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2章,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與計算思維概述,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7,Word2010應用案例,Excel2010應用案例,PowerPoint2010應用案例,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基礎,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安全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軟件技術基礎。
為了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有更豐富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和更強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的實際需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需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更加注重實際操作技能、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將計算機技術與本專業緊密結合,使計算機技術更為有效地應用于各專業領域。
《大學計算機基礎》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教學要求以及最新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2013年全新改版)的要求組織編寫而成,緊跟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以案例和任務為驅動,強化應用,注重實踐,引導創新,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共12章,內容包括:計算機與計算思維概述,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Word 2010應用案例,Excel 2010應用案例,PowerPoint 2010應用案例,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基礎,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安全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軟件技術基礎。
《大學計算機基礎》內容先進,注重應用,案例豐富,步驟清晰,圖文并茂,滿足最新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2013年全新改版)的要求,可作為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技術的公共課程教材。
本書由匡松、陳建國、袁繼敏擔任主編,劉洋洋、張暉、劉家彬、王勇擔任副主編。匡松、陳建國、袁繼敏、劉洋洋、張暉、劉家彬、董加強、李自力、康立、李朔楓、張英、郭黎明、余宗健、周峰、郭元輝、秦洪英、肖露欣、陳渝、韓春燕、張本文、蔣超、鄢莉、何春燕、張會、謝先博、謝幫偉、賈晅等參加教材建設討論與具體編寫工作。
盡管編寫組做出了努力,力圖使教材有新的提高,希望更加適合于學習和使用,但書中仍難免存在問題,懇請同行和同學們提出批評意見。
為了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有更豐富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和更強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的實際需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需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更加注重實際操作技能、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將計算機技術與本專業緊密結合,使計算機技術更為有效地應用于各專業領域。
《大學計算機基礎》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教學要求以及最新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2013年全新改版)的要求組織編寫而成,緊跟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以案例和任務為驅動,強化應用,注重實踐,引導創新,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共12章,內容包括:計算機與計算思維概述,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Word 2010應用案例,Excel 2010應用案例,PowerPoint 2010應用案例,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基礎,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安全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軟件技術基礎。
《大學計算機基礎》內容先進,注重應用,案例豐富,步驟清晰,圖文并茂,滿足最新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2013年全新改版)的要求,可作為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技術的公共課程教材。
本書由匡松、陳建國、袁繼敏擔任主編,劉洋洋、張暉、劉家彬、王勇擔任副主編。匡松、陳建國、袁繼敏、劉洋洋、張暉、劉家彬、董加強、李自力、康立、李朔楓、張英、郭黎明、余宗健、周峰、郭元輝、秦洪英、肖露欣、陳渝、韓春燕、張本文、蔣超、鄢莉、何春燕、張會、謝先博、謝幫偉、賈晅等參加教材建設討論與具體編寫工作。
盡管編寫組做出了努力,力圖使教材有新的提高,希望更加適合于學習和使用,但書中仍難免存在問題,懇請同行和同學們提出批評意見。
目 錄
第1章 計算機與計算思維概述 (1)
1.1 計算機的發展及應用 (1)
1.1.1 計算機的產生 (1)
1.1.2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2)
