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CSR)從邊緣詞語逐漸轉變為學術界和企業界普遍接受與廣泛應用的概念和議題。企業CSR行為作為品牌丑聞后修復品牌形象的有效工具,受到企業和多元化利益相關者的高度關注。本書整合管理學、心理學和倫理學三大學科,將品牌丑聞情境下企業CSR行為對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嵌入理論框架中分析,探明了企業CSR行為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與作用機理,并從企業視角構建了基于CSR視角的丑聞品牌形象修復"六個維度十六條策略"體系。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現實背景 1
1.1.2 理論背景 4
1.2 研究意義 6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8
1.3.1 研究內容 8
1.3.2 研究方法 10
1.4 技術路線 10
1.5 研究創新 13
第2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5
2.1 企業社會責任 15
2.1.1 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和理論基礎 17
2.1.2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和特征 23
2.1.3 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和影響因素 25
2.1.4 企業社會責任溝通和效應 26
2.2 品牌丑聞 30
2.2.1 品牌丑聞類型 31
2.2.2 品牌丑聞效應 32
2.3 品牌形象修復 32
2.3.1 品牌形象修復概念 33
2.3.2 企業及時響應的品牌修復效應 35
2.3.3 企業后期干預的品牌修復效應 37
2.4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品牌丑聞管理效應 38
2.4.1 規避效應 38
2.4.2 稀釋效應 39
2.4.3 修復效應 40
2.5 研究述評 42
2.5.1 研究現狀述評 42
2.5.2 研究切入點 43
第3章 基于內容分析法的丑聞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研究 47
案例導讀 47
3.1 問題提出 48
3.2 文獻背景 49
3.2.1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決策分析框架 49
3.2.2 丑聞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研究現狀 49
3.3 丑聞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規律的內容分析 51
3.3.1 研究方法 51
3.3.2 樣本選擇 51
3.3.3 信息采集 53
3.3.4 數據編碼 53
3.4 分析研究 54
3.4.1 信度檢驗 54
3.4.2 描述性統計分析 55
3.4.3 行為分析 55
3.5 研究結論 56
3.6 研究意義 57
3.6.1 理論意義 57
3.6.2 實踐意義 57
第4章 基于多案例方法的丑聞前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比較研究 59
案例導讀 59
4.1 問題提出 60
4.2 文獻背景 60
4.2.1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分析范式 60
4.2.2 丑聞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研究現狀 61
4.3 丑聞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的案例研究 63
4.3.1 問題界定 63
4.3.2 研究方法 64
4.3.3 樣本選擇 64
4.3.4 信息采集 65
4.4 丑聞前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六項特征 66
4.4.1 行為類型分析 66
4.4.2 行為特征分析 67
4.5 研究結論 74
4.6 研究意義 76
4.6.1 理論意義 76
4.6.2 實踐意義 77
第5章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類型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與作用機理研究 78
案例導讀 78
5.1 問題提出 79
5.2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80
5.2.1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作用 80
5.2.2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類型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作用 81
5.2.3 利他性歸因的中介作用 81
5.2.4 丑聞責任的調節作用 82
5.3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品牌形象修復實驗 83
5.3.1 刺激物設計 83
5.3.2 變量測量和實驗程序 84
5.4 利他性歸因的中介作用和丑聞責任的調節作用 85
5.4.1 樣本概況 85
5.4.2 操控檢驗 86
5.4.3 信度效度檢驗 86
5.4.4 假設檢驗 87
5.5 研究結論 89
5.6 研究意義 90
5.6.1 理論意義 90
5.6.2 實踐意義 90
第6章 企業捐贈行為及契合度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與作用機理研究 92
案例導讀 92
6.1 問題提出 93
6.2 理論基礎 94
6.2.1 歸因理論 94
6.2.2 形象修復理論 94
6.3 研究假設 95
6.3.1 丑聞后捐贈與購買意愿修復效應 95
6.3.2 丑聞后捐贈契合度與購買意愿修復效應 97
6.3.3 丑聞后捐贈契合度與品牌形象修復效應 99
6.4 企業捐贈行為及契合度的品牌形象修復實驗 102
6.4.1 刺激物設計 102
6.4.2 變量測量 103
6.4.3 實驗流程 104
6.5 品牌態度等的中介作用和感知質量等的調節作用 105
6.5.1 樣本概況 105
6.5.2 操控檢驗 105
6.5.3 信度效度檢驗 106
6.5.4 假設檢驗 107
6.6 研究結論 113
6.7 研究意義 115
6.7.1 理論意義 115
6.7.2 實踐意義 116
第7章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研究 117
案例導讀 117
7.1 問題提出 118
7.2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8
7.2.1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持續性與品牌形象修復效應 119
7.2.2 企業社會責任-丑聞關聯度與品牌形象修復效應 120
7.2.3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渠道與品牌形象修復效應 121
