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學經典讀本·足本·典藏:曾國藩家訓》根據曾國藩的家訓、家書等史料編輯加工而成,從為人處世、從政治軍、謹守家風、保養身心幾個方面分類,并進行了詳細的注釋、翻譯、評析。在介紹曾氏家訓內容的同時,重點引導今人借鑒吸取有益成分。120余年來,人們從本階級的政治需求出發,對曾國藩的評價有褒有貶,有揚有抑,論旨不一,結論各異。
《曾國藩家訓》內收曾國藩自咸豐六年九月至同治六年五月的一百十六封書信(含遺囑)。其中上卷凡五十一封,除一封諭次子紀鴻,兩封諭紀澤、紀鴻共啟外,余皆諭長子紀澤。下卷凡六十五封,少數是給紀鴻或歐陽夫人的,大部分仍諭紀澤。故被視為家庭教育著作,而與《家書》分別成卷。書信內容涉及治家、修身、為學等方面,并灌輸忠孝思想。《中華國學經典讀本·足本·典藏:曾國藩家訓》是評譯版,由原文、譯文、評析三部分構成。
《曾國藩家訓》,清代名臣曾國藩撰寫,李鴻章之兄李瀚章編輯,共二卷,刊于光緒已卯年,初刊本為傳忠書局刻本。由于曾國藩死后謚文正,所以初刊本書名為《曾文正公家訓》。
曾國藩是清末的“中興”名臣,科舉出身,在太平天國起事后,在清廷正規軍節節敗退之際,以一介儒生招募鄉勇,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將太平天國鎮壓。在他的參與和帶動下,清廷竟然回光返照,呈現出一派“中興”氣象,對中國近現代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學術方面,曾國藩并無大的成就,影響較大的是他的《家訓》和《家書》。
《家訓》內收曾國藩自咸豐六年九月至同治六年五月的一百十六封書信(含遺囑)。其中上卷凡五十一封,除一封諭次子紀鴻,兩封諭紀澤、紀鴻共啟外,余皆諭長子紀澤。下卷凡六十五封,少數是給紀鴻或歐陽夫人的,大部分仍諭紀澤。故被視為家庭教育著作,而與《家書》分別成卷。
《家訓》內容涉及治家、修身、為學等方面,并灌輸忠孝思想,他說:“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在治家上,他立了“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的八字家風。他極重家風教育,在對紀澤談到自己的父親時說:“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則敬字,暮年愛親,出于至誠。”他自己一直注意發揚祖上嚴繩子弟的家風,并且要紀澤“教導諸妹,敬聽父訓。
曾國藩,晚清名臣,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著有《治學論道之經》《持家教子之術》《冰鑒》《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家書》等作品。
上卷
一 諭紀鴻(勤儉自持)
二 諭紀澤(看讀寫作缺一不可)
三 諭紀澤(讀書應求涵泳體察)
四 諭紀澤(爾應雪父生平三恥)
五 諭紀澤(看書總宜虛心求之)
六 諭紀澤(三河慘敗形勢難堪)
七 諭紀澤(賀家凋敗應慰解)
八 諭紀澤(時文當常作)
九 諭紀澤(做人要有氣量)
十 諭紀澤(作文宜摹仿古人間架)
十一 諭紀澤(學書應知南北兩派之長)
十二 諭紀澤(看書要有所選擇)
十三 諭紀澤(文人必有手抄詞藻小本)
十四 諭紀澤(看書宜求個明白)
十五 諭紀澤(讀經須讀全)
十六 諭紀澤(將兒女婚嫁早早料理)
十七 諭紀澤(早起、有恒、穩重)
十八 諭紀澤(治家八事不可缺)
十九 諭紀澤(舉止要“厚重”,行文要“適圓”)
二十 諭紀澤(寫作要珠圓玉潤)
二十一 諭紀澤紀鴻(努力讀書不怕沒飯吃)
二十二 諭紀澤紀鴻(舉止要重,發言要切)
二十三 諭紀澤(勿輕服藥,飯后千東步)
二十四 諭紀澤(文章雄奇在于行氣造句選字)
二十五 諭紀澤(揚長補短)
二十六 諭紀澤(古人解經分內傳外傳)
二十七 諭紀澤紀鴻(栽竹復舊觀)
二十八 諭紀澤紀鴻(不離八本八字三致祥三不信)
二十九 諭紀澤(早起、種蔬,類多興旺)
三十 諭紀澤(指示耕讀的方法)
三十一 諭紀澤(看讀寫作不可闕)
三十二 諭紀澤(處亂世尤要戒奢侈)
三十三 諭紀澤(分類目錄要精當)
三十四 諭紀澤(勤儉可持久)
三十五 諭紀澤(要養得胸次博大活潑)
三十六 諭紀澤(思念與家人團聚)
三十七 諭紀澤(爾當多讀古詩)
三十八 諭紀澤(家事煩勞遠勝于寒士困境)
三十九 諭紀澤(銳意進取,行之有恒)
四十 諭紀澤紀鴻(立志即換骨金丹)
四十一 諭紀澤(多讀《文選》,手抄與摹仿并重)
四十二 諭紀澤(寬貸袁婿)
四十三 諭紀鴻(衣食起居與寒士相同)
四十四 諭紀澤(陶寫性情,家風嚴謹)
四十五 諭紀澤(行氣為文章第一義)
四十六 諭紀澤(皖省吏治當有起色)
四十七 諭紀澤(迥異尋常氣象余憂灼異常)
四十八 諭紀澤(身體逐弱欲爾來營省視)
四十九 諭紀澤(六家之書不可不涉獵)
五十 諭紀澤紀鴻(戰爭危急,心情憂灼)