1.1.3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3)
1.1.4 計算機的特點及類型 (5)
1.1.5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6)
1.2 計算思維概述 (8)
1.2.1 科學與科學思維 (8)
1.2.2 計算思維的內涵與概念 (8)
1.2.3 計算思維的特征 (8)
1.3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9)
1.3.1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9)
1.3.2 計算機硬件系統 (9)
1.3.3 計算機軟件系統 (10)
1.3.4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3)
1.3.5 操作系統概述 (13)
1.4 微型計算機基本配置 (15)
1.4.1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配置 (15)
1.4.2 微型計算機的軟件配置 (26)
1.5 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 (30)
1.5.1 計算機中的數制 (30)
1.5.2 各計數制的相互轉換 (30)
1.5.3 數據的存儲單位 (32)
1.5.4 信息數字化 (33)
1.6 互聯網的發展概述 (35)
1.6.1 互聯網發展趨勢的主要特征 (36)
1.6.2 網格計算與普適計算 (36)
1.6.3 云計算 (37)
1.6.4 物聯網 (38)
1.6.5 移動互聯網 (38)
1.6.6 大數據 (38)
思考題一 (39)
第2章 中文操作系統Windows 7 (40)
2.1 Windows 7新特性概述 (40)
2.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41)
2.2.1 個性化桌面 (41)
2.2.2 窗口及其操作 (42)
2.2.3 對話框的基本操作 (45)
2.2.4 菜單基本操作 (46)
2.2.5 “外觀和個性化”設置 (47)
2.2.6 “開始”菜單的基本操作 (51)
2.2.7 “任務欄”的基本操作 (54)
2.3 文件系統與文件管理 (60)
2.3.1 文件系統簡介 (60)
2.3.2 “資源管理器”與系統文件夾 (61)
2.3.3 文件與文件夾的基本操作 (63)
2.3.4 文件的搜索 (65)
2.4 程序與任務管理 (65)
2.4.1 運行程序 (65)
2.4.2 任務管理 (66)
2.4.3 程序的安裝與卸載 (67)
2.5 系統管理基本操作 (68)
2.5.1 用戶管理 (68)
2.5.2 設備管理 (68)
2.5.3 磁盤管理 (69)
2.5.4 系統注冊表 (71)
2.6 附件的實用工具 (72)
2.6.1 記事本 (72)
2.6.2 寫字板 (72)
2.6.3 計算器 (73)
2.6.4 畫圖 (73)
2.7 Windows 7的幫助和支持 (74)
思考題二 (74)
第3章 Word 2010應用案例 (75)
3.1 Word 2010的基本操作 (75)
3.1.1 Word 2010的界面 (75)
3.1.2 新建和打開文檔 (75)
3.1.3 保護文檔 (78)
3.2 文檔編輯 (79)
3.2.1 選擇與刪除文檔 (79)
3.2.2 復制與粘貼文檔 (80)
3.2.3 查找與替換 (80)
3.3 字符與段落格式設置 (82)
3.4 圖文混排 (84)
3.4.1 插入表格 (84)
3.4.2 插入圖形與首字下沉 (87)
3.4.3 繪制圖形和插入藝術字 (88)
3.4.4 插入SmartArt圖形 (89)
3.4.5 插入封面 (91)
3.5 版面設計 (92)
3.5.1 頁面布局 (92)
3.5.2 插入頁眉和頁腳 (94)
3.5.3 插入分節、設置不同節的頁眉頁腳 (95)
3.6 高級應用技巧 (96)
3.6.1 郵件合并 (96)
3.6.2 使用樣式 (98)
3.6.3 自動生成目錄 (99)
3.6.4 插入題注、腳注和尾注 (100)
3.6.5 拼寫檢查和自動更正 (102)
3.6.6 插入批注和修訂 (103)
3.7 打印文檔 (104)
思考題三 (105)
第4章 Excel 2010應用案例 (106)
4.1 Excel 2010概述 (106)
4.2 工作簿的建立及基本操作 (106)
4.2.1 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 (106)
4.2.2 單元格設置和數據輸入 (113)
4.3 公式輸入和單元格地址引用 (119)
4.3.1 公式輸入 (119)
4.3.2 單元格地址引用 (121)
4.4 函數的應用 (123)
4.4.1 統計函數和數學函數的應用 (123)
4.4.2 文本函數和邏輯函數的應用 (128)
4.4.3 查找函數和引用函數的應用 (131)
4.4.4 動態引用函數的應用 (134)
4.4.5 日期時間函數和財務函數的應用 (138)
4.4.6 財務函數的應用 (139)
4.5 數組公式的應用 (142)
4.5.1 數組公式的應用 (142)
4.5.2 利用數組公式計算綜合統計表 (143)
4.6 數據分析 (144)
4.6.1 數據排序 (145)
4.6.2 自動篩選 (146)
4.6.3 高級篩選 (147)
4.6.4 分類匯總 (149)
4.6.5 數據透視表 (151)
4.7 數據的圖表化 (154)
4.7.1 創建柱形圖表 (154)
4.7.2 創建復合餅圖 (157)
思考題四 (160)
第5章 PowerPoint 2010應用案例 (161)
5.1 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 (161)
5.1.1 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 (161)
5.1.2 創建演示文稿 (162)
5.1.3 保存、打開與關閉演示文稿 (163)
5.2 編輯演示文稿 (164)
5.2.1 插入和編輯幻燈片 (164)
5.2.2 移動、復制和刪除幻燈片 (166)
5.2.3 格式化幻燈片 (168)
5.2.4 設置幻燈片外觀 (170)
5.3 制作動感演示文稿 (171)
5.3.1 在幻燈片中插入聲音 (171)
5.3.2 在幻燈片中插入影片 (172)
5.3.3 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 (173)
5.3.4 制作動畫效果演示文稿 (179)
5.4 放映演示文稿 (186)
5.4.1 啟動和控制幻燈片放映 (186)
5.4.2 設置超級鏈接 (188)
5.5 打印演示文稿 (188)
思考題五 (189)