7.2.4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持續性、丑聞關聯度與信息披露渠道的交互作用 122
7.3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的品牌形象修復效應實施 123
7.3.1 實驗設計 123
7.3.2 刺激物設計 124
7.3.3 變量測量與實驗程序 125
7.4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持續性、丑聞關聯度和信息披露渠道的修復效應 126
7.4.1 樣本概況 126
7.4.2 信度效度檢驗 126
7.4.3 假設檢驗 127
7.5 研究結論 130
7.6 研究意義 130
7.6.1 理論意義 130
7.6.2 實踐意義 131
第8章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作用機理研究 132
案例導讀 132
8.1 問題提出 133
8.2 理論基礎 133
8.2.1 歸因理論 133
8.2.2 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歸因 134
8.3 研究假設 135
8.3.1 利他性歸因的中介作用 135
8.3.2 丑聞責任的調節作用 136
8.4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的品牌形象修復作用機理實驗 137
8.4.1 研究方法 137
8.4.2 實驗組設計 137
8.4.3 刺激物設計 138
8.4.4 變量測量 139
8.4.5 實驗流程 139
8.5 利他性歸因的中介作用與丑聞責任的調節作用 140
8.5.1 樣本概況 140
8.5.2 操控檢驗 140
8.5.3 信度效度檢驗 140
8.5.4 假設檢驗 141
8.6 研究結論 146
8.7 研究意義 147
8.7.1 理論意義 147
8.7.2 實踐意義 147
第9章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與質量改進行為的丑聞品牌形象修復整合研究 149
案例導讀 149
9.1 問題提出 150
9.2 理論基礎 151
9.2.1 企業聯想理論 151
9.2.2 雙因素理論 152
9.3 研究假設 153
9.4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與質量改進行為的品牌形象修復實驗 154
9.4.1 刺激物設計 155
9.4.2 變量測量 155
9.4.3 實驗流程 156
9.5 利他性歸因的中介作用與質量改進行為的調節作用 156
9.5.1 樣本概況 156
9.5.2 操控檢驗 156
9.5.3 信度效度檢驗 157
9.5.4 假設檢驗 157
9.6 研究結論 162
9.7 研究意義 163
9.7.1 理論意義 163
9.7.2 實踐意義 163
第10章 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丑聞品牌形象修復策略體系研究 165
案例導讀 165
10.1 問題提出 166
10.2 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丑聞品牌形象修復決策模型 167
10.3 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觀 168
10.3.1 貫徹與使命愿景相一致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理念 169
10.3.2 明確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定位獲取競爭優勢 171
10.4 完善丑聞防范與預警體系 173
10.4.1 質量倫理引領產品/服務質量管理體系 173
10.4.2 丑聞防范、預警與應對構建品牌形象管理體系 175
10.5 控制丑聞責任 177
10.5.1 降低和控制重大丑聞責任感知風險 177
10.5.2 避免丑聞響應不當再次挫傷品牌形象 179
10.6 引導利他性歸因 180
10.6.1 突出戰略性利己和價值觀驅動型利他動機 180
10.6.2 區分利益相關者屬性和強化溝通效果 182
10.7 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類型決策機制 184
10.7.1 實施高契合度捐贈贏得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積極響應 184
10.7.2 謹慎運用贊助和事業關聯營銷發揮輔助作用 186
10.7.3 構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雙因素模型 188
10.8 健全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選擇機制 190
10.8.1 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的契合度和投入水平 190
10.8.2 發揮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持續性“抗質疑”屬性 191
10.8.3 降低企業社會責任-丑聞關聯度與利己性歸因 193
10.8.4 強調及時響應與持續修復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時機 194
10.8.5 善用信息披露渠道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溝通與宣傳 197
10.9 研究結論 200
10.10 研究意義 201
10.10.1 理論意義 201
10.10.2 實踐意義 202
第11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203
11.1 研究結論 203
11.1.1 探明品牌丑聞情境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三大規律 203
11.1.2 對比分析丑聞前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六項特征 204
11.1.3 揭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類型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與作用機理 205
11.1.4 明晰企業捐贈行為及契合度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與作用機理 205
11.1.5 闡明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效應 206
11.1.6 探析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特征修復丑聞品牌形象的作用機理 206
11.1.7 整合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對丑聞品牌形象的修復機理 207
11.1.8 建立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丑聞品牌形象修復策略體系 207
11.2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208
11.2.1 研究局限 208
11.2.2 未來展望 209
參考文獻 210
索引 233