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初步了解到英語專業語言產出能力的發展現狀以及學生口語和書面語的復雜性、流利性和準確性的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實驗,我們以語言輸出為切入口對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進行系統的基于語言輸出的課程優化設計和教學改革。研究結果表明,以基于語言輸出的英語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產出能力,符合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符合當今時代人們對外語專業人才語言應用能力的需求。
劉春燕,博士、教授、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英語語言文學和課程與教學論(英語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心理語言學、任務型教學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省級科研課題六項。出版學術專著兩部,在《外國語》《課程·教材·教法》《外語界》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獲省級科研成果獎五項。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課程設計的定義與本研究的必要性
1.3 基本思路
1.4 本書結構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第2章 輸出假設及輸出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
2.1 Swain的輸出假設及其實證研究
2.2 語言輸出的后續研究
2.3 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的理論模型
第3章 二語產出的心理語言學機制
3.1 母語產出模型及其對二語的影響
3.2 第二語言產出的心理語言學模型
3.3 二語產出與控制
3.4 二語產出中的影響因素與個體差異
3.5 小結
第4章 二語口語和寫作的發展研究綜述
4.1 二語發展指標:語言的復雜性、準確性和流利性
4.2 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研究文獻綜述
4.3 書面語復雜性、準確性、流利性發展文獻綜述
4.4 目前二語口語和寫作發展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 語言輸幽祝角下的外語課程
第5章 課程計劃、教學、評價與語言輸出的關系
5.1 課程計劃、教學、評價與語言輸出的關系
5.2 以語言輸出為導向的課程計劃
5.3 以語言輸出為導向的課堂教學
5.4 以語言輸出為導向的課程評價
第6章 我國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
6.1 外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6.2 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6.3 應用型人才的學習目標——跨文化交際能力
6.4 應用型人才的能力結構
6.5 小結
第7章 語言輸出在英語教學中效果最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
7.1 教學設計——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7.2 基于語言輸出的綜合英語課的教學設計探索
7.3 小結
第8章 促進學習的多元評價模式探索
8.1 促進學習的多元評價模式
8.2 任務及任務型測試模型
8.3 基于語言產出的任務型測試指標:語言的復雜性、準確性和流利性
8.4 高校外語課程中的口頭任務測試
8.5 高校外語課程中的寫作任務測試
8.6 基于產出的任務型語言評價面臨的挑戰
第三部分 普通高校學生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發展規律與特點研究
第9章 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發展研究
9.1 研究設計
9.2 二語口語流利性研究結果與討論
9.3 口語準確性結果與討論
9.4 口語復雜性發展結果與討論
9.5 小結和啟示
第10章 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10.1 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及假設路徑模型
10.2 研究設計及工具
10.3 研究結果與驗證模型
10.4 小結及啟示
第11章 書面語復雜性發展跟蹤研究
11.1 研究方法
11.2 研究結果
11.3 討論
11.4 小結
第12章 書面語發展的個案研究
12. 引言
12.2 研究方法
12.3 結果與討論
12.4 小結與啟示
第四部分 基于語言輸出的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
第13章 準實驗一:基于語言輸出的綜合英語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13.1 我國基于語言輸出的教學改革研究綜述
13.2 研究設計
13.3 效果評估
13.4 小結
第14章 準實驗二:語言輸出任務的多樣性、反饋與課外學習指導
14.1 研究設計
14.2 教學實驗設計
14.3 結果與討論
14.4 小結
第15章基于語言輸出的課程改革中的人文教育特征
15.1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的培養
15.2 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15.3 提問策略與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15.4 語言輸出——幫助學生發現自我
15.5 課程改革中的教師發展
第16章 結論及未來研究展望
16.1 本書主要發現
16.2 本書特色及局限
16.3 未來研究展望
16.4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口語測試試卷舉例
附錄2 口語考試具體安排及評分標準
附錄3 某被試口語考試前測、中測和后測的轉寫數據
附錄4 英語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
附錄5 課堂環境認知問卷
附錄6 寫作測試評分標準
附錄7 教師的部分周記
附錄8 交際意愿問卷
后記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