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叢書拾取唱片灌制的歷史片段和人物線索,走進經典,重現藝術史,引導讀者重返聲音現場,重把時代脈搏,為讀者解讀唱片背后的歷史。
◆《老唱片》這樣一個百年中國的特殊載體,保存著百年中國的歷史文化記憶。從蠟筒到膠木,從鉆針到鋼針,從手搖到電唱,從國外灌制到本土設廠,從經典到流行,等等,展現著中國近百年來優秀藝術家們的藝術精華,勾畫著中國民族藝術的百年流變,回響著中華民族百年奮斗的世紀之聲。
◆《老唱片》叢書采用了先進、獨特的老唱片錄制與聲音還原技術,特制一張黑膠CD,收錄了23段老唱片珍稀原聲,重現了不同時期的老唱片聲音現場,期待讀者在留聲機的歷史回響與精致的現代技術處理平衡中實現耳朵的享受。
◆《老唱片》叢書的編撰得到了國內外戲曲、曲藝、音樂、文化、唱片收藏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的襄助,行文中力求融知識性、藝術性、紀實性、通俗性于一體,于社會、歷史、思潮、藝術的大關節處著眼,從具體的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入手,圖文并茂,為讀者貢獻了他們在唱片及藝術領域的*研究成果。
孔培培,1978年生。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秘書長。擔任《京劇藝術大典·音樂典》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第三版)戲曲音樂分卷副主編。出版《腔里拉魂從拉魂腔到柳琴戲的傳承與變遷》《晴川集孔培培音樂學文論》等專著。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京劇唱片聲音史與社會思潮(1900-1945)》。
張剛,1955年生。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總編輯部主任;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節日志》叢書執行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空間信息整編項目負責人。多年從事戲曲音樂創作、研究,民族民間文化的收集、整理、編纂、保護以及民族民間文藝資源數字化研究工作。出版《一曲多用從現象到本質》《戲曲音樂美學研究》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