參考價值。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甘蔗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重要性;分別闡述了甘蔗對世界和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關注了甘蔗領域一些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回顧了甘蔗制糖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本書內容兼顧科普性和專業性,旨在為廣大非專業讀者介紹甘蔗的基本知識,無需相關的專業背景,就可以輕松了解甜蜜事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甘蔗和糖。書中每篇文章聚焦一個主題,便于讀者選擇性閱讀,同時為讀者提供了全面了解甘蔗和糖的機會。
本書在廣泛收集和整理國內外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及其同事多年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水稻種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水稻種子的結構與組分,種子的發育與成熟,貯藏物的合成,種子萌發,貯藏物的動員,種子休眠及其控制,種子休眠與萌發的環境控制,種子儲藏、劣變及其修復,以及雜交水稻種子。
本著作圍繞秸稈還田量和還田方式對農田系統生產力和環境效益的影響,進一步探析秸稈還田和耕作方式等栽培管理促進麥-玉周年種植系統碳氮高效的機理與調控管理措施。以期為區域農田生產力提升和農田系統"碳中和"和可持續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維持作物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并降低農田碳排放是當今糧食生產面臨的主要挑戰。秸稈還田和施氮是改善土壤耕地質量、實現作物豐產、降低農田碳足跡的關鍵措施。然而,在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輪作等高度集約化種植體系中,持續大量的秸稈還田和氮投入可能導致耕地和播種質量差、養分利用率低、
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陜北榆林地區土光熱資源豐富,土壤為沙土,是馬鈴薯優勢種植區,干旱缺水、農田水肥利用效率低等影響馬鈴薯生產的突出問題,農田水肥高效灌溉調控是提高該地區馬鈴薯生產力的關鍵。本書以陜北榆林地區為例,通過作者近8年在該地區長期定位研究成果的總結和凝練,系統探索了該地區馬鈴薯高效滴灌水肥調控理論與技術模式。本書共分為8章,包括滴灌施肥條件下馬鈴薯水肥耦合效應與評價、肥料運籌對滴灌施肥馬鈴薯生長和養分吸收的影響、滴灌頻率和施肥量對馬鈴薯生長和養分吸收
為全面、系統地保護優異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廣西積極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并于2015年作為首批啟動的4個省(區、市)之一參與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圓滿完成了75個縣(市)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普查征集,全面完成了22個調查縣(市、區)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全書共分為十章,共計收錄了水稻、玉米、甘蔗等廣西主要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446份,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主要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并詳細描述了它們的采集地、分布范圍、主要特征特性、農民認知、優良特性、適
本書根據甘蔗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鑒定技術規程,以彩色圖片的形式展現了甘蔗植株的形態特征。本書共收錄甘蔗栽培原種60份、地方品種62份和果蔗21份,詳細記述了每種的田間長勢、株型、節間形狀和芽形等特征特性,并配有彩色照片,為甘蔗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創新利用提供科學參考。
本書內容包含:棉花基因組調研與組裝、棉花二倍體基因組研究、異源四倍體棉花基因組研究、棉花種質資源與變異組學研究、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和棉花的表觀遺傳學研究。第一章介紹了基因組調研、測序技術、序列組裝和基因注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介紹了棉花二倍體和異源四倍體基因組研究的具體案例與科學發現;第四章主要概述了中國棉花種質資源的創新與利用現狀,介紹了亞洲棉、陸地棉和海島棉的變異組學研究進展,總結了重要農藝性狀形成的關鍵位點和基因;第五章介紹了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發展歷程、主要技術、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