第6章 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 (190)
6.1 多媒體技術概述 (190)
6.1.1 媒體和多媒體 (190)
6.1.2 多媒體計算機 (191)
6.2 多媒體素材及數字化 (191)
6.2.1 文字素材的采集和保存 (191)
6.2.2 音頻素材及數字化 (192)
6.2.3 視頻素材及數字化 (192)
6.2.4 圖形、圖像素材及數字化 (193)
6.2.5 動畫素材及數字化 (194)
6.3 Photoshop CS平面設計 (196)
6.3.1 Photoshop基本操作 (196)
6.3.2 圖像制作 (200)
6.4 Flash動畫設計 (204)
6.4.1 Flash基本操作 (205)
6.4.2 動畫制作 (206)
思考題六 (210)
第7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 (211)
7.1 計算機網絡基礎 (211)
7.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211)
7.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212)
7.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13)
7.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213)
7.2 局域網基礎 (214)
7.2.1 局域網概述 (214)
7.2.2 局域網技術 (214)
7.2.3 以太網與高速以太網 (216)
7.2.4 無線局域網 (217)
7.3 網絡操作系統 (217)
7.3.1 網絡操作系統概述 (217)
7.3.2 網絡操作系統的類型 (218)
7.4 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 (218)
7.5 Internet基礎 (220)
7.5.1 Internet的物理結構與工作模式 (220)
7.5.2 IP地址 (220)
7.5.3 域名 (222)
7.5.4 Internet的接入 (223)
7.5.5 Internet的基本服務 (224)
7.6 網頁制作基礎 (226)
7.6.1 網頁與網站 (226)
7.6.2 HTML語言簡介 (227)
7.6.3 制作一個HTML網頁 (228)
7.7 使用Dreamweaver制作網頁 (229)
7.7.1 Dreamweaver介紹 (229)
7.7.2 創建“我的大學生活”網站 (230)
思考題七 (235)
第8章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基礎 (236)
8.1 電子商務基礎 (236)
8.1.1 電子商務概述 (236)
8.1.2 電子商務的發展階段 (237)
8.1.3 電子商務的特點及功能 (237)
8.1.4 電子商務模式 (239)
8.1.5 電子商務交易的三個階段 (240)
8.1.6 網上商城與網上購物 (240)
8.2 電子支付與電子銀行 (244)
8.2.1 電子支付 (244)
8.2.2 支付工具 (244)
8.2.3 電子銀行 (245)
8.3 電子政務基礎 (246)
8.3.1 電子政務概述 (246)
8.3.2 電子政務類型 (246)
8.3.3 電子政務應用 (247)
思考題八 (247)
第9章 信息檢索與利用 (248)
9.1 信息檢索概述 (248)
9.1.1 信息與信息檢索 (248)
9.1.2 信息資源檢索 (249)
9.1.3 信息檢索途徑及工具 (251)
9.1.4 數字圖書館 (252)
9.2 計算機信息檢索 (252)
9.2.1 信息資源概述 (252)
9.2.2 信息檢索原理 (253)
9.2.3 光盤信息檢索 (254)
9.2.4 聯機信息檢索 (254)
9.2.5 網絡信息資源檢索 (255)
9.3 中文數據庫檢索 (256)
9.4 西文數據庫檢索 (259)
9.5 特種文獻檢索 (261)
9.6 信息綜合利用 (263)
9.6.1 信息的選擇和整理 (263)
9.6.2 正確地利用信息資源 (264)
9.6.3 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264)
思考題九 (264)
第10章 信息安全基礎 (265)
10.1 信息安全概述 (265)
10.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265)
10.1.2 信息安全等級與評價標準 (265)
10.1.3 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 (268)
10.1.4 信息安全的對策 (269)
10.2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范 (269)
10.2.1 計算機病毒概述 (269)
10.2.2 計算機病毒的防范 (271)
10.2.3 計算機職業道德規范 (271)
10.3 安全軟件的使用 (273)
10.3.1 軟件介紹 (273)
10.3.2 應用案例 (274)
思考題十 (275)
第11章 數據庫應用基礎 (276)
11.1 數據庫概述 (276)
11.1.1 數據、信息與數據處理 (276)
11.1.2 數據庫基本概念 (277)
11.1.3 數據模型 (277)
11.1.4 關系模型 (279)
11.2 Oracle數據庫基礎 (283)
11.2.1 Oracle數據庫概述 (283)
11.2.2 Oracle數據庫體系結構 (284)
11.2.3 Oracle數據庫常用工具SQL*PLUS (285)
11.2.4 Oracle數據字典 (287)
11.3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287)
11.3.1 SQL概述 (288)
11.3.2 SQL數據定義功能 (288)
11.3.3 SQL數據查詢功能 (292)
11.3.4 SQL的數據更新功能 (296)
11.3.5 視圖 (297)
思考題十一 (298)
第12章 軟件技術基礎 (299)
12.1 算法與程序設計 (299)
12.1.1 算法的定義及特征 (299)
12.1.2 程序與程序語言 (300)
12.2 軟件工程概述 (302)
12.2.1 軟件危機 (302)
12.2.2 軟件工程 (302)
12.2.3 軟件生命周期 (303)
12.2.4 軟件項目管理基礎 (304)
12.2.5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05)
思考題十二 (305)
參考文獻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