五十一 諭紀澤(詩文立意要超群離俗)
五十二 諭紀澤(宜從剛字厚字用功)
五十三 諭紀澤(當從怪奇詼諧處細心領會韓詩)
下卷
五十四 諭紀澤(勸諸妹以耐勞忍氣為要)
五十五 諭紀澤(讀書須有恒)
五十六 諭紀澤(好文章應手抄熟讀背誦)
五十七 諭紀澤(爾能抗心希古,大慰余懷)
五十八 諭紀鴻(爾應往過科考)
五十九 諭紀鴻(嫁女不可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
六十 諭紀鴻(沿途不可驚動官長)
六十一 復紀瑞(孝弟勤儉)
六十二 諭紀澤(一切以“勤儉”二字為主)
六十三 諭紀澤(事已畢近日起程回皖)
六十四 諭紀鴻(以“謙謹”二字為主)
六十五 諭紀澤(查前人戰功封賞資料)
六十六 諭紀澤(發金陵報捷摺)
六十七 諭紀澤(凡證人發路費,以示體恤)
六十八 諭紀澤(月底到皖)
六十九 諭紀澤(得旨免造報銷)
七十 諭紀鴻(做人以“謙敬”為主)
七十一 諭紀澤紀鴻(以“勤儉”二字為治家之本)
七十二 諭紀澤(開支及兒婦紡績應及時稟復)
七十三 諭紀澤紀鴻(讀書心得可各抒己見)
七十四 諭紀澤紀鴻(邵宅衰替應按月補助)
七十五 諭紀澤(余有取閱之書,可派兵送來)
七十六 諭紀澤紀鴻(有氣勢上用功,不拘于格式)
七十七 諭紀澤(從“有恒”二字下工夫)
七十八 諭紀澤(邵子晉急返杭州理喪)
七十九 諭紀澤(抄出船山著作可速寄歐陽曉岑處付刻)
八十 諭紀澤紀鴻(回湘覓屋,以避省城華靡之風)
八十一 諭紀澤(盡人事以聽天命)
八十二 諭紀澤(吾已與定賊相終始,故亦安之若素)
八十三 諭紀澤(用刀須略明行氣之法)
八十四 諭紀澤紀鴻(養生要訣為少惱怒節儉)
八十五 諭紀澤(早者賞遲者罰)
八十六 諭紀澤紀鴻(現當讀《聰訓齋語》卻病延年)
八十七 諭紀澤紀鴻(擬請吳元甲為紀鴻及陳婿之師)
八十八 諭紀澤(臘月來徐,隨同度歲)
八十九 諭紀澤紀鴻(全眷以三月回湘為妥)
九十 諭紀澤(北徐嚴寒甚于金陵爾宜有籌備之)
九十一 諭紀鴻(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要持之以恒)
九十二 諭紀鴻(明年鄉試,現在八股試帖上講求)
九十三 諭紀鴻(勿忘而兼以勿助)
九十四 諭紀澤紀鴻(保養身體,順其自然)
九十五 諭紀澤(紀鴻隨母先至湖北,再行定計)
九十六 諭紀澤紀鴻(澤兒宜從“渾”字上下工夫,鴻兒宜從“勤”字上下工夫)
九十七 諭紀澤紀鴻(全眷徑直回籍,紀鴻留鄂署讀書)
九十八 諭紀澤紀鴻(讀必手鈔,熟必背誦)
九十九 諭紀澤紀鴻(以謙虛謹慎為本)
一百 諭紀澤紀鴻(男懂耕讀,女講紡食)
一百零一 諭紀澤紀鴻(保養身體還需勤勞)
一百零二 諭紀澤紀鴻(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一百零三 諭紀澤紀鴻(澤兒送全眷回湘)
一百零四 諭紀澤紀鴻(所貴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一百零五 諭紀澤紀鴻(家中外須講求蒔蔬,內須講求曬小菜)
一百零六 諭紀澤(讀古文詩文,惟當先認其貌,后觀其神)
一百零七 諭紀澤(擬令紀澤來營)
一百零八 諭紀澤(辭官亦在營中維系軍心)
一百零九 諭紀澤(膽怯需善曉酣眠)
一百一十 諭紀澤(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
一百一十一 致歐陽夫人(夫人要以誠待小叔)
一百一十二 諭紀澤(讀書乃寒土本業,切不可有官家風味)
一百一十三 諭紀澤(試研究陶、杜、陸詩,但不可走入孤僻之路)
一百一十四 諭紀澤(爾輩少年,不可妄生意氣)
一百一十五 致歐陽夫人(啟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
一百一十六 遺囑(戒忮戒奢,勤儉孝友)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足本·典藏:曾國藩家訓》:
二 諭紀澤(看讀寫作缺一不可)
字諭紀澤兒: 余此次出門,略載日記,即將日記封每次家信中。聞林文忠家書,即系如此辦法。
爾在省僅至丁、左兩家,余不輕出,足慰遠懷。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
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看書與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
至于寫字,真、行、篆、隸,爾頗好之,切不可間斷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遲鈍,吃虧不少。爾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萬,則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