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經濟》是新經濟社會學奠基人馬克格蘭諾維特的奠基之作,概況來說,這書重新定義了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弱連接理論由格蘭諾維特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范圍有限的社會認知,這是一種強連接現象;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于前一種社會關系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格蘭諾維特把后者稱為弱關系。格蘭諾維特因為提出弱連接理論而名噪一時,也由此奠定了他在社會經濟學領域的權威地位。
過去200多年來,關于經濟學-社會學的固化認知模式是,認為經濟學是基礎,其他學科都依賴于經濟學。打個比方,經濟學就像一個插線板,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傳播學這些插頭都插在上邊。而馬克格蘭諾維特提出: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社會性的,把二者關系倒了個個兒。
這個觀點看似并不難理解,但實際上作者提出并論證這個觀點,是對傳統學科極大的顛覆,而且這種顛覆特別符合互聯網時代下社會網絡關系的演變趨勢。
在本書中,格蘭諾維特寫道,經濟并不是與人類行為無關,而是深深地嵌入于社會關系中,并且與其他領域一樣遭受著情感和觀念的沖擊。
《社會與經濟》是作者歷時二十多年寫作的一部扛鼎之作。本書的核心都在講一個觀點:新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在歷史發展的大勢中,在按照歷史規律發展的同時,有時怎樣分叉的?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事造英雄?作者批判了佛朗西斯.福山等著名經濟學的所謂歷史的終結的觀點,幾乎批判了過往所有社會學家的錯誤觀點,建立起符合信息時代的社會經濟學觀點。同時,作者闡述了偉人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中國改革開放能成功,蘇聯的休克療法導致蘇聯的解體。
作者認為,我們要把社會與經濟看作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不要二元對立,這樣才能形成理智的決定,才能真正實現創新。求其相生,必其相克。二元融合,才能孕育力量 ,才能促進共同繁榮。在社會經濟學領域,很多專家認為,格氏不屑于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學術水平已經遠遠超過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水平。
100年前,面對工業社會時代的到來,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經濟與社會》;100年后,面對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看馬克.格蘭諾維特的《社會與經濟》。只有大師中的大師關于新經濟社會學的鴻篇巨著。當今時代,如果不看《社會與經濟》,就很難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復雜社會,以及如何應對信息經濟高速發展所遇到的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弱連接理論提出者、社會學教授、跨界的奇才,當代社會學界非常具有經濟頭腦、經濟學界非常注重非經濟因素影響的學者,被認為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歷經二十多年寫就的社會經濟領域的巨著!
馬克格蘭諾維特
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瓊巴特勒福特(Joan Butler Ford)講席教授,社會學系教授。新經濟社會學奠基人、嵌入理論和弱連帶優勢理論提出者、經濟學引文桂冠獎得主。現為斯坦福大學Bechtel創新計劃「硅谷社會網絡」項目負責人。
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知名的社會學家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網絡和經濟社會學。曾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斯德哥爾摩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在社會學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文章,論述社會網絡、不平等與經濟社會學。
第一章 經濟社會學
1.1個人行動、經濟結果與經濟制度
1.2 教養取代天性了嗎
1.3適者生存、社會資本與歷史
1.4低度社會化與高度社會化
1.5社會網與嵌入型
第二章 心智結構:規則、價值和道義經濟
2.1心智觀念、信任與權力
2.2什么是合適的行為
2.3最后通牒博弈
2.4道義經濟:為什么規則很重要
2.5結論
第三章 經濟中的信任
3.1什么是信任
3.2你屬于哪種信任
3.3信任之外
3.4信任與欺騙
3.5信任、規范與權力
第四章 經濟中的權力
4.1三種權力
4.2權力和社會結構
4.3中間人業務/172
4.4老練與高效的權力支配者
第五章 經濟和社會制度
5.1制度和邏輯
5.2中距制度
5.3哪套規則是合適的
5.4集成式生產與汽車工業
第六章 個體行為與社會制度
6.1華爾街的分析師
6.2跨越的邏輯和資源的轉置/287
6.3有意識思考的選擇
6.4從動蕩、戰爭和革命中取舍制度
6.5經濟行動、網絡和制度中信任、規范及權力的